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战国工匠男神为何这么牛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3/3/25 18:47:00
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本文来源:今晚报」

战国其实是一个手工业很发达的时代,铁器的正式使用,生产力的极大推进,产生一大批手艺高超的产业工人,还有一些动作技能特别厉害的达人,和现代科技比起来,固然已经不算怎么回事,但就当时而言,确实已经惊世骇俗,成为时代的领军人物。

例如公输班,《礼记·檀弓》里就记载他用机械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而诸子百家中的墨子似乎比公输班技高一筹,在楚国的一次沙盘推演中,墨子击败公输班,说服楚王停止进攻宋国。靠的不是苏秦那样的辩才,而是扎实过硬的技术。

这些新奇的人和事物,在《庄子》一书中也有反映,当然,庄子没有从严谨的科学角度论证,而是从个人的修行角度去剖析这些技术能人形成的原因。

用志不分:

高超技能缘于心神专一

庄周总喜欢调侃儒家人物,因此在他写的故事里,经常将孔子拿出来晒一晒,取笑一番,揶揄一番,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庄子也是挺公平的,他也照顾文学形象的平衡性,有时候也会将孔子塑造为正面形象,借他的口说一些哲理和感悟。

例如,《庄子·达生》里写到,孔子有一次带着弟子们在楚国散步,刚刚走出树林,却被一个神奇的场面吸引住了。原来是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竹竿粘蝉。想想看,蝉在树上极其灵活轻巧,而竹竿对于蝉而言,似乎略显笨重,要用竹竿去粘小小的它,似乎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然而,让孔子及其学生们看得一愣一愣的是,这位驼背老人粘蝉,就如同在地上捡树叶一般容易,“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这群学术男和文化男,被一位普通劳动者的神技给惊呆了,觉得这位老者牛得不要不要的,孔子好奇地问:“师傅,您怎么这么灵巧啊,有没有什么门道?”瞧瞧,庄子笔下的孔子还是蛮谦虚的,真正是不耻下问,说到做到。

老者也很坦率,回答说:我这也是技术活,当然是有门道的。不过需要练习,而且需要苦练,怎么练呢?方法很具体,在竹竿上放置两个丸子,静静地竖起竹竿,让两个丸子不要掉落下来,这门功夫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到了这一层,以后捕蝉,失手的情况就很少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高功夫,且看后面更精彩的:竹竿上堆三个丸子而不坠,那么捕蝉的得手率达九成;竹竿上堆五个丸子而不坠,那么捕蝉的得手率差不多百分之百,就好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庄子毕竟是文艺男,交代完了枯燥的苦练过程,下面进入神乎其神的描述过程,也就是练习时候的情境和心理。老者说,他在练习的时候,压根没把自己当成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树墩。而拿着竹竿的手臂,就如同枯树上的树枝。因为树墩和树枝都是静止的,也是沉稳的,真正是“坐如钟立如松”,和武术当中的站桩练习倒是有点像。

当然,肢体的安静缘于心理的安静,心神先静,身体才静,还要静到什么地步呢?我们看描写:“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世界那么大,我也不想去看看,万物那么多,跟我有啥关系呢?我的眼里只有你:薄薄的蝉翼。蝉翼就是我的唯一,就是我的最爱,为了得到你,我站立得不偏不倚,端端正正,就算拿着全世界来换这小小的蝉翼,我也不答应,“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以这样的心态去捕蝉,何愁捕不到呢?

从老者模拟捕蝉时的心态和形态,我们可以得知,学习和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目标确定了,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然后才能平心静气,向着目标静静地努力,最后提高技能,成为达人。

孔子不愧是圣人和老师,他利用眼前看到的神奇一幕,将散步变成拓展课,回身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记住啦,练习技术的诀窍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我们从捕蝉老人身上应该学到这些优秀的品质。”心志不要分散,高度凝聚精神,就是练就神技的秘诀。

船夫忘水:

熟悉才是克服困难的法宝

颜渊同学(也就是颜回)有一回看见一条湍急的河流,河流上一个摆渡的人,却在惊涛骇浪中轻松自如地行驶船只,颜渊简直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简直是有神技,“操舟若神”。颜渊秉承了老师好学的品质,于是很谦虚地问:您这驾驶船只的神技能学到吗?摆渡人说:当然可以,只要你会游泳,尤其会潜水,就算没见过船,也能无师自通学会驾船,“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所谓没人,就是指潜水者。

颜回虽然是个聪明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是毕竟缺乏劳动实践,尤其他是北方人,更缺乏水上实践,因此不是太理解船夫的话,心里琢磨不通,于是见到老师时,就拿这个请教。

孔子毕竟是哲人,能用普遍性去分析特殊性,他说:颜同学,这个其实简单,只要你转换思维,变一个角度去看待,就能明白他的话了。那位船夫是在水路,我们就把干的活想象在陆地上,善于潜水的人,已经熟悉了水中的一切,他看到水中的深渊,就如同我们在陆地上看到山丘一样,“彼视渊若陵”,他看到船只行驶就如同看到车马在陆地上行走一样。我们走在陆地上,忘记了陆地的存在,他们行进在水中,也忘记了水的存在,“忘水也。”。

孔子讲的这番话,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困难的藐视,是缘于对环境的熟悉,对水熟悉了,也就不怕了,行船游泳如履平地。就如同溜冰,技巧熟练了,就忘记了冰的存在,才能无所顾忌,在冰上娴熟地滑行。

忘掉毁誉:

自然就能做出精良的工艺品

鲁国有个叫梓庆的工人,是个能工巧匠,擅长雕刻挂放编钟的木架子,每次将产品打造出来,简直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以为梓庆是神人,“见者惊犹鬼神”,鲁国国君也很钦佩他,于是问:您的技术怎么这么出神入化呢?

从鲁国上下的反映来看,战国人还是很重视工艺和工人的,连个做架子的工人都惊动了鲁国国君。梓庆说:我是吃这碗饭的工人,自然能做出这样的产品,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硬要说的话,我的诀窍是,在制作产品之前,我要静静地等待几日,不敢胡思乱想,一心摒弃杂念,摒弃的是什么杂念呢?

静养的第三天,心中就没有了立功得赏的概念;静养到第五天,什么赞誉,什么毁谤,对于我而言,都是浮云,不值得计较;到第七天,连自己的一切都忘记了,整个心目中,除了产品,还是产品,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这个上面,“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

这则故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专心做一件事情,做一件产品,不要过多计较产品带来的财富,过多计较产品销售的成败,而是要想着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相,这样才能成功。当然,产品成功了,市场自然也就来了。

从庄子笔下的故事来看,能人和达人,都是很纯粹的人、专注的人,这种品质,在战国时候用得着,在现代更用得着。
  刘黎平(摘自《广州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国工匠男神为何这么牛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