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8:30—9:00洗漱早餐
9:00—11:30网课
11:30—13:30午餐+午休
13:30—15:30网课
15:30—17:30完成作业
17:30—18:30适当娱乐
18:30—20:00晚餐+自由活动
20:00—21:00美术或手工时间
21:00—22:30适当娱乐
22:30洗漱睡觉
上面这份表格,是文婷妈妈给开学就要升入初三的女儿拟定的暑期作息时间表。自从7月底为孩子报名羽毛球训练班之后,文婷的时间表又多出来一个“体育版”,也就是每周有三个上午,增加了两个小时的羽毛球培训课,相应的网课则挪到了下午,通过视频回放完成。“暑期的安排会不会太满了,孩子愿意按照时间表去执行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文婷妈妈的回答可以说非常“佛系”:“也许孩子不能%按照时间表执行,但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先满满安排上求个安心吧。”
“双减”之后的第一个暑假
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孩子真的逃离各种补习了吗?
家长对孩子又有着哪些担忧和期待呢?
学科类补习减少:家长自有办法
暑假刚开始没多久,张先生就被爱人拉进了一个家长群,一周之后他默默退出。说起这短短一周的经历,他直呼“拼”不过。“这个群是本市一所重点小学的学生家长建的,目的是一起督促孩子暑期学习。我进群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再开学孩子就进毕业班了,想看看有没有各区的习题可以给孩子做做,借鉴一下大家的暑期安排等。没想到整个群的氛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进群的第一天早上,张先生看到有家长在群里分享了一份数学小测试卷,难度明显高于学校同步课程。从中午开始,家长陆续晒出孩子的试卷答案,16时之后,那位分享试卷的家长给出了标准答案。随后,群里自然产生了一位做题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家长很快在群里确认,同时明确了第二天自己出题的科目。转天早上9时,这位“优胜者”家长将编写好的试卷准时发送到群里。“大家就是通过这种默认的机制,在群里接龙出题,而且每个家长还要结合自己的长项,在周末给群里的孩子讲简单的课程,学科类、艺术类的都行……”张先生颇感压力,“没进群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家长,而进去之后,不断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我平时工作太忙,真是没时间,待在里面没有贡献好像也说不过去,就默默退群了。”
张先生受这个家长群影响,焦虑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他对记者说:“现在冷静下来,我觉得在教育方面还是要找准自己和孩子的节奏,不能被焦虑驱使,一味去追逐别人的步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孩子处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家庭,焦虑程度普遍偏高。不少家长说,这半个学期多是线上教学,效果到底怎么样自己无从得知。“虽然小升初是摇号,但中考还是要凭实力说话,基础没打牢,肯定有影响。”
着急孩子学习的不只有父母,还有“隔辈人”。小童今年小升初,摇号进了一所理想的中学,一家人都松了口气。放飞两周之后,小童的姥爷拿了一套初小衔接的课外辅导教材“拍”在孩子面前。“整整六本呀,这个暑假我快乐不起来了。”小童抱怨道。对于长辈插手孩子学习,小童的妈妈也很无奈:“我跟孩子的爸爸都觉得未来6年可能只有这个假期能真正放松一下,就没有安排太多的计划,想让他自主安排时间,有空背背单词、读两本书就行了,没想到老人比我们还着急。”都已经是40岁的人了,小童妈妈挨了自己父母一顿数落,她也是哭笑不得:“今年孩子小升初,两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