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故宫的动漫短片走红网络后,用新媒体来发展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悄然走进了天津。近日,在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一场别有韵味的数字媒体艺术系非遗主题毕业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本次毕业展以天津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为设计主题。记者畅游在展会中,感受到以影片、动画、表情包等新媒体形式对非遗进行传播,让年画动了起来。在交互体验区域,记者亲自用电脑参与了内画制作,感受到艺术创作的美与精致。而“画中游”这个动漫作品,设计了我们生活中熟识的年画娃娃和一条小鲤鱼带着大家在画中游,参观民风淳朴的杨柳青景观,充满动感,很有意趣。
交互动画
让普通人乐于参与年画制作
95后学生许涛是个很内秀的汉子,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担任“《莲年有馀》木版年画绘制体验”交互动画组组长。交互动画是指在动画作品播放的时候,可以支持观众参与和控制,从而使动画的传播变得更为主动。
许涛去年参与了学院承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库建设子项目——建筑彩绘的制作工作。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他遇到了困难。许涛在之前课上和工作室所学习的动画制作大多更偏重画面构图、动作表演等美术设计部分,当真正开始进入到实际的项目制作阶段时他发现,需要更多的编程知识,这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讲无疑是短板。许涛在工作室老师的帮助下,彻夜学习,反复测试,找专门讲授编程课程的老师讨教,有了很大的进步。
暑假,许涛放弃了回四川看望年迈父母的机会。9月份终于完成建筑彩画交互动画全部内容的制作,并得到了老师和审核部门的认可。
有了技术上的锻炼和积淀,许涛有了更为大胆的创作想法。在得知年的毕业设计主题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他首先想到了天津非常著名的杨柳青年画,作为一名外地的学子,他对这一民间艺术感觉好奇又神秘。毕业设计之初,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到杨柳青镇、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许涛就对年画的制作过程十分感兴趣,亲自体验,也默默记下了每一个步骤。当遇到了非遗杨柳青年画传承人霍庆顺老先生的时候,他又反复讨教。采风结束回来后,许涛就确定了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利用交互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年画的制作、绘制所用的工具都是独创的,很难找到现成的电子素材,因此,许涛又再次去了杨柳青镇,拜访霍庆顺老先生,搜集了工具、画稿、木版等素材,又就制作的详细过程等问题仔细探讨。前期充足的准备为更好地完成制作打下坚实基础,许涛全身心投入到制作中,一个月的时间严谨创作,成功完成作品,展会上也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积极参与互动。
十几次反复尝试
“哏儿都娃娃”艰难诞生记
在本次展览中,有一组萌态可掬的娃娃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大家纷纷驻足拍照留影。杨诺老师介绍说,这是由天津工美数媒系动漫衍生品制作组的同学们共同完成的,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哏儿都娃娃”。
首先,同学们到了杨柳青镇、杨柳青画社参观采风,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流行的古风新意的形式,对著名的年画作品“莲年有馀”进行了大胆的归纳和再创作,饱满色彩、憨态可掬、圆润造型、笑弯眉眼中尽是祥和喜庆。
本次创作团队遇到的最大难关莫过于将平面年画形象实体化的同时,还要把写实的造型卡通化,以实现最终作品能够符合当今游客和孩子们的审美,使其流行化的目标。为了让作品更加饱满整体,团队尝试了多种设计方案并反复修改调整,最终将原本延展开的金鱼尾和谐地包裹于娃娃身上,使实体造型中的娃娃与金鱼结构更加的亲和统一。卡通化的大脑袋和包子般的小手让传统年画中的娃娃更符合如今孩子的卡通心理,突出作品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让不了解杨柳青的游客多一种形式了解年画艺术。
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运用三年来的所学所得,在工作室的专业辅导下,使用了油泥、美国土、硅胶、水晶滴胶、熟石膏、树脂等多种材料进行了原型雕塑和翻制,着色方面则尝试了几乎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颜料类型,从传统的水彩丙烯再到自喷漆和模型颜料反复测试。涂装方式更是笔刷、喷涂、晕染、泼溅等花样百出。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总结,在十几次的反复尝试后,归纳出了喷涂和笔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年画中的笔墨荫染的自然过渡感,最终创造出了津味十足的“哏儿都娃娃”。
来源:今晚报
图文来源
网信天津
图文编辑
郑一铮
责任编辑
曹天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