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2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最美战疫
TUhjnbcbe - 2021/8/10 4:12:00

[本文转载自山西晚报]

点击观看最美战“疫”者视频。

当农历鼠年轻叩门扉的时候,谁也不承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整个神州大地,这是继年非典之后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疫情,这是一场与死神争夺万千生命的殊死搏斗。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严阵以待!昔日的汉江重镇阴霾密布,荆山楚水黯然蒙尘,疫情的狰狞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国有危难见勇士,在抗击疫情的紧急关头,全国各地医疗人驰援湖北,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奔向最前线。在这些坚定的身影中,余名三晋儿女披征衣,执信念,别亲人,系民瘼,与全国的医疗人一起筑起了白色防线,筑起了希望之城。
  

“你们是天使人间现,巧手换得人平安;你们是战士英姿显,斗败病魔人称赞!”这是天门感染者刘恒山送给山西医疗队医生的诗句。你们在,我们才能安心,你们在,我们满怀信心。愿那一日阴霾散去,愿那一日阳光满天,愿那一日亲人携手,愿那一日春暖花开。战士归来,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90后小护士王琳娜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来仙桃市的第十三天,我们多了像小猪佩奇的‘防毒面具’,打怪兽更升一级。”为了方便工作,这个喜欢长发飘飘的女孩子,剪掉了一头长发。到达湖北仙桃的当天夜里,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千里驰援晋鄂同心守护生命

引言
  

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万家团聚的时刻,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一群身份特殊的人整装待发,他们是第一批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千里之外的湖北,已经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中。“我将勇于担当,不负重托,以生命守护生命,坚决完成任务!”宣誓声中,名山西支援湖北医疗人踏上征程,正式拉开支援湖北的序幕。随后的一个月中,山西连续13批名医疗队员在号角声中挺进荆楚大地,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医者的责任。

疫情为令山西倾力支援湖北
  

在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省紧急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卫健委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山西省卫健委紧急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自1月26日,山西派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截至目前已派出13批医疗队,对武汉、仙桃、天门、潜江进行支援。
  

2月27日,山西晚报记者连线山西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山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冯立忠,对山西医疗队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了解。冯立忠表示,武汉市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尽管是县级市规模,但均为湖北省直管市,疫情防控任务也十分艰巨。目前,来自省直11个医疗机构和11个市96个县家医疗机构中的多名医务工作者,进驻湖北仙桃、潜江、天门3医院中法院区、医院、硚口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医疗点进行救治工作。为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克服双线作战、物资紧缺的供求矛盾,我省还统筹调度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购置价值.75万元的医用设备和医用防护物资,第一时间投入湖北疫情一线。
  

在举国战“疫”的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成效明显。冯立忠介绍,截至2月21日,山西驻仙桃、天门、潜江医疗队进驻6所医疗机构,独立、参与管理11个病区,张床位,诊治患者人,累计诊治人次;诊治危重症患者人次,重症好转48人次;诊治普通患者人次,确诊转院/治愈出院/转出人次人,仙桃、天门、潜江治愈率分别为37%、34、6%、30.3%。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同行们的赞叹。
  

保卫湖北与时间赛跑救治患者
  

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一到驻地,便以最快速度进入救治一线。
  

根据疫情救治实际情况,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积极采取措施,医院部分病区的工作。医院的山西医疗分队,主动要求独立成建制承担该院16层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并于2月4日紧急开诊。这个开诊时间点,不仅在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首开先河,也比国家卫健委正式提倡整建制接管病区的时间要早许多。2月15日,山西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设有11个病房、22张病床医院感染科重症一区,该病区专门用于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山西医疗队接管后,在病区实施了全天不间断“一房一护”、急危重症患者“一患一护”的救治措施,极大地降低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在潜江市,山西医疗队与当地医生会诊重症、危重症20余次,针对不同患者的状况,采取了一人一策的精准施治措施,治疗效果显著;在天门市,医疗队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提升重症患者的治疗水平。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心理上的疏导同样重要。因远离亲人,加上疾病的折磨,所以焦虑、恐惧、甚至吃不下、睡不着,成为大多患者的常态,严重影响着诊疗效果。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每天早7时,在山西医疗队的
  

2月14日,一场春雪突然而至,隔离病房不能开电暖器,山西医疗队迅速给患者送去暖手宝、暖壶,盖上双层被子。在护理期间,喂饭、喂水,医疗队的每一位护士都像照料亲人那样关怀着患者。32岁的护士王宏医院,他与几位患者互加
  

专家MDT团队集中诊治中西医协同作战
  

为了提高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率,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集全队人员优势,组建了专家团队,建立了专家会诊和巡诊制度,有效地提高了驻地医疗机构收治的轻症患者的治疗率,缓解了驻地医疗机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压力,使医院可以集中优势参与到重症患者的救治中。
  

医院的山西医疗分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医疗组的呼吸科、感染病科、心内科、消化科、医院的内科、外科、康复专业医师形成MDT团队,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情况。医疗组分为重症会诊组和3个医疗小组,重症会诊组负责所有疑难危重症患者的会诊,包医院危重患者的会诊;3个医疗小组则负责参与查房、采集病史、查体、阅片,并根据指南共识给出规范化治疗建议,3个医疗小组均按照职称、专业进行人员合理分配,保证每组都有两名呼吸科专业医师负责阅片并分析血气数据。经过严格管控、合理施治,2月18日以后,各驻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显著降低。
  

冯立忠介绍,在山西医疗队的全面参与协助下,医院、医院医院优势,借鉴我省中医治疗经验,针对医学观察期的人员,以益气固表,清热解毒为主;对普通患者,以清热化湿、宣肺和胃为主,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以泻肺利水、护肝养心为主,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保护脏器,减轻机体微循环障碍与组织纤维化。中西医协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两地医疗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明显提高了治疗和愈后效果,降低了危重患者的转化率。
  

新冠肺炎患者早期很多无典型症状,但发病迅速、危重程度极高,两三天之内就可以变成白肺,后期救治极其困难。医院医疗队发挥筛查排头兵作用,重点
  

驻仙桃山西医疗队为了从上游进行防控,专门成立专家组到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开展新冠肺炎巡诊、督察工作,从2月22日开始,分三路对仙桃市26个乡镇、社区医疗单位展开巡诊工作,帮助基层改进流程,优化治疗方案。
  

舍我其谁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在战疫一线,山西医疗队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先后建立了2个临时党总支和9个临时党支部。山西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太原武宿机场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之后又及时明确了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员,并分别成立了仙桃、天门、潜江临时党小组。在疫情前线,医疗队中的党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能征善战的奋斗精神,影响和带动了医疗队中的非党员,队员们纷纷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余人次在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12名同志火线入党。
  

90后小护士王琳娜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来仙桃市的第13天,我们多了像小猪佩奇的‘防毒面具’,打怪兽更升一级。”为了方便工作,这个喜欢长发飘飘的女孩子,剪掉了一头长发。到达湖北仙桃的当天夜里,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作则,队员紧随,在党旗的引领下,全体医疗队员振奋精神、冲锋一线,用舍我其谁的无畏勇气和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点击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从山西省委省政府,到全省各级医疗人员,到社会各界,在疫情中保境安民,同时不遗余力支援湖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湖北当地政府以及卫健委对山西医疗队队员全力保障,当地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也为医疗队送来医疗保障物资、御寒衣物、生活用品。如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在仙桃调研期间,得知我们医疗队重症救护组医用面屏不足,紧急协调个支医院重症病区,其中个专门留给山西医疗队;医院张赟主任募集到河南的30桶酒精,仙桃公安特警支队连夜驱车公里从河南新乡为医疗队拉回,保证了三个市驻地医疗队员的消杀安全。面对前期物资紧张的状况,山西省卫健委积极申请,紧急采购30台无创呼吸机支医院。
  

同舟共济,惟愿早日战胜疫情。

一位重症老奶奶把一张百元钞票塞给三个年轻的护士,说道:“孩子们,这几天辛苦你们了,拿去买点好吃的吧。”老奶奶说得诚恳,护士很是感动,但不能收,又不忍心拂了老奶奶的好意,只好半开玩笑地说:“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可这钱真是没口袋装。”

在医院执行支援任务的医疗队队员在上下班的接送车上。

征衣如雪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

弓清梅在给患者看片子。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猛如虎,武汉是湖北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到目前山西派出援助湖北的十三批医疗队中,共有千余名队员,在武汉疫情一线执行援救任务。风雷声动,征衣如雪,江城内外,山西白衣战士冲上了阻击疫情第一线。
  

弓清梅和张颖惠,是在武汉支援的两位山西医疗队队员。她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医院护理部。她们是千万战斗在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的缩影。

脱下防护服的张颖惠。

团队就是一家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武汉,是一个特别美的城市。早晨拉开窗帘,日出江边,雾气朦胧,让人心平气和。如果不是疫情,我真想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细听虫鸣鸟叫,猛嗅扑鼻而来的绿植花香……”
  

这是弓清梅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也是山西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此时的她医院C8东重症病区。这里的50张床位,住着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她和她的同伴们每天穿梭在病床间,与病魔进行着生死较量。2月25日,弓清梅好不容易腾出一点时间,接受了山西晚报记者的电话采访。电话那头的她,声音有些沙哑,语速挺快,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不时有电话打进来,一些危重情况,还需要她给出处理意见。
  

2月1日晚上10点接到通知,2月2日中午,弓清梅就和名山西医疗队成员登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弓清梅所在的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分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除了一名省卫健委领队外,有18名医生,名护士,他们一下飞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培训。2月4日,弓清梅等人正式进入新冠病房,2月8日,山西独立组队,接管C8东50张床的重症病区。
  

不到6天,山西医疗队就全面接管了新的病区,这对作为队长的弓清梅来说,压力重重。“人手紧张,真的太紧张了!”弓清梅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刚接管病区,山西医疗队就接诊了40位重症患者、10位危重症患者,为了保证医疗安全与效果,原本安排医生每6小时一个班,护士每4小时一个班,但危重患者接踵而来,危机状况频频出现,往往是前来接班的人员上岗了,在岗人员还在忙碌,对医护人员而言,连睡个囫囵觉都成了一种奢侈。2月12日,12名山西医生前来支援,C8东区的医生团队扩展至30人,团队有了分工,流程渐渐捋顺,弓清梅才稍稍松了口气。
  

“别看我们团队人多,但大家亲密得就像一家人。”弓清梅说,山西医疗队成立了一个工作群,不论谁遇到了困难或问题,在群里说一声,大家都会想办法帮忙解决,“大到病患治疗方案,小到眼药水的共享,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我总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截至2月25日,弓清梅所在的山西医疗队接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已有8人出院,还有人正在办理出院手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只余下36人。
  

紧张和艰难的心在病患微笑那一刻明朗
  

作为重症医学专家、山西医疗队队长,弓清梅几乎天天都要在病房里打转。进出病房前,快速而安全地穿脱防护服就成了弓清梅必须具备的“硬功夫”。
  

为了确保安全的同时减少聚集,都会安排两人一组进入更衣室。一个人穿脱防护服,另一个人帮忙的同时负责安全检查。“一点点暴露都有可能造成感染,同伴的帮忙能有效杜绝暴露。”弓清梅说,站在抗疫第一线,只有保障医疗队员的绝对安全,才能保障病患的安全。每次和搭档穿好防护服,弓清梅都会在搭档衣服上写下对方名字和鼓励的话语,给医疗队成员、给病患,同时也给自己打气。
  

虽然全面杜绝了暴露,但还是有医疗队员出现了憋气、头疼、恶心的症状,让弓清梅着实捏了一把汗。大家体温正常,也做好了防护,这是怎么回事?在一次长时间查房时,弓清梅找到了答案。那天,她正在和患者交流,突然一阵眩晕过后,头疼得厉害,几乎站不稳,伴有恶心想吐的症状,追问大家,好多队友都会有类似表现,而这与长时间眼罩和面屏的压迫是相关的。相比这种刺骨的头痛,脸上的压痕、汗湿的衣裳、肿胀的手掌根本不算啥。为了缓减大家的不适感,在戴眼罩和面屏时要调整合适的松紧度,但同时保证不暴露;另外有备班,一旦医护人员出现头疼明显,要求备班顶上。就像她对大家总说的一句话:“我必须把大家都安全带回家!”
  

从来到武汉至今,已经20多天了。弓清梅和山西医疗队见过无数竖起的大拇指、听过一声声“谢谢”、也收到过不止一封感谢信。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重症老奶奶把一张百元钞票,塞给三个年轻的护士,说道:“孩子们,这几天辛苦你们了,拿去买点好吃的吧。”老奶奶说得诚恳,护士很是感动,但不能收,又不忍心拂了老奶奶的好意,只好半开玩笑地说:“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可这钱真是没口袋装。”说完还拍拍自己身穿的防护服。
  

天气渐渐转暖,新增病例数量渐渐减少,弓清梅的心情也日益明朗起来。“现在,已经有不少家乡的朋友通过
  

抗击“非典”老兵出征湖北这一次多了责任担当
  

张颖惠是山西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护理团队队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隔离病房奋战了。17年前“非典”肆虐,张颖惠第一批进入非典隔离病房,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务。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她再次请战,走上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这一次她不仅是“战士”,还是“家长”。2月25日,送走了两个新出院病患之后,张颖惠接受了山西晚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半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她提到最多的就是“责任”与“爱”。
  

2月25日,医院中法院区C8东重症病区的山西医疗队护士祁蕊33岁的生日。张颖惠和她的队友们悄悄准备了蜡烛和蛋糕,准备给祁蕊一个惊喜。张颖惠对山西晚报记者说,“陪病患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护士,也需要关怀与爱。”
  

此前的1月27日,张颖惠已经感到疫情形势严峻,做好了支援武汉的准备。2月1日晚上,医院紧急组建重症护理人员奔赴武汉援助的消息,旋即请战前往,2月2日就登上飞往武汉的航班。“如果说第一次勇敢中包含了激情和热情,这一次武汉之行,更多是责任和担当!”张颖惠说,二进隔离病房,自己承担的角色发生变化,肩头担子更重了,“17年前作为护士,我只需要对自己和病患负责,如今作为队长,我要对山西医疗队人的护理团队负责,把种声音整合成一种声音,用专业能力为病患提供同质化的护理。同时,还要关心、爱护好每一个成员,把他们每个人都平平安安带回家!”
  

17年前抗击非典的经历,张颖惠总结了两个宝贵经验。一个是有关防护的,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穿脱好防护服,为救治病患腾出更多时间;另一个是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因为对疫情有所了解,所以面对患者和病毒,并不那么害怕,我知道如何从心理上关怀和安慰医疗团队和患者。”张颖惠说。每天上午,张颖惠都会去病房转一圈,每个病患都要照顾到,和能讲话的病患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他们心理关怀;每天傍晚,张颖惠都会召开讨论会,和团队成员探讨病例和护理方案,给每个“孩子”加油鼓劲。虽然有关疫情的数字在变小,张颖惠心中紧绷的弦没有放松半刻,她总是提醒大家,现在更是防控关键期,每个人的思想不能有丝毫松懈。
  

山西“护理经验”在武汉一线推广
  

2月18日,张颖惠接受了《新闻联播》的采访,讲述了重症新冠患者的创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专业技术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分享等内容。支援湖北护理一线的“山西经验”,被其他省份的医疗队纷纷效仿,并在武汉得到广泛推广。
  

然而,经验的取得并不容易。刚到武汉时,张颖惠面对的是来自6医院的新团队,比以往更加凶险的新病毒、病人都是重症危重症的新情况,她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平衡医护力量,让每一个病人得到同质化的护理。为带好队伍,为扛起责任,张颖惠从没在凌晨1点之前睡过觉,通宵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针对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的实践,张颖惠围绕“以建章立制为基础”“以患者需求为目标”“以专科方向为依托”“以责任小组为模式”“以督导查房为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积极地探索。创造性地推出一系列管理办法和紧急措施,对山西护理团队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特殊时期的特殊管理,被誉为支援湖北护理一线的“山西经验”。现在,“山西经验”进入2.0时代。
  

张颖惠介绍说,当下护理团队的管理更加细化,根据病人病情、队员的专业能力和临床经验,山西护理团队分组由原来的8组变成10组,实现了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专业搭配取长补短、能资搭配以能促改。
  

医院C8东重症病区的患者也许记不清自己主治医生的姓名,看不清主管护士的容颜,但他们都记得两个字——山西;一件件防护服上,有的写满了鼓励的话语,有的连名字都省去了,唯一不变的两个字是——山西。在C8东重症病区患者眼中,山西医疗队不仅带来了精湛的医术,更带来了爱。
  

“我们并不是来当英雄的,我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而已。病患对我们的信任与依赖,我们怎能辜负?”让张颖惠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她和同事们的悉心照料下开始好转,他们负责护理的50名重症病人中,8人已经出了院。
  

25日下午,张颖惠负责的患者中,又有两位病愈出院。送别出院患者的那一幕,让她感动异常。当天出院的两名患者,一名50多岁,一名刚过了30岁从黄冈来武汉打工,医院前,他们紧紧握着张颖惠的手迟迟不舍放开。“要不是山西医疗队,我们不可能好得这么快,真是太谢谢了!”说着,来自黄冈的姑娘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看到你们好,我心里特别高兴。未来的日子要珍重,保护好自己,迎接春暖花开。”张颖惠说。

为方便工作,医疗队员在出征前剃成了光头。(胡静摄)

虽然是一条战壕的战友,可彼此熟悉的是戴着口罩全副武装的模样,摘下口罩,既熟悉又陌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份信念,穿越生死,义无反顾,这就是山西医疗队员。

三城鏖战老中青医者热血抗疫

引言
  

三座城市的坚守,晋鄂并肩的信心。在我省对口支援的仙桃、天门、潜江三市,老中青三代医者齐上阵,用无所畏惧的勇气,敢于承担的使命感,在荆楚大地谱写出一曲属于山西医疗人的赞歌。满头白发的老专家,不少参加过年的抗击非典,90后的小战士,初出茅庐但一腔血勇,他们踏着老兵们的脚印坚定前行。

老兵出征仙桃疫情如刀发如雪
  

今年已经58岁的王俊平,是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早在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九,他就报名参加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院医务处负责接受报名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您已经58岁了,还是不要去一线了。但王俊平说:“还是报上吧,正因为年龄大,才有点老经验。”
  

第二天一早,王俊平的妻子刘萍刚起床,就看到了已经整理好放在门口的行李箱,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她就觉得,丈夫再次出征这一天可能会来。刘萍也是医生,十年前参加过援疆,王俊平的女儿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女婿是一名普外科医生,可谓是一门医者。
  

作为曾经的山西省紧急医学救援队组长,无论是年非典,后来的王家岭透水事故、屯兰矿难、H7N9禽流感,还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几乎山西省的每次突发事件中,王俊平始终都战斗在第一线,在王家岭透水事故中,他甚至与其他几位医务人员深入到距离坑口多米的地方设置医疗点对升井矿工进行救治。
  

在王俊平看来,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看病。“经历过非典,对付这种传染病,还是有一定经验。”1月29日,经过两天在第一线了解疫情临床症状和传播特点后,王医院疑似感染病区进行诊治,他告诫自己的队员们,个人防护是最重要的。
  

仙桃有多万人口,有不少人在武汉工作。但仙桃的医疗力量不足,医院里聚集大量发热病人,医疗资源很紧张。面对很多未知的情况,压力巨大。山西医疗医院疑似感染病区,主要用于医学留观、确诊的任务。“一开始,我们每日接收0余名患者,后来每日接收余名,说明状况在好转,这让我内心很欣慰。”王俊平表示,新冠肺炎潜伏期长,容易传播,大家每天都不敢懈怠。“能够来湖北支援的医疗队员们,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作为老兵,我要稳定年轻孩子们的情绪,既不能盲目乐观忽视防护,也不能有过多恐惧心理导致没法工作。医生治病救人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我相信,有党和政府,有医护人员的努力,有患者和市民的理解和配合,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守天门排兵布阵打响遭遇战
  

第一批到达湖北天门市援助的山西医疗队医生李军,说话慢条斯理,透着医疗战线老兵的稳重和一丝诙谐,“来之前以为是场歼灭战,可来了之后才发现是遭遇战”。在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中。李军坚守在山医大一院危重症门诊的岗位上,前后四个多月,从接诊第一例重症病例到送走最后一例治愈病人,职业生涯百炼淬火,也赋予了他此次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底气。
  

今年大年初二,李军与第一批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战友们,从太原出发驰援湖北,天门山楚江水迎来了山西的白衣战士。天门市虽然是一个县级市,但疫情形势也十分严峻。第一批山西医疗队到达湖北之后,共有40人分到天门援助,在经过最初的熟悉环境、相关培训之后,医疗医院陆羽院区,设下了抗击疫情的阵地。
  

医院的康复治疗分院,医院陆羽院区平时主要是进行中医康复治疗,无论是设施设备还是医护人员,对应付新冠肺炎这样的烈性传染病,都需要提升。山西援天门医疗队进驻后,立即在天门医院的配合下,指挥设置“三区两通道”,隔离区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专用通道被迅速建立起来。医院陆羽院区共有11层楼被用作新冠肺炎隔离和治疗病区,最初有96个床位,后来又增加到个。山西医疗队除了要进行病人的收治外,还要帮助医院进行医护人员培训。
  

进驻之后的二十多天,是天门市疫情最为严重和压力最大的时期。医院陆羽院区的门诊排起了长队,最初的96个床位在两天之内就住满了。医疗物资紧缺,来自山西省内17个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其中有不少是90后年轻队员,虽然有一腔血勇和报国心,但到了疫情一线,看到如此严重的状况,同样需要打气。李军和队内的老医疗人这时候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李军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最初物资较为紧张的阶段,医疗队要求队员们将各自携带的医疗物资上交统一分派,老中青传帮带,科学统筹资源,山西医疗队员们坚持过了艰难时期。目前,无论是山西医疗队员们,还是在这里救护的医院医护人员,均无人感染病毒,天门市委、市政府对此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感谢。
  

众志成城疫情救治成效明显
  

天门疫情鏖战正急,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董红霖,带领第二批驰援天门的医疗队员于2月中上旬援助,队员们分别进医院和天门市妇幼保健院参加医疗救治。其中12名医生、38名护士进医院ICU病房。
  

董红霖表示,“在医疗团队的精心救治下,一些危重病例状况明显好转。”在之后的连续救治工作中,山西医疗队队员与天门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制定诊疗方案,科学高效开展救治,目前,患者出院率、转轻率(重症转轻症)有了明显的提升。下一步,医疗队将继续瞄准提升出院率、转轻率,降低死亡率、住院率的目标努力。
  

医院陆羽院区的山西医疗队员们也从最初的40名增加到53名,候诊的病人也越来越少。“最近几天门可罗雀,这是个好现象,重症病人也在不断减少,每天都有治愈的病人出院。”山西医疗队员们,也终于可以在压力之下缓一口气。休息时,队员们就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内务,自我隔离。虽然是一条战壕的战友,可彼此熟悉的是戴着口罩全副武装的模样,摘下口罩,既熟悉又陌生。
  

随着天门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减轻,也许不久的将来,山西医疗队员们就能够踏上归途,拥抱久违的故乡和亲人。而他们在天门的同行和痊愈的患者们,也不会忘记这些来自山西大地最可爱的人。有的患者花钱给医疗队员们买礼物,但队员们收下了心意,婉谢了礼物。医院的医护人员,则亲切地称山西医疗队:你们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战潜江山西医疗队带出生力军
  

医院呼吸科的成孟瑜医生,也是1月26日第一批出发援助湖北的医疗队成员,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当时第一批医疗队出发时,说实话内心是忐忑的,因为我们并不清楚当地具体疫情状况、物资供应的状况,我们是先遣队,所以在飞机上我被委任作为援助潜江医疗组组长时,内心还是有压力的。”
  

山西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分到潜江组的医护人员共有40名,其中医生10人,护士27人,院感人员3人,有6人在2月6日被抽调往仙桃市,后来增援潜江的第二批医疗组又到达医护人员共30人。当星夜兼程赶到潜江市后,成孟瑜和来自医院呼吸科的吴玉枝医生,以及护理组长朱丽萍、院感组马赞厢、张沁莲召开小组会议,熟悉队员组成结构,制定初步工作计划。并立即与潜江当地卫健委和疫情防控组对接,最终展开对潜江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的对口支援。
  

当时的潜江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刚刚建成尚未启用。山西医疗队潜江组队员用两天的时间,火速制定患者的诊断流程和基本治疗方案,指导“三区两通道”的建立。制定护理工作制度,院感组集中培训医护人员院感防护知识,制定患者收治流程、外出检查和通道消杀等工作制度。一切紧张有序地进行,两天后的1月30日,顺利开始接收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潜江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连续新开了四个病区共64张床位,很快就被住满了。医疗队员们与潜江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携手合作,展开了与疫情的战斗。三级查房制度,重症病例“一人一案”,医疗队专家每天都要对病区患者病情进行
  

护理组、院感组严格防控,防控组只有三位队员,在疫情高峰时,每天要对80人次的入场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穿脱检查监督,并协助防护用品和电梯通道的消杀。在两地医疗人的通力协作下,潜江抗击疫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最初的病区爆满到现在随时有空床位为患者准备,潜江市最新的日确诊病例也降到了最低。而且山西医疗队员们帮助当地培训医护人员60多人次,潜江市妇幼保健院对山西医疗队表示:你们帮我们培养出了一支抗击疫情的生力军。
  

老中青医者齐上阵无怨无悔
  

在潜江防治一线,山西医疗队很多队员都是第一时间请缨参战。医院的吴玉枝是一位省内知名的呼吸科专家,年曾参加抗击非典的战役,此次再次披挂上阵,驰援武汉。在潜江抗疫前线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并作为专家组成员指导潜江市卫健委的巡回会诊和业务培训。医院任志刚是一位年近50的医生,大年初一是老母亲脑出血住院的第十天,在接到驰援武汉的报名通知后毅然报名,妻子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面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他选择了奔赴前线。
  

医院护师田无垠,她的母亲当年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役,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她与母亲当年一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征途。潜江医疗组中,很多队员配偶是医务工作者,他们获得了后方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这也使队员们能够轻装上阵,放心地战斗在抗疫一线。
  

山西援潜江医疗队里的闫玉珮、张献丹,是两位年龄最小的队员,在家还是父母身边的孩子,但是大义当前,也毅然决然上前线抗击疫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憋气出汗行动不便,长时间的工作导致皮肤红肿,洗脸时热水冲刷疼痛异常,但种种困难都没有影响这些年轻队员的斗志。抗击疫情,已进入关键时期,老中青三代山西医疗队员们,坚定信念,聚沙成塔,默默前行。

张丽晖说:“‘山西九队’负责的两个病区,清洁工作都由医护人员自己做,最初接收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还得为老人端屎端尿,或抱着老人去卫生间。尽管团队中很多年轻人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战役,但没有一个人娇气或有怨言,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

军令如山山西九队火线上坚守

张丽晖(右)和边艳峰正准备入舱。

引言
  

在湖北战疫进行到白热化阶段的2月1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大雪席卷江城武汉,为这座脆弱的城市平添一层阴霾。彼时的山西,一支援汉医疗队的名队员在夜晚接到集结的指令,第二天上午奔赴战场。这是山西派出支援湖北的第九批医疗队,前方目标,武汉。
  

从2月16日抵达武汉至今,山西第九批医疗队队长张丽晖和她的同伴们,每天在疫情一线奋战不止。她希望,疫情可以早日过去,这个人的队伍能够一人不落平安回家。

张丽晖工作照。

征程开启阵地设在最前沿
  

“亲爱的同事们,(即将)奋斗在武汉的亲人们,建议(准备)如下生活物资:电热毯、衣架、喷壶、挂钩、护目镜、手消、84消毒片、棉棒、酒精、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电锅、吹风机、一次性内衣、多点袜子,这些生活区能用到……”2月15日,出发前夜,医院参加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工作群中,39名队员收到了此次领队——老年医学科主任张丽晖事无巨细的叮嘱。当时的张丽晖,对于整个援汉医疗队的了解并不比其他队员多,她只知道,第二天上午9时30分,自己需要带着全院的队员,与来自其他9家医院的另外70名医护人员在太原武宿机场汇合。为了不让自己在离别时有太多不舍,出发之前,张丽晖向家里的四位老人隐瞒了援汉的行程。
  

而此时,在其他援汉队员的家中,听到消息的家人更多的是不舍和沉默。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志强接到出发指令的那一刻,身边的妻子久久沉默,上高中的孩子更是无法理解,李志强独自打包着行李,在第二天一大早,带着家人的担忧踏上去汉的行程。让急诊科医生边艳峰放不下的,则是他仅有1岁9个月大的女儿,每晚临睡前,女儿都需要他哄睡,同为医生出身的岳父则用坚定的语气支持他,并帮他劝慰虽支持却满心不舍的妻子。
  

但集结号响,所有队员无人退却。2月16日,太原机场,张丽晖被任命为第九批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领队。“把个人带好!”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武晋嘱托,张丽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所幸,她在接到任务的当晚已经做了足够细致的准备。一夜未眠的张丽晖,仔细考虑医院的队员进行分工和管理,这也让她日后的工作有条不紊。
  

到达武汉,尽管风雪已停,街头却依旧寒气袭人。前往驻地的路上,当得知医疗队被派驻的武汉市医院,与饱受争议的华南海鲜市场仅一墙之隔,所有的队员居然不约而同地笑了,这些相互之间并不熟悉的战士,心一下子被一种无形的默契拉近。在这一双双眼睛中,张丽晖没有看到恐惧,而是饱满昂扬的斗志。
  

战斗打响火线上的人性亮光
  

山西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们,亲切地称呼自己的队伍为“山西九队”。驻扎的武汉市医院,原本医院,2月14日,医院正式被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列为新冠医院,由于疫情紧急,4天之内需要增加张床位。
  

刚刚到达的“山西九队”,接管的则是一幢已经被废弃很久的医疗楼,按照安排,在到达后的第二天,山西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就要接诊首批患者,其中不乏一些重症和危重症。而陈旧老化的设施和相对匮乏的物资,使得病区的张床位很难达到收治重症病人的条件。到达武汉的驻地,已是2月16日16时,张丽晖没有喘息,医院对接,查看病区,并连夜提出病区的设计方案。
  

2月17日18时,山西医疗队在武汉市医院接管的首批新冠肺炎患者被准时安置下来。首批接诊的10名新冠肺炎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有9名,均长期卧床,不能自理,其中,90岁以上的患者5名,80岁以上患者3名,年龄最大的患者已98岁。张丽晖带着边艳峰和6名护士一起进入隔离区。这,是“山西九队”在汉的第一场战役。
  

由于病区内的照明设备远远不够,张丽晖清晰地记得,刚进入时,光线一时无法适应,昏暗的灯光下只能模糊地看到床上病人的身影,耳边是一位老人的大声呻吟。边艳峰循着声音望去,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倒在病床旁,边艳峰冲上去迅速将老人扶到床上,作为首批入舱医务人员中的唯一一名男性,他知道自己有责任保护团队中的其他女同事。初时物资比较紧张,身高1米81的边艳峰,在入隔离区时只能勉强穿上码的防护服,无法弯腰,避免将防护服撕坏而造成职业暴露。但和其他所有人一样,一旦投入工作,他根本来不及感受劳累或害怕。首批医护人员2月17日19时进入,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才出区。凌晨的武汉依旧清冷,汗水却浸湿每个人的衣服。
  

在这个人的团队中,90后有8人,80后有79人,队伍平均年龄仅37岁。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山西九队”负责的两个病区,清洁工作都由医护人员自己做,最初接收的老年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又无家人和护工陪侍,医护人员还得为老人端屎端尿,或抱着老人去卫生间。“尽管团队中很多年轻人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战役,但没有一个人娇气或有怨言,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张丽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就在“山西九队”接诊后的第三天,有三位危重症老年患者在抢救无效的情况下,在医院相继去世。厚重的防护服背后,医护人员的护目镜被泪水模糊。
  

同一个战壕里袍泽携手情深
  

派驻武汉市医院的援汉医疗队,除了“山西九队”,还有来自内蒙古、广西、云南、甘肃的另外4支医疗队。张丽晖明白,山西队一定不能落后于其他队,“要以最简化的方式做最高效的事。”
  

辛苦很快有了回馈,在援汉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山西九队”已经迅速建立了包括查房、出入隔离区、处理危重症、处理职业暴露等一整套的制度和流程,团队的名队员也迅速被调整为22个5人小组(每小组2名医生,3名护士),每个小组各司其职,除了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还要在业余时间负责物资、督导、安全保障等重要工作。
  

高效的工作同样换来了来自其他医疗队的称赞。“兄弟,来一周了,5个队,你们山西队,值得我给你们竖大拇指!。”这是来自广西医疗队一位同行的信息,这也成为边艳峰收到同行最暖心的赞誉。武汉市医院院长梅红彬同样给张丽晖发信息点赞,“这次援助你们都冲在前面,各种难题都找你们,我代表全院,也替武汉人民谢谢你们,太令人感动了,你们也要注意安全,有任何需要及时沟通,我们尽全力。”
  

除了团队成员,“山西九队”亦有着强大的后盾——来自武汉当地和山西大后方等多方支援。李志强除了日常的医务工作,还负责物资管理,他告诉记者,刚到武汉时,团队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都很匮乏,大码防护服和高级别防护口罩紧缺,生活物资同样很紧张,但幸运的是,不时都能收到来自武汉政府机构、医师协会、基金会等赠送的各类医疗物资,来自山西的物资也被源源不断地送达。
  

最近团队收到的生活物资较多,“有红枣、老陈醋、煮饼等山西特产,还有方便面等一些食品,我们已经够用了,所以就尽量不再向当地提要求。”李志强知道,武汉人很不容易,医疗队只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当地都要全力满足,所以,管理物资的他下决心,“我们是来救援的,尽量不要给当地人添麻烦。”
  

坚决的离开是为了最好的归来
  

在武汉的每一天,张丽晖担心最多的就是“山西九队”队员们的安全。“其他任何的辛苦都不算什么,保证大家的安全才是最难的。”紧急设置所有的流程,正是为了保护每一位队员的安全,比如,出隔离区时,要求双人,保证可以相互照应,同时,保持健康状况的及时申报,尽可能排查风险。
  

为了保证将风险降到最低,队员们一般都会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尽力做好防护。出隔离区时也尽力放缓速度。不过,很多潜在风险依然存在。边艳峰告诉记者,由于一些老年患者说话、交流困难,队员们不得不凑近患者倾听,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感染风险,“这是自己第一次上这样一个特殊的战场,第一次感觉离死亡那么近,不知道哪一天哪颗炸弹就会在自己身边爆炸。”即便如此,边艳峰仍会微笑着告诉90后的护士们,“不要怕,我们都是正义的化身,一定能战胜疫情。”
  

不止一次到过武汉的李志强忆起曾经,这里热闹而繁华。但现在,这个城市灾难重重,烟火气不再,他强烈地感受到了病毒的毁灭性。“虽然身在战场,但病毒无影无形,了无声息,要做到万无一失,真的是太难太难了!希望我们的每一位队员都能一直平平安安。”明知前方危险重重,但李志强明白,“作为一名中国医者,一名战士,不能惧怕这样一场特殊的战役。”妻子也不再沉默,每一天跟她讲得最多的话就是“注意防护”。凌晨2:00的武汉,夜色凝重,李志强再次穿上防护服,进入他的战场。
  

远在一千公里之外的父母在近几日也最终知道了张丽晖支援湖北的行程,细心的母亲与张丽晖心有灵犀,每天都会给她发信息,“位宝贝都要好好的。”“为你们祝福,为你们自豪,期盼你们平安凯旋,早日回家。”……上大学的儿子知道她每天没有时间看疫情信息,也会仔细收集之后发送给她,她每天看着,感受着母亲的大爱和儿子的关心,却从未回信。她害怕一旦回复信息或者跟家人通话,就会忍不住掉泪,“我需要每天保持乐观,保持斗志昂扬,千万不能泄气,背后的百余名队员都在看着我,我不希望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大家。”在电话的另一端,她自我安慰一般地笑笑,“情绪乐观点对免疫力也好。”她知道,与家人最好的通话时间,就是工作真正圆满的时候。

在武汉市医院执行支援任务的两名护士刚出舱。

在山西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里,有同上战场的夫妻、兄弟。他们一起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倾尽所能地帮助着每一个被病痛折磨的病人和家庭。

家国情怀兄弟夫妻携手上战场

引言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正是国家需要我、患者需要我的时候,这本就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的分内之职,我必须得冲在前头。”疫情来袭,在每一个医护人员心里,都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逆行而上的冲动。这个时候,他们把对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的所有牵挂和不舍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治病救人”成了他们唯一的信念。在山西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里,就有同上“战场”的真夫妻、亲兄弟。他们虽然不能在一起并肩作战,却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倾尽所能地帮助着每一个被病痛折磨的病人和家庭。

夫妻携手逆行进入“战斗”状态
  

高燕是山医大二院口眼科病区的一名护士,丈夫张医院血液净化科护士。2月19日晚,帮丈夫张鸿翔收拾行李的高燕也接到了支援湖北的通知。虽然夫妻二人早已在疫情出现之初就写下了请战书,也做好了支援一线的准备,但没想到,竟会有这样的巧合。原本不打算告诉双方父母的他们,只能向老人求援,因为年仅9岁的女儿还需要人照顾。
  

“爸爸妈妈要外出学习,你在家乖乖听姥姥姥爷的话,好好学习,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就这样,2月20日一大早,匆匆把孩子送到姥姥家,丢下这么一句叮嘱,张鸿翔、高燕夫妻二人就回家背上行囊,跟随山西省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医院,出发前两个人坐的也是不同的航班,也没想着到武汉后能分到一个病区。一向温柔细腻的张鸿翔在准备登机时,一把搂住了高燕,用特别硬核的方式向妻子告别,转过头,两人均已热泪盈眶……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到达武汉后,夫妻二人所在的医疗队被全部安排医院。住在临时腾出来的病房里,出于安全考虑,每个人都是单间。“他在12楼,我在9楼,基本上也见不到面,从来了到现在,一直在参加各种培训,因为都是分批分组的,我俩也不在一起。”2月25日晚,山西晚报记者连线高燕时,她介绍,我省第十二批医院单独接管一个病区,目前还处于对病房、物资等进行筹备的阶段。为了让队员们能在第一时间就进入状态,连日来,医院的相关专家以及此前已经到武汉的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做全方位的培训,其中,包括防护常识、院感常识、操作流程等方方面面。
  

“集体培训完,回到房间,还要再对着镜子反反复复进行练习,生怕自己的哪个操作不到位。我们就这样一遍遍地穿脱防护服,一遍遍地检查口罩、护目镜是否出现缝隙,有没有职业暴露的风险,虽然有些枯燥,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高燕说,虽然从其他医疗队的队员口中得知很多有关病房的信息,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还需要再做怎样的改善。现在,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心情早已从刚来时的忐忑、恐惧,变成了满满的斗志,就想着能快一点、再快一点进入病房,帮助患者早日解除痛苦。
  

因为几乎没有时间聊天,张鸿翔把一日三餐前的问候当成每天的必备项目。“你吃了吗?”“合不合胃口?”“要吃不惯就泡包方便面”……虽然每一次都只有短短几句话,却饱含了他对妻子的牵挂、呵护。前方之路虽不明朗,但他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等待组织的号召,冲向“战场”,爆发自己多日来积蓄的能量。
  

弟弟报名上战场哥哥紧随其后
  

田小荣和田小龙是亲哥俩,他们都是山医大二院的男护士。疫情袭来,得知弟弟在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奔赴抗疫一线时,哥哥田小荣以一贯的家长作风鼓励道:“年轻人嘛,就应该多锻炼锻炼,大哥支持你,也为你能有这样的觉悟而自豪。”在田小龙眼里,哥哥一直就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灯塔,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此番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更是得益于多年来耳濡目染的熏陶。
  

2月2日,田小龙如愿成为我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在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救治工作。出乎他意料的是,13天后,大哥田小荣也作为我省第八批医疗队队员、80名护理人员的队长抵达武汉。正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虽然不在同一个院区,田氏哥俩却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誓言。
  

“再次强调一下,进舱前相互之间都再检点检点,一定做好防护。”2月25日晚,山西晚报记者连线田小荣时,电话那头的他还在给队员们强调防护的问题。“我现在最大的职责就是要把这80个人平平安安地带回去,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闪失。”田小荣说,为了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每天晚上下班,不管多晚,他都要通过钉钉组织大家开一个视频会议,确保每个人当天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并分享各自的防护窍门。同时,他也会以“大哥”的身份给大家做一些心理疏导。“很多护士年龄都比较小,和我弟弟差不多,也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面对的是感染风险和强大工作负荷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心理、情绪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作为一个长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只有心态调整好了,后续的防护、操作等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作为山西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80名护理人员的队长,同时也作为武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从进驻这里的那一刻起,田小荣就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2月15日,抵达武汉的第一天,雷厉风行的他就马上进入状态,组织队员火速成立工作组、院感组、运输组、宣传组,医院积极协调物资等相关问题。经过6个小时紧锣密鼓的查验、筹备,山西医疗队迅速接管5个舱,共张床位。在这期间,从计算机系统到患者接诊流程、物资储备情况,他都一一细问,发现问题随时现场办公修订,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
  

一次次冲锋在前“大哥”给队员作表率
  

2月16日晚,抵达医院的第二天,山西医疗队就开始收治病人。为了了解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患者来了是否满意,首批穿上防护服工作的护士是否适应,也为了鼓励年轻护士,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田小荣第一个走进隔离舱,给大家作表率。“一圈儿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缺氧、憋气,还有热,护目镜上的雾气一会儿就成了水滴,口罩、眼罩勒得脑袋疼、面部疼。”刚刚走出病房,田小荣就开始和队员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并提醒大家在穿脱防护服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什么,然后和大家探讨如何应对防护装备造成的各种不适。
  

为了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做咽拭子核酸检测。“我们必须贴近病人脸部去提取样本,患者只要有呛咳,就会有感染的风险。大家心里都清楚,可这个工作总得有人来干啊,我就自己先上,然后让大家自愿报名。”田小荣说,虽然原则上要求大家要和上战场一样,服从命令听指挥,但这种时候也不能硬来。让他欣慰的是,团队成员都非常给力,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只通过一次电话,说了不到30秒,还跟我说我没事儿不要给他打电话,忙着呢。”在弟弟田小龙眼里,哥哥忘我的工作状态有些不近人情,“因为我比他早来10多天,防护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就是想给他分享分享,主要也是对他有些担心。”
  

“我怎么会不知道他的想法,一来确实是忙,二来也是不想分散他的注意力。”弟弟的心思,田小荣心知肚明,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每每看到队里的年轻队员,他就会想到田小龙,每次教导他们就像在家里教导弟弟一样。“第一,要做好防护。第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三,凡事积极一些,不要给山医大二院丢脸,不要给山西人民丢脸。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明确自己来这儿的目的和责任,是来干活的,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懈怠。”田小荣说,因为在来之前,已经把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只要田小龙能按照他说的来做,就一定不会有问题。
  

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患者病情好转
  

“感谢你们驰援武汉,救治我们这些病人,我们一定积极配合医生嘱托,共同战胜病魔,大家都能早日回家团圆。”“你们辛苦了,你们医护人员都是了不起的。”“你们还是要适当注意休息,也不能太劳累过度了,每天看你们密不透风不吃不喝的,真的很让人心疼”……田小荣的
  

“从素不相识到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相互体谅,几乎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种温暖,医患之间就像是一家人,为了打赢这一场共同的‘战役’,大家都在竭尽所能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田小荣说。对于田小龙来说,因为所在病区收治的全部是重症患者,患者一丁点儿的病情变化都牵动着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每天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患者病情好转。”虽然不在一起,哥俩却说出了同样的话。就在山西晚报记者要结束连线时,田小荣收到一条患者的
  

转眼间,田小龙驰援武汉已经整整24天了,回想起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他用“充实而坚定”来概括。
  

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田氏兄弟有仨,全部是护理专业出身,大哥田小荣是山西医科大学培养的首批男护士之一,年抗击非典,身为预备党员还是实习生的他向实习单位递交了请战申请;年汶川地震,他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党员先锋队”。老二田二云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理负责人,曾先后到青海玉树、四川雅安执行抗震医疗救援任务,目前也在一线坚守中。
  

正是受到哥哥们的熏陶,田小龙当初上大学选专业时,偷偷瞒着家人也报考了护理专业,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和哥哥们一样的人。“知道他忙,也知道他心里肯定牵挂着我,我能做的就是防护好自己的同时,做好本职工作,不给哥哥添堵,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也算是我对他最好的交代了。”田小龙说。

最美战疫者:穿越生死线的山西白衣勇士

我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前部分队员合影留念。

山西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前合影。

他们是父母,家有儿女,远隔千里牵肠挂肚;他们也是儿女,父母霜鬓,心心念想盼儿早归。他们是普通人,与你我并无二致,只不过职业不同;但他们更是战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舍身忘死,无所畏惧,为国家大义和苍生命运穿越生死,奔走逆行。
  

部分山西医疗队队员从医院时的合影。

部分医疗队员在出征前打预防针。(胡静摄)

一个个身影,被厚厚的防护服包裹成了“粽子”,一张张面孔,被口罩和防护镜勒出了深深的印痕,汗水湿透了衣衫,脸上火辣辣地疼,病毒无影无形,制造着恐惧,但他们没有退却,因为病床上躺着同胞,新冠肺炎的疫情张开了狰狞的爪牙,威胁着全城和整个神州大地。他们不能后退,因为后面就是人民,他们奋勇向前,因为牢记着自己的誓言和使命。他们是最亲密的战友,因为共同经历着生死;他们互相陌生,因为每天见到的是全身包裹着的对方。
  

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进入医院隔离病房前合影。

部分医疗队员给自己加油打气。

在武汉,在天门,在仙桃,在潜江,从黄河太行到荆山楚水,山西儿女离开家乡驰援湖北,战疫前线斗志昂扬。他们是勇士,是英雄,是白色长城,是所有人的希望。

医院B舱内,与任慧芳同在一个医疗队的几位“战友”将千辛万苦淘来的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送到一名27岁的女患者面前,女患者感动得泪流满面。

医患一家爱与温暖无处不在

医疗队员为患者进行护理。

引言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个家庭遭受重创,也让无数个医护人员因此而逆行。为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拼尽全力迎难而上;为了打赢这场战役,他们用雷厉风行的果断决策守护着大家的安全,用细致入微的忘我精神呵护着每一个心灵。在这里,他们和病患之间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时刻感受着家庭般的温暖。

医疗队员出征前和孩子亲吻告别。(孟亮摄)

众志成城,医患携手,抗击疫魔!

战场上不允许有一丝丝侥幸
  

“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这是我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仙桃分队队长、山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原大江在临行前所做的承诺。这位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临汾塌方事故及平朔露天煤矿塌方事故等多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且有着丰富临床重症救治经验的“老兵”,从1月26日星夜驰援、进医院感染病区以来,就一直在带领着他的队员们,争分夺秒与病毒抗战,坚定地践行着他们的誓言!
  

有一次,当原大江查房完毕回到清洁区时,医院的一位下级医师拿着一张他刚刚处理过的危重患者的血气分析单,等待着他查看。这张单据明明是刚才病房的血气分析机打印出来的,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清洁区医师的手上呢?他立即询问原因,得知这位医师是直接和污染区窗口的护士拿到的单子时,原大江的第一反应是,这张没有经过消杀处理的单据很可能会成为污染源,给医务人员带来接触感染的风险。
  

医疗队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对这张单据进行严格的消杀处理,并追溯接触单据的所有医务工作者,进行紧急消杀处理。同时,及时制定了相关流程的严密防控措施,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随后,原大江在仙桃新冠肺炎诊疗群及时发布了此例事件,以此警醒所有医务人员,在医疗救治工作中一定要时刻绷紧院感防控的神经。
  

原大江认为,“科学防护”渗透在医疗救治的每一个流程及每一个细节中,唯有心细如发,沉着应对,方能保护好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并守护好病痛中的患者。因此,作为分队长的他,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时刻
  

经过连日来在诊疗过程中的深入实践和思考,原大江发现:战时状态无序的病人管理流程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必须立即给予解决的关键问题。他紧密结医院感染病区收治新冠肺炎的实际工作情况,系统梳理,深入研究,针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基础治疗固定化、护理流程模式化,同时兼顾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这样,医院、有着不同诊疗习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战时医疗团队,工作起来就变得有章可循,诊疗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在山西团队介入诊疗后,重症转轻症的患者有了明显增加。当医务人员将高烧40摄氏度以上、意识昏迷不清的重症患者姚先生,成功转化为精神状态良好、能够正常进食的普通患者,并护送他转入新的普通病房时,姚先生一路上都高举着大拇指,向山西医护团队表达着他深深的敬意。在原大江队长带领的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姚先生的身体状况日益好转。治愈出院的那一天,他激动地说,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山西医疗队。
  

战场外贴心呵护每一位队员
  

带好队伍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服务队员,爱护队员,团结带领队员高效工作,是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医疗队队长的原大江时刻铭记的职责。他就像一位高度负责的家长,每天
  

一位队员刚到仙桃不久,就感觉身体不适,担心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原大江一方面为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生活上的关照,另一方面则多方协调,积极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尽快为其做CT检查及核酸检测。在完成自己繁重的诊疗任务之余,他还主动承担起了这位队员的临床诊疗任务。在原大江的帮助下,这位队员的感染疑虑很快就被排除,几天后,就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了正常的诊疗工作中。由之引起的其他队员的紧张和焦虑心情也得到了有效的平复。
  

不仅身体不舒服、心理不稳定的队员要关心,其他队员也一定要关心和
  

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原大江的父母均是新中国山西省精神卫生学科的开拓者。原大江的大姐、二姐也都是山西医界的翘楚。“我们坚决支持大江奔赴一线,家里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照顾好自己!”采访中,原大江的父亲这样说。他的儿子也为爸爸所从事的工作而骄傲。而这些都是原大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重任、负重前行的根本原动力。“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我的灵魂、血液和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中都渗透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医者职责的传承。”原大江说。
  

那一刻家人的祝福让她泪目
  

1月23日,当大多数人都在迎接新春到来的时候,医院发出倡议医护人员积极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任慧芳所在的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均递交请战申请书。2月5日10时49分,作为山西支援武汉的国家(山西)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任慧芳随队搭乘的G次列车从太原南站出发,于当日下午4时50分抵达武汉。
  

此次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以医院,收治当地新冠肺炎患者。而就在此前的2月4日,4辆特种车组成的“医院”已先行赶赴湖北。抵达武汉后,所有的队员连夜接受了防护服穿脱的培训。2月6日下午,任慧芳便和队员们分批进入武汉国医院东区正式展开工作。
  

此时武汉,在连日的阴雨之下,条件本就较差的酒店房间更加阴冷潮湿。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酒店空调无法使用,而出发时,由于不了解武汉的情况,任慧芳也并未带任何取暖装备,当地所有超市都关着门,每天结束工作回到酒店,任慧芳只能用泡面填饱肚子,唯一的取暖工具则是开水壶,夜晚即便盖着两层被子仍会被冻醒……连续几天下来,身体有点吃不消。
  

2月8日,元宵节,任慧芳原本该在下午2时就下班,医院突然接收来自汉阳区的41个病人、武昌区的26个病人、江岸区的18个病人。所有的医护人员一起忙着预检分诊、收治病人。医院,脱掉防护服,完成结膜消毒,饥肠辘辘地回到住所,已是下午5时。此时,后勤队员煮好了一碗汤圆端给她,她才意识到,当天是正月十五。翻看手机,任慧芳看到了丈夫发来的信息,“元宵节快乐!多多保重,我和父母、两个女儿等你凯旋。”此时的任慧芳,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那一刻大家庭的温暖让她感动
  

2月11日零时左右,医疗队突然接到通知,需要医院共同在武汉体育馆组建医院,且当天下午就要接诊病人。时间紧迫,所有人都参与了这场连夜的转战和筹建。在连续数小时的铺床、搭帐篷之后,2月11日下午,百余名患者正式入住医院,其后,任慧芳和队友们的工作正式转移至此。
  

医院条件有限,患者们需要被安排乘车外出做CT确认病情,繁琐的工作和护士们的一再确认叮咛,并没有使这些患者们感到烦躁,更多人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你们大老远从山西到武汉支援我们,给我们做治疗,我们哪能不配合!”患者中的党员还自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一天中午,任慧芳准备帮患者取餐时,却发现不少患者已经吃上了午餐,她才知道临时“党支部”的成员已经带头帮患者取到了餐并分发给每个人。有人告诉她:“你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跑前跑后,真的太辛苦了!我们只是帮你们分担一点而已。”任慧芳一阵感动。
  

“党支部”的工作不仅是帮助医护人员。由于医院建于武汉体育馆内,在馆内的篮球场附近有一大片空地。任慧芳发现,最近,每天晚饭后,“党支部”成员都会带领数十名患者一起练习八段锦,当悠扬的音乐响起,人们舒展身姿,短暂地忘却了疾病和内心的伤痛。
  

医院的这些日子里,任慧芳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启程之时,为了方便工作,很多同事都剪成了短发,但十余天后,不少人鬓角的头发已经长出,却苦于没有时间进行修剪。正当大家为此发愁时,一名理发师志愿者主动上门,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免费修剪头发。
  

2月23日,在医院B舱内,与任慧芳同在一个医疗队的几位“战友”将千辛万苦淘来的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送到一名27岁的女患者面前,女患者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些队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三层口罩,尽管汗流浃背,异常难受,还是站成一排拍起手,唱起了《生日快乐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温馨悠扬的歌声把周围的病友也吸引了过来。病友们戴着口罩,保持着一定距离,不由自主地拍起手轻声和唱。歌声越来越响亮,大伙唱得越来越投入,这个情景让很多人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安心。在山西医疗队医护人员赠送的礼物中,装满了平遥牛肉干、柳林“碗托”、煮饼、枣和核桃等山西特产。
  

一天晚上,载着任慧芳的接送车经过一个游乐园,远远望去,一座巨大的摩天轮闪耀着各色光芒,美丽而孤独,灯光下,宽阔的道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任慧芳的心中突然一阵难过,这么一座美好的城市,因为疫情的发生突然间就变得如此沉默,“没有人的城市真的不像一座城市,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年,任慧芳亲历了被人们谈之色变的非典,并不幸成为一名非典患者,但是,在当时远不如现在的医疗条件下,她和她所在的城市都挺过来了。她坚信,在举国齐心协力之下,这次的武汉,也一定会很快摆脱这场灾难,迎来春天。

本期编辑:蓝小丫

信息来源:山西晚报

首图、尾图来源:郝志芳(美编部)

责任编辑:耳朵牛曼曼

投稿邮箱:yjstlz

sxu.edu.cn

期待猫头鹰带着你的信笺飞入我的窗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2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最美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