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可是却长期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水,对于天津人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35年前的今天,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从海河水、地下水、滦河水、黄河水、再到引江水。如今,天津人吃水已经不再艰难,进而追求吃好水、安全水、健康水。
天津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引江、引滦两大外调水源。动工最早的引滦入津基本保证了天津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庞大工业体系、城市生态环境的用水。35年来,“引滦入津”工程累计为天津安全供水亿立方米,为天津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血”。此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成为我市城市供水的主水源。
今天,广播君带您一起回顾天津的水源变迁史——
19世纪以前:挑水喝的日子
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南运河、海河曾是天津市民主要的饮用水源。那时,城区有一群被叫做“水夫”的人,每天靠车拉肩扛到河中取水,送到市民家中。除了“水夫”,天津城里还有水铺,将河水烧开后售卖。当时天津市民每家每户都有大水缸,用来存水。挑回来的河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先放明矾,经过沉淀之后,煮开才能饮用。”
事实上,天津老城厢的一些街名就反映了当时人们用水的情况。如“水阁大街”“挑水胡同”,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当年人们每日须经过这里到河边挑水。可以想见,当年每日天色还未大亮,此地已是人来车往,为了保证有水可用,那时的人们要付出何等的艰辛。
年后:自来水来了
继旅顺、上海兴建自来水厂之后,天津于光绪二十三年由英商仁记洋行在英租界内创办“天津自来水厂”,到年特一区自来水厂建成,全市形成四大供水系统:天津自来水厂、天津济安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日租界居留民团水道课、特一区自来水厂。年日本投降,全市供水归并成民营天津济安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和官营的天津市自来水厂两个系统。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年天津解放。
当年的自来水厂在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模式,政府定期对自来水的出厂水质加以监管。如果遇到供水紧张的日子,报纸上还会刊登公告,提示居民在家中储水。早期的自来水厂会用水泵抽取河水,经过过滤、沉淀、消毒之后,再用加压泵将自来水输送到高高的水塔上,借助重力作用将自来水输送到管道中。事实上,最初的自来水主要供租界内的居民使用,非租界地的百姓很难喝上自来水。
当时近代文明虽有所传入,但从社会整体看,仍属“风气初开”的状态。百姓不理解什么是自来水,管它叫“机器水”。后来随着自来水事业不断发展,一些天津市民也能用上自来水,旧时水铺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坊间便有传言称喝了这种“机器水”不能生育,让百姓对自来水望而却步,而这给自来水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此,年,为了宣传自来水对身体无害,济安自来水公司曾特意邀请了中外职员和他们的子女聚会,引来众多市民围观,看到现场这些孩子都非常健康活泼,市民便明白了自来水无害,进而自来水销量大增,管网也在城市中进一步拓展。
随着自来水被认可,饮用自来水的人越来越多,济安公司就采用“包井口”的方法,把在干管附近的自来水井口包给私人,公司按水表流量收费。后来这些人发展成水商,水商开始专卖自来水,还雇工为未通自来水地区的居民车运或肩挑自来水,送水到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水站取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天津的自来水事业不断发展,但由于各国租界地“各自为政”,自来水供水呈现出分散经营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水政,组建了天津市自来水公司,自来水也开始逐渐在全市普及。胡同中开始出现水龙头,每隔几十米便在墙边接出来一个,下面还有个带地漏的池子,老百姓称其为“水站”。那会儿是十几家或几十家共用一个水龙头,稀罕又珍贵,每天都要上锁的,尤其是晚上。而且到了冬天晚上还得把水龙头后的截门关上,再打开水龙头把余水放净。或者开着一点,让水不断流儿,这么费劲为了嘛?水龙头在室外,为的就是怕把水龙头出水口给冻上,这都是百姓的用水“智慧”。在规定好哪户用哪个水站后,水费就按人头收取,开始时是每人每月二三分钱,后来涨到五分钱,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后来涨到一角。
存水一度只够用7天
天津的水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比较好。但到了年前后,尤其是近年这一时期,从水站接出来的水的质量就开始下降了,当时好多老百姓炒菜、熬咸饭都不用放盐,即便这样都吃着齁,而这与海河流域进入枯水期密切相关。
天津曾经河渠密布,老天津时,人们吃鱼很多,城里就有很多水塘,鱼虾常见。但随着大规模建设水库等设施,海河流域开始从丰水期转为枯水期,地表水不够用了,只能靠打深井取水。天津地下水开采在年-年之间达到顶峰,当时开采量最多的年份达到10个亿立方米以上。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地面沉降等问题,在中心城区、南部等处形成了一个“大漏斗区”。
这是天津缺水时代的开始,从那之后,河道基本是干的,只能“靠天吃饭,没有流量”,即使下雨也形成不了水流。
年夏秋,华北遇到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津遭到历史上罕见的水荒,面临断水的危险。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当时九河有八条断流。北大港、团泊洼、于桥等为天津供水的几个大型水库,水位降到死水位以下。地下水因抽吸过度,引起地面下沉一两米,不能再抽了。海河成了天津人民赖以生存的唯一蓄水池,而蓄水总共才万立方米,其中能用水仅万立方米。天津要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每天需要万立方米水。这点水只够用一个星期。水压已上不去3楼,海河水有1/3水泵抽不上水,海河水位只要再降20厘米,水源就彻底断绝了。
水不仅少,而且差,水质极其恶劣。泡茶,是苦的;熬粥,是咸的。很多天津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恒大烟见抽不见卖,汽车没有走的快,自来水腌咸菜。”老天津有句俏皮话,一个人没事到处瞎逛,就说他是“海河水——咸流儿(闲溜)”。
引滦入津
年前后,天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剧增,用水量急剧加大,而主水源海河上游却由于修水库、灌溉农田等原因,流到天津的水量大幅度减少,造成天津供水严重不足。
年8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滦河在距天津几百里外的河北省迁西和遵化地区,“引滦入津”就是把滦河上游的潘家口和大黑汀两个水库的水引进天津市。引水渠道长公里,中间还要在滦河和蓟运河的分水岭处开凿一条逾12公里长的穿山隧洞;需治理河道多公里,开挖64公里的专用水渠,修建尔王庄水库,全部工程开凿出的岩石达万立方米。为了早日造福天津人民,天津市委、市政府下令:年必须把滦河水引到天津,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担任总指挥。引滦入津工程成为由地方政府全权实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首例,也开启了天津从外调水的历程。
引滦入津工程示意图
年9月5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9月11日,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天津人民结束了喝咸水的历史。当时的天津市委、市政府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滦河水泡茶后的清香,通过居委会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小包茶叶,请市民喝茶。
不久后,自来水管网开始改造,在胡同中间深埋了大概有4寸粗的自来水干管。每一个门牌号引出一条支管,接一块水表,这种状况持续到了年。
如今,在靠近天津之眼的三岔河口永乐桥,高高伫立着为纪念当年这项挽救了天津的引滦入津工程的纪念碑,碑顶雕像是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被称为“盼水妈”,其也成为天津海河沿岸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
如果没有从滦河补水给海河及其支流,天津如今市内的很多沟渠很可能会是干的。
引黄济津
虽然滦河水源源不断进入天津,但天津依然缺水。20世纪末开始,天津开始进入连年干旱,紧急缺水时,便启动方案,从沿着黄河之北的大运河及其平行河渠,将黄河水调入天津。
南水北调
天津没有停止从外面调水的想法。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主要任务是引调丹江口水库蓄水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通水以来,天津城镇用水量由14亿立方米增加至17亿立方米,供给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等14个行政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等核心区实现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截至今年8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平稳运行余天,累计向天津安全输水30亿立方米。
目前,天津市已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天津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2.11亿立方米”目标也已提前完成,共计14个行政区、万市民从中受益。
今年,天津计划完成四项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务工程。其中,于桥水库污染底泥清除事关城市供水安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事关市区居民正常用水条件的提升,易积水地区改造事关市区居民防汛安全和交通出行安全,地下调蓄池事关水环境治理和防汛排水安全。截至目前,于桥水库污染底泥清除工程、中心城区6处易积水地区改造和中心城区80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已基本完成,两座地下调蓄池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当中,市水务部门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编辑
霍然
综合
今晚报、海河水利、天津日报、新京报、天津广播、中央驻津新闻工作者协会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