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六章
山上人家
作者常红梅播音*祺
太阳照下来哟,山上的花儿红艳艳哟!姑娘哎——你快上山来哟!看我的草原多美丽,看我的牛羊多肥美,别嫌哥哥穷哟!跟哥在一起光是个美......早晨起来,太阳刚刚照在山顶的树杈杈上的时候,42岁的牛娃已经开始唱起了自编的山歌,推开窑洞的门就把他的3头牛,5只羊一起放出来了。“哞!哞!”“咩咩......”这些生灵就像跟牛娃打招呼似地朝他叫了几声,接着就一溜烟跑进了自己的草原。牛娃看着它们很高兴。他爱它们,就像一个父亲爱自己一手经管(养育)大的孩子,眉里眼里都是喜欢。在他听来,这些生灵对他的“问候”和城里人见面时的“你好”“早上好”是同一个意思,他在电视上见过城里人是这样打招呼的。他虽然是个农民,但他喜欢城里人的这种“时髦”的交流方式,所以这时候,他也同样对着他的牛羊喊一声:“宝贝们,早上好!赶快去你们的草原,吃饱,喝好!”然后,自己又哼着那首自编的跑调的歌回屋给72岁的老娘和65岁的邻居吴过关做早饭去了。牛娃其实原来不叫牛娃,牛娃爹给牛娃取的名字叫王秋生,因为他是娘秋天生的。只是牛娃这半生仿佛一直与牛形影不离,从他5岁刚懂事起,每天早上起来就赶着自家的牛羊去山里放,即使上学后,也是先把牛羊赶到山里放1个多小时,再回家吃饭,然后背着书包去学校。就因为这些,牛娃常常迟到。因为学校离家要走40分钟的山路,他把牛羊赶回去时间都差不多了,忙吃几口娘做的饭赶到学校还是迟到。先生问:“秋生,怎么又迟到了?”牛娃说:“”我去山上放牛和羊了。先生就生气了,说你干脆别读书了,去山上放牛羊去算了,牛下崽子卖钱花,你自己肚子饿了趴在羊肚子上吃些羊奶就够了,家里连地都不用种了,多舒坦的日子。他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先生的嘴唇上下翕动,却不知道这是先生对自己的嘲讽和挖苦,辩解说:“我家是公牛,不下牛崽,耕地的。羊奶娘不让我喝,是留给家里生病的婆的。”全班同学都笑了。只有他茫然地站在那里,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听从先生的“训诫”。先生望着他无奈地摇摇头,说:“真是个‘石豁豁’(方言:脑子不开窍),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对你说个话好比对牛弹琴,你就像牛生的娃一样。”于是后来,同学们都叫他牛娃。先生越是挖苦,牛娃就越笨,学习就越是退步。他觉得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看见先生和听先生讲课,他觉得上学远不如放牛羊好。所以小学刚一毕业,牛娃就回家真正地当了放牛娃了,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干就是一生。牛娃常年在山上放牛羊,从一个懵懂小孩到成熟的青年。小时候,他就听婆坐在热炕上给他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故事在往后的许多个日子里也曾经一次次地步入过他成长的梦境。而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场梦境?后来还真的有一个“七仙女”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可最终却成了他生命长河里的一个过客,只轻轻地握了一下他的手,甚至还没来得及拥有一场他想要的轰轰烈烈的“拥抱”,对方就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中。他永远忘不了,这个“七仙女”叫霞霞。说起牛娃和霞霞还真有一段故事呢!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牛娃和霞霞家一个在北坡,一个在南山,但从小放牛却在一起。小时候,牛羊吃草的空,两人在一起挖野菜、摘杏子、打核桃,每次牛娃总会把自己的往霞霞的篮篮里扔,一点也不顾及村里其他放牛娃的感受。霞霞很崇拜他,觉得他不仅是自己放羊的伴,还是她的保护伞,她的依靠。渐渐长大了,两人突然间就都有了心事,再看彼此时脸上竟有了羞涩。霞霞不再只把他叫“牛娃”,而是叫“牛娃哥”,看他的眼神也变了,那眼神他也说不清,只觉得就像清晨山顶顶上初升的那道太阳的光,直直地向他照了过来,刺的他心痒痒,回去晚上睡觉都心痒痒。过了几天,霞霞就把一双漂亮的绣花鞋垫偷偷地塞在他手里,那一刻,他好想冲上去抱抱她,亲亲她,甚至把她抱进高粱地里,像隔壁上城里中学“洋学堂”的涛涛嘴里常哼的那样“让我一次爱个够”......可最终两腿打颤,牙舌“打架”,人像长在那里一样,风都吹不动,眼看着一脸娇羞的霞霞跑下了山坡,消失在他的视线中......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双原本作为“定情物”的鞋垫,却将他们永远地分开了。霞霞回去后,她娘就盘问她刚刚绣好的鞋垫哪里去了,霞霞先是说丢了。谁知她爹在旁边一声厉喝,说,“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撒谎,小心我打折你的腿。”霞霞从小就怕爹,吓得心里打颤,腿一发软,就给爹娘说了实情。再后来,霞霞就再也不出来放牛羊了,他想去她家院子周围看看霞霞怎么了?却被霞霞爹发现,霞霞爹看见他就拿了一把挑水扁担追了出来,“你小子穷得提起裤子找不到腰,还在这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了,赶紧把鼻涕擦干净,蹲蹴着旁边和尿尿泥去,再来这里骚情,小心我打断你的狗腿。”他一看阵势不好,吓得从霞霞家那崖坡坡上一溜烟跑了,慌里慌张,还跑掉了一只鞋,脚都磨破了。几个月后,霞霞就出嫁了,听说被他爹用高彩礼“卖”给了后山几十里外的一个瘸子。霞霞走的那天哭得很伤心,而他只能远远地躲在附近玉米地里,陪着她哭。那年,霞霞18岁,他21岁。再后来,他就不再想找媳妇的事情了。村里和他从小在一起放过羊的女娃长大后都一个个鸟儿般飞出了山外,在外面混几年回来一个比一个时髦,头发染得黄黄的,眉毛画得弯弯的,嘴唇抹得红红的,鞋跟又尖又细,说话嗲声嗲气,在他看来好比妖精下凡,一点也不稀罕。在他眼里,没有一个能比上他的霞霞。他太想霞霞了,霞霞皮肤的颜色像蜜一样,质地柔软得像蜜一样,霞霞说话声音像蜜一样,浅笑间的娇羞像蜜一样......总之,每一次对霞霞的思念,总让他觉得生活像蜜一样甜。这时候,仿佛霞霞就突然地站在了他眼前,望着他笑,还是那一抹娇羞,他在心里一次次地喊着“霞霞,霞霞......”霞霞是在结婚两年后才回村子的,怀里抱着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两人在村口再见,却显得拘谨了起来。霞霞让她怀里的孩子叫“伯伯”,这孩子还真乖,嘴里不会说话却望着他笑,谁知霞霞却哭了,抱着孩子径直走了。望着霞霞的背影,他也哭了。回去后抱着被子哭了一场,告诉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好好过自己的日子,霞霞已是他的过往。人常说,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说霞霞还曾经留给他些什么,就是激发了他这个没文化的人最大的“才情”,让他“创作”出开头那段山歌,在后来的漫长日子里,成为他孤独、无趣日子里的唯一的安慰和活着的激情。再后来的日子,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命运的无名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拨动着他生活的指针陀螺一样地旋转了起来。先是婆和父亲相继病故,尤其是父亲,为了给他赚娶媳妇和给婆治病的钱,在高温下去工地干活,正午的时候,大家都去休息了,父亲却自己揽了点“包活”依然在加班,由于整天吃不饱、休息不好,又高温,蹲下去又起来的时候觉得眼前发黑,就晕了过去。工友们下午上班看见时已失去了最佳抢救时间,人已经停止了呼吸。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先是婆受不了这惊吓,一口气喘不上来就撒手人寰了,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打击,娘哭得死去活来,一年后,竟哭瞎了眼睛,刚开始还能看清一点,生活还能自理,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需要他照顾。照顾母亲、耕耘田地、放羊放牛、料理家务,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牛娃的身上,那年,他才25岁,是一个并没有经历过多少人生风雨的懵懂青年。可几乎就是在那一年,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必须要他撑起来,母亲生病也就罢了,可牛羊是个“张嘴货”,一天不吃草,见风就要倒,可他哪里有时间每天把他们赶到山上去放?于是,牛娃后来就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他要赶着他的3头牛,5只羊去山上找水草丰茂的地方居住。别看牛娃这娃没受过多少教育,可从小就是一个热心肠,恰在这时候,也是祸不单行,他的邻居吴过关突然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得了半身不遂,不只半边身子不能行动,被村里人称为“煽呗紧”(指平时喜好说话)的他突然间就“口吃”,嘴歪歪着半天一句话也表述不清楚,需要人照顾。说起吴过关这一生,还真是有过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自小他爹就去世了,他后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娘带着他们兄妹三人过日子很不容易。他就想让娘早点改嫁,找个好人家,享几天福,他们兄妹也有个依靠。可有好几次,媒人几乎跑断了腿,对方几乎全是一个理由,就是他娘后面有三个“拖油瓶”,他们俨然是母亲的“累赘”。为了让母亲早日改嫁,过关决定先杀死他弟弟,然后自杀。让妹妹跟着娘去改嫁,这样娘的日子就容易多了。于是,过关就去大队民兵连借了一杆枪,说是上山打兔子,回去后他就真的叫上弟弟上山打兔子了,一想到中午就有兔子肉吃,弟弟高兴得比兔子跑得还欢。到山上后,弟弟在前面跑,过关就颤颤巍巍地扳动了机枪,第一枪打在了弟弟腿上,弟弟疼得嗷嗷叫,他哭着又打了一枪,可怜的弟弟就应声倒下了。过关抹着眼泪用席子卷了弟弟的尸体在山上埋了,边埋边“嘱咐”弟弟别怨他,为了娘过上好日子,咱俩得做些牺牲。把弟弟安埋后,过关就准备自杀,可他没想到活人难,自杀会更难,他先是跳进河里,结果没淹死;又跑去跳悬崖,也没摔死。于是过关就害怕了,一种对死亡的恐惧逼迫着他去投案自首了。鉴于过关动机不坏,且能投案自首,法院就给他判了18年刑。那年,过关18岁,从监狱出来时人生的2个18年已经过去了,母亲当年禁不住一下子失去两个儿子的打击,不久就离世了,妹妹也早已出嫁在他乡。过关出来后,越想越悔,为自己当年的愚蠢的行为,他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玉水村谁家有困难少不了过关忙碌的身影。作为邻居,过关对他们家不薄,过关现在老了、病了,他牛娃不能不管,他如果不管,吴过关就过不了这个“关口”,眼前就活不下去了。虽然这个人跟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于是,牛娃牙齿一咬,朝着墙壁狠狠地啐了一口唾液,对自己说,明天就上山,带上老娘和吴过关,还有跟了自己许多年的牛羊,去山上居家过日子。山顶上的崖畔畔下面的窑洞里过去曾经住过人,但都搬到山下住了,如今已是被土埋了一小截的黑洞洞,但过去人生活时盘的土炕和土灶台还在,这让牛娃很开心,稍微收拾了一下,也就凑合着在山上住了下来,成了这里唯一的山上人家。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一天回来钱就揣在兜兜了,牛娃没黑没夜地忙,仅仅也只混个饱肚子。有人问:“牛娃,你咋不出去打工?”牛娃说:“我家里有三宝,我娘,过关叔还有那几头牛羊,我都经管(照看)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打工?”对方听了就哈哈大笑了,“你那是三宝吗?牛娃,你就是放牛放傻了,把装了砖头的包袱当宝贝,真是脑子进了水。”牛娃也不理会他们,照样每天早上把牛羊放出去在山上吃草,自己回来照顾2位老人,忙似乎一辈子也干不完的活,日子该咋过还是咋过,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依然会想起他的霞霞,偷偷拿出霞霞给他的放了几十年的绣花鞋垫反复端详,然后在一个个早晨在山上吼吼他给霞霞唱的“情歌”,他不管霞霞能不能听见,他自己高兴就行。总之,40多岁的牛娃活着全凭一个好心态的支撑,炕上有娘和叔,推开门就看见他爱的草原、他的牛羊,他有什么不高兴的。当然,如果霞霞能在他身边就更好了,他想,也许日子依然穷,但一定比蜜甜。那天,帮扶工作队队长牟副局长和帮扶干部姚军在村长的带领下,一直沿着曲里拐弯的山路一起爬到这个村子唯一的山上人家时,已经气喘吁吁了,远远地就听到了牛娃的“山歌”从冒着炊烟的厨房里飘了出来,乘着山风直溜溜钻进了他们的耳膜,细听起来,还真有几分意思。上山后,牟局长呆在院子里,听了一次,又仔细听了一回,不禁笑了,这个贫困户有个性,有特点,忍不住也对接了几句:太阳照下来哟,这山上人家哟,心比花儿美,小妹妹哟!很快会上山来,看你的草原多美丽,看你的牛羊多肥美,看你的家里旧貌换新颜,她说这辈子只嫁你......屋里的声音突然就停了下来,揭开了粗布门帘,看见有人来,牛娃就笑了。村长介绍说:“这是咱们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县林水局的牟局长。这位是你的帮扶干部,是来专门帮助你脱贫致富的干部姚军。”牛娃见了人只是笑,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见了人嘴笨,不知道说什么?进屋后,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贫困的人家,窑洞里,锅连着炕,炕上坐着两个“老人”,一个是牛娃72岁的瞎眼老娘,一个是他得了半身不遂的邻居吴过关,牛娃的瞎眼老娘听见人来,提高了嗓门问:“牛娃,谁来啦?”还没等牛娃回话,吴过关就开始结结巴巴地歪着嘴回答了:“城,城里的干......干部....来啦!”牟局长说,“大娘,您有这么孝顺的儿子有福呀!”还没等老人回答,炕上的吴过关又抢答了,他嘿嘿笑着:“喔(我)......(喔)我有福!”大家都笑了,“老哥,你更有福。”牟局长拉着他的手说。炕上的两个老人脸上同时笑成了一朵菊花。一年后,一条公路通向了山上人家,这家窑洞的院子里盖起了一砖到底的新房,这家“三口人”全部搬进了新房。院子里那几孔窑洞全部都是牛羊,牛6只,羊10只,比过去翻了一番。这只是一个开始。县上带了专业人员前来考察,这山上水草丰茂,还真是一个天然的“放牧场”。大家商议后,准备在这里投资建一个大型的牛羊养殖场,不过除了留原来那3头耕牛为玉水村山旮旯里那些“铁疙瘩”进不了的地里耕种外,其他的换成了奶牛,羊也全部换成了奶羊,当然,这个养殖场的“牛大王”“羊首领”非牛娃莫属。牛娃娘住了2次院后,竟然能看见东西了,虽然依然眼前有些模糊,但老人已经很高兴了,而且还可以帮儿子做饭了,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事情。太阳出来了,牛娃就用县残联赠送的残疾人专用轮椅把吴过关推出来晒暖暖,他娘趴在旁边,两个老人一起一边看前面山上的群群牛羊,一边忆苦思甜,感慨万端,夸他们有福,牛娃好,为他们养老,政府好,让他们一天天地过上了好日子。年终,牛娃被评为市上的“道德模范”“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的孝老故事、致富故事一下子传开了,引来了许多记者前来采访。尤其是周末的时候,城里的人也开着小车慕名而来,看这个坚强的中年人,看这里的变化,几十只奶牛羊还不到一年,就已经有企业前来“订奶”,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天然纯牛奶,更主要的是这里的“牛大王”“羊首领”人实诚,大家放心。做人做到这份上,还有啥说的,他牛娃只有埋下头带领几个雇用来的“牧羊人”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就等着钱往口袋钻呢!那天,牛娃依然唱着他吼了几十年的山歌走进家门口时,不由得一惊,眼前站着的竟然是他的霞霞,她虽然脸上布满了许多岁月平添的皱纹,人也瘦了许多,还有,手里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但他还是一眼认出了她。霞霞说,你是知道的,我爹娘几年前相继离世了。霞霞说着就抹起了眼泪,可她在婆家这些年也一直过得不好,丈夫瘸腿还赌博,输了就常常打她,往死里打。前些年,她不敢离婚,是因为爹娘欠着人家的账。再后来,他就变本加厉了,她怕她呆在那个家中迟早会被打死,丈夫死活不愿离婚,这次多亏县妇联支持,男人不敢胡来,就同意跟她离婚了。霞霞说,儿子大了,已经自己可以出去谋生了,女儿还小,她就带来了。这些年,她一直在听着他的故事,也知道那山歌是给她唱的,为这,她不知偷偷哭过多少回。这次,她真地来了,她只剩下他了,后半辈子,就跟着他,哪里都不去。牛娃说,进咱屋吧!咱娘和咱叔都还需要你照顾呢!我前半生错过了你,你放心,后半生我会好好疼你的......注: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文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继续悦读
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一章: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二章:碎狗(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三章:撕扯(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四章:赵姨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五章:我不是贫困户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六章:爱上贫困户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七章:我要守穷根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八章:鸡苗风波(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九章:站起来的毛毛虫(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章:狗剩“回家了(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一章:戏里戏外(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二章:“七夕”来信(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三章:重逢(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四章:驻村(音频)常红梅:牧羊人,待到花开遍地时,我来可可托海看你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三章:重逢(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四章:驻村(音频)常红梅:《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第十五章:村长家的狗(音频)常红梅,女,70后作者,本科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金台区作协副主席,《金台观》杂志执行主编。余篇作品散见于《散文》《散文百家》《延河》《厦门文学》《橄榄绿》《满族文学》《中国散文家》《陕西文学界》《教师博览》《华夏散文》《小小说大世界》《今晚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宝鸡日报》等杂志报刊,作品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获奖50余次。出版散文集《陌上花开》《一个女干部的扶贫手记》。主编纪实文学集《初绽的笑脸——寻找金台区33个脱贫群众的幸福密码》。
*祺,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现主持宝鸡综合广播《今日新农村》和《西秦戏迷乐》节目,多次获得陕西新闻奖和陕西广播影视奖,多次承担市内大型活动现场播音工作。
岐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