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永久黄”
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
我们经历了疫情的考验
经历了不能远行的煎熬
转瞬间,假期匆匆结束
迎来了9月开学季
参加过滨博研学夏令营的
小伙伴们
是否熟知家乡的历史文化?
是否知晓化工实业救国英雄范旭东?
是否了解这位英雄创办的企业集团“永久黄”?
如果您对以上问题没有概念
快来听滨博“开学第一课”吧!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滨海新区文史爱好者王志远老师做客《滨博微课堂》。王老师以《难忘的“永久黄”》为题,为你讲述“永久黄”的历史变迁。快随小编一起欣赏吧!
简介
王志远,原是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酷爱研究滨海地方历史文化,尤其在“永久黄”成长历史方面,研究建树颇深。
自年起,曾经参与编辑过多部书刊:年11月《天碱90年历史画册》;年10月《钩沉》;年11月《范旭东文稿》;-年《碱业巨擘普新章画册》。
年9月--年10月多篇文章曾经入选《沽口往事》《渤海撷贝》等5部著作。
年出版专著《沽水流沙》。
年至今曾被中央、天津市、滨海新区等电视台采访20余次;被《今晚报》《渤海早报》《滨海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多次。
开场概述
各位老师、朋友好!我是王志远,一位文史爱好者,一名永利退休者。
今天十分高兴与大家相会滨博微课堂,共同回忆滨海的历史足迹。我讲的题目是《难忘的“永久黄”》:
一提到“永久黄”,当地人无不津津乐道,都能说道几句。但总有人说的不准,不全。今天我多说几句,说说“永久黄”的由来、规模和历史轨迹。
“永久黄”的由来
久大旧厂
黄海社旧影
永利碱厂旧景
“永久黄”是中国化工奠基人范旭东一手创办的两公司(两厂)一社,即年创建以来久大精盐厂、永利制碱厂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略称、缩称,由于产品优质、信誉卓著、服务良好、广受欢迎、称誉中外,久而久之,“永久黄”就叫响了。由此历史上的滨海新区成了中国化工的发祥地,成了“永久黄”的大本营,根据地。但是,“永久黄”不仅限于此,而且越发展越大越多越全。范旭东等创业前辈们,立足于国家实业,而不是为个人发财致富,而是将创收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创办更多的企业,实业,更好地为国家增强实力,为民众创收利益。自年起,“永久黄”的各种企业、机构林立于大江南北,遍布海内外。
“永久黄”的规模
永裕公司旧貌
南京铔厂高压部
年南京永利錏厂与永利制碱厂并驾齐驱,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年五通桥永利川厂,这里特别指出,川厂所在地是老龙坝,范旭东提议为怀念和纪念化工摇篮塘沽,将此地改名为“新塘沽”,并雕刻在岷江石壁上。至今“新塘沽”石刻,已整体切割移至川厂旧址永远存立。
永利川厂建厂初期情景
永利川厂旧址及石碑
还有年南京中国工业服务社、年新塘沽学社、年海洋化工研究社。
期间还建有南京金华酱油公司、汉口鼎昌盐号、天津航业公司,还有上海永新麻袋厂、三一化工厂、四海化工厂、酒精厂、玻璃厂、炼焦厂、明星制药厂等十六个工厂。
集团内还自有铁路、码头、石矿、煤矿;有房地产公司——恒丰堂、与中共组织合办的银行——建业银行;自办的学校,以明星小学为主的八个教育机构、幼儿园——怀瑛堂;医院,至今过了百岁生日,各位不会陌生吧。
集团的办事处、经理处、分销处,遍布全国,以及台北、香港、纽约、海防、仰光,直到新加坡。
新村大院
新太平村
集团还自办闻名中外的《海王》旬刊,文化印书馆。员工家属住宅、宿舍遍布南北,只要提及,工人室、联合村、新村大院、新老太平村等地名,就会脱口而出。
医院(今联合村居民楼处)
集团人员众多,范围广泛,北自黄河流域、南抵珠江河畔、东始海岸线、西越峨眉山麓,集团企业、遍布南北、产品众多、规模巨大、功在中华,中外盛名,是民国时期少见的,夺目的明星工业集团。
“永久黄”的历史轨迹
拆迁前的坐落于塘沽新华路上的天津碱厂
自年起,黄海社划归中国科学院,其后南京錏厂、自贡盐厂、永利川厂等企业,公私合营后都分属各地,历史上的滨海新区留下了永利和久大,并合营为永久沽厂。
年,永久沽厂也转制为国营,更名为天津碱厂。
搬迁临港经济区后,改制复名为“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凤凰涅槃,岁的永利依然腾飞图强!
今天,原永利制碱厂、南京錏厂、川厂旧址都荣列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黄海社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为国家民族工业的巨大贡献,历史将永久不会忘记!
稿件来源:王志远转自天津滨海新区博物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