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晚报老总的“廊坊印象”
有朋自远方来,乐乎~9月11日至13日,“华北地区晚报协会第25届年会暨京津冀协同发展华北地区晚报总编看廊坊”活动举行,来自华北地区17家晚报的老总和业务骨干聚首廊坊。走在廊坊的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舒适的秋风中,他们对廊坊有着独特的感受。
在这里,我们记录的是他们的廊坊印象…
“廊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
《今晚报》社*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华北地区晚报协会会长刘凤山
刘凤山表示,廊坊历史上跟天津特别有渊源,地处京津之间,综合优势非常突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
刘凤山认为,廊坊的优势首先是交通便利,紧邻京津,如果以公里为半径,这个圈圈住了许多重要的交通枢纽,廊坊成为京津走廊中一个重要节点。
其次,廊坊经济发展区位非常好。京津两地和河北的这一片地区一亿人左右的消费量,工商业都比较发达,廊坊成为投资者的热土,未来,廊坊可以借助京津地区较多的高层次人才、较高的技术水平、灵敏的信息通道、资金优势以及庞大的京津市场等优势,化为己用。
第三个优势就是廊坊的媒体,具体而言就是《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和京津地区报纸的合作优势。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天津和廊坊两地媒体加强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廊坊之所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刘凤山认为,离不开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在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给廊坊贴上”休闲“”宜居“的标签
《北京晚报》副总编王学峰牛仔衬衣,休闲包,9月12日早7点半,王学峰吃过早饭后,像平时上班一样出门,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廊坊市区。一路走得很顺,进入廊坊后,满眼都是秋意正浓的廊坊美景。
两年前,他路过廊坊,匆匆的一瞥,那时廊坊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太深。这一次再来,廊坊让他眼前一亮。新兴建筑、绿化大道,城镇发展更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廊坊的地理和经济区位优势独天独厚。王学峰认为,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今天,“首都圈”既需要有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也应该有一系列的中小城市。像廊坊,就很有潜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好的支撑。
在王学峰的心中,“休闲”、“宜居”就是廊坊的标签。“原来说直线距离简直像梦一样,可现在就是直线距离。从廊坊坐高铁到北京只需要20来分钟,其实咱们就是一家人。”
区位优势让廊坊做”更好的自己“
《山西晚报》副总编房华房华认为廊坊独有的区位优势是这个城市的最大财富。“来廊坊之前,我最先认识的是它在地图上的区位。到了这里,这些纸上的优势变得更具体了。”
房华表示,这两天来,他明显感觉到,廊坊的空气质量不错,绿化率高,很适合百姓安居和养老。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地理优势是‘天生’的,那它的气质、底蕴则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时间的积淀。一个城市也好,一张报纸也好,还是要坚持住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好好利用。”
廊坊美的大气美的洋气
《太原晚报》副总编杨进杨进是首次来廊坊,他告诉记者,这一趟走下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廊坊之美,美在大气、美在“洋气”。“我们是11号下午到的,当时真是天空瓦蓝,秋高气爽。”
为期两天的行程中,让杨进印象最深的是固安。“我没想到离北京这么近,居然还有这样的幽静所在:有绿树、有湖水,有游园;空气清新、街道干净、四季分明,就是老百姓心中宜居城市的样子。”
廊坊集新气质老韵味于一身
《秦皇岛晚报》总编室主任李庆伟在李庆伟眼中,廊坊是集新气质和老韵味为一身的城市。“12日下午,我们去了固安县规划馆和霸州李少春大剧院。在我看来,这两个地方,一个展现了现代建筑,更具新气质,一个传承着戏曲文化,更有老韵味。”
李庆伟认为,尽管廊坊没有名山大川,但毗邻北京天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可以动些心思发展旅游业。我觉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和首都新机场的筹建,廊坊的未来将大有可为。”
给廊坊印象打高分
《邯郸晚报》副总编刘东山这是刘东山第一次来廊坊。他希望借着这次年会的机会,感受“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的廊坊魅力。
“来到廊坊,心情很舒畅。廊坊的空气很好,天很蓝。”刘东山说,通过对各县的走访,发现廊坊的城市规划很好。固安、霸州、香河发展都各具特色,根本不像县城,都有大都市的气势和风貌。
“廊坊发展这么快,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这次来时间有点紧,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来看看。”廊坊给刘东山留下的印象非常好,绿色、青春、大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