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之间
北辰区丹凤里社区4号楼78户居民
互相帮助相处融洽
守望30载邻里亲如一家人
一个遮阳棚、几张休闲凳,中午11时左右,北辰区丹凤里社区4号楼的居民们围坐在楼前小院,一场“小院茶话会”像往常一样如约进行,居民们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4号楼的78户居民习惯把这座小院称为“4号院”,30年来,居民们互相帮助,相处融洽,朴素的邻里情在这座小院里流淌着。
钥匙给你我放心
昨天,记者来到居民口中的“4号院”。“住在4号楼的居民一共有78户,很多老住户从年就开始居住在这里。30年来,大家一起维护着小院。”居民张树芬说。
张树芬今年65岁,是“4号院”的老住户,也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近日,一对年轻小夫妻刚刚在4号楼买了房,装修完毕后,由于小夫妻暂时还住在滨海新区,给新房通风成了难题。“你们如果放心,就给我一把钥匙,我每天早晚帮你们开窗关窗。”了解到小夫妻的困难后,张树芬热情地说。
“把自己家备用钥匙交给邻居保管,可能少之又少。”居民程永慧说,但是在“4号院”,很多居民都放心地把自家备用钥匙交到张树芬手中保管,以备不时之需。张树芬说,楼里很多老住户都上了年纪,外出时经常忘记带房门钥匙,就将一把备用钥匙交给她保管。“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早已经是夜不闭户如家人。”程永慧说。
“小院”的事“小院”管
74岁的居民单宝华,每次下雨前都会帮邻居们将晾在院里的衣服收好;谁家有新生儿诞生,程永慧总是会做一床“百家被”送去;谁家老人生病,邻居们肯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我们院里的邻居都特别热心,大家在一起非常团结。谁家遇到困难,都会互相帮助。”63岁的居民张振喜告诉记者,要说起邻居们互相帮助的事,虽然事情都不大,但是暖心的事却数也数不清。
楼里有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对双胞胎儿子一起生活,由于妻子没有工作,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日里,邻居们就一直帮助这对小夫妻。几天前,小夫妻用一辆小货车拉来斤西瓜。原来,妻子的父母都是农民,今年在地里种了不少西瓜,却一直滞销。了解情况后,邻居们主动帮助小两口卸货,并带头购买西瓜,还纷纷向亲戚朋友推荐购买。短短几天,斤西瓜销售一空,帮助小两口解决了难题。
74岁的牛大爷居住在4号楼1门,一辈子未婚,没有老伴儿,也没有儿女。多年来,谁家做好饭、买了好吃的,总是第一时间送到牛大爷家。邻居们的暖心举动,也温暖着牛大爷的心。牛大爷每周都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农贸批发市场买菜,回到小院将满满一车新鲜蔬菜分给邻居。疫情期间,邻居们排班轮流在门岗执勤。“谁家都有事,我事情少,你们回去歇着吧,我来值班。”牛大爷说,“4号院”是大家伙的家,关键时刻他也要为这个家出一份力。
良好风气筑起“幸福小院”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4号院”里,有一个居民们共同遵守了17年的“规定”——没有紧急情况,谁家的汽车都不能开进小院。年非典疫情时,何立君与程永慧老两口第一时间站出来志愿执勤。也是在那年,眼见院子里的汽车越来越多,车辆在院子里进进出出,不仅影响老人休息,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时也不安全。虽然程永慧一家15口人有7辆车,但她还是带头发出“汽车不进院”的倡议。17年来,78户居民中,没有一户居民和他们的亲属将车开进过小院,大家一起守护着小院安静、整洁的环境。
老邻居们互帮互助的温情,让小院里的孩子和年轻人也学会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疫情期间,丹凤里小区封闭了3号楼旁的大门,居民们只能从“4号院”的门出入。居住在5号楼的一对盲人老夫妇由于平日里进出小区的路径改变,遇到不少困难。9岁的吴美铮和刘书畅每次遇到老两口儿,都会主动上前搀扶他们到楼门口。而面对疫情,当70岁的居民赵义云站在疫情防控门岗上执勤时,她的女儿刘春秀紧跟母亲的步伐;张振喜参加小区门岗执勤后,女儿骆莹也跟着报名参加执勤。
居民们坦言,大家生活在一起,也难免会偶有矛盾,但大家都是“今日事今日毕”,更多的是互相理解、互相关爱。居民们用良好的风气筑起了“幸福小院”,刚刚搬来的年轻人、租户也被邻居的热情感染着,为“幸福小院”添砖加瓦。社区*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伟说:“‘4号院’的居民不是一家人,但胜似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这个小院里充满爱,充满温暖,处处都是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