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的十八大是中国社区*建发展的重要分水岭,但学界对于上述变化还缺乏系统的回应。那么,新时代城市社区*建的基本逻辑为何?其实施机制产生了哪些新变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归纳了现阶段社区*建蕴含的双重指导逻辑,并厘清了两者的关系。
作者简介
赵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智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社区*建工作开始被高度重视,被认为是强化*的执政合法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论文立足于社会整体与微观实践,以天津市两个*建工作模范社区为例,归纳出新时代城市社区*建存在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指导逻辑。其中,政治逻辑是主导逻辑,基本思路是通过强化对社区*员的属地管理,提升社区*组织和*员服务群众的能力,进而提高*的基层社会整合能力。行政逻辑作为政治逻辑的衍生品,是指通过区域化*建等形式,借助于*的权威地位,弱化“条块”矛盾等体制弊病,提升社区的服务和回应能力。政治与行政逻辑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增强社区两委服务群众的能力,进而强化*的执政合法性。伴随着新时代社区*建的全面跨越,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正在显现出从动员组织到动员个体、从国家优先到人民本位、从社区建设到街道变革等新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整合通常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社会整合的基本目标是调整和协调系统内部的各套结构,防止任何严重的紧张关系和不一致对系统的瓦解。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结构重组、利益主体分化和意识形态冲击,城市基层社会逐渐由依赖走向自主,由单一走向多元,深刻改变了*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与此同时,伴随着*政分开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各级*组织对*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导致*在城市基层的社会整合能力也随之有所降低。*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随着*的十九大郑重强调“*领导一切”,上述改革导向被彻底扭转,贯穿于社会各领域的*建工作开始被空前重视,成为新时代各级*组织的核心工作之一。
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单位制的逐步解体,社区取代单位,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虽然中央对社区*建工作高度重视,但在传统的“组织内*建”模式下,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其他*建工作的重点领域,社区*组织对辖区内的*员缺乏约束力,也缺乏必要的资源调动能力。这就导致社区*建工作长期被轻视,*组织难以引领社区治理,也很难通过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等途径,增强*组织的社会整合能力。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组织领导作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建工作新格局。可见,*政两条线在社区治理中出现了明显交集,基层*建成为了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面对长期以来社区*建工作的困境,在中央的要求下,地方全面强化了社区*建工作,并出现了很多自主创新。归纳而言,地方创新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强化社区*组织对*员的管理,突破以“条条”为主的传统“组织内*建”,要求*员向工作单位*组织和社区*组织“双报到”,突出社区*组织对*员的“属地管理”;二是提升服务,将社区*组织从社区服务的“后台”推向“前台”,强调*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开始借助于“区域化*建”平台,推出了诸如“吹哨报到”等机制,缓解了“条块”矛盾等体制弊病,提高了街道和社区回应、服务群众的能力,巩固了*执政的社会基础。
综上,以*的十八大为主要分水岭,社区*建在实施的力度、机制、目标等方面,都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上述变化缺少系统的回应:国内相关研究普遍存在“就*建而言*建”的问题,缺乏对社区*建在基层政治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整体把握;国外学者则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