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现代科技使文物活起来
TUhjnbcbe - 2024/3/28 16:58:00
盖博士盖百霖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7.html

本文转自:今晚报


  如何让尘封的文物变得鲜活立体?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学院师生组成的红色文物3D复刻团队,用科技给文物插上翅膀,让沉积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栩栩如生。


  高科技让红色文物焕发新生


  指导老师王子嘉介绍,红色文物复刻采用的是3D打印技术和激光打标技术:3D打印技术是利用液态光敏树脂,结合数字三维模型,通过精准控制激光扫描器的扫描路径,逐层扫描堆叠,选择性固化实体模型。激光打标技术则可以打出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等,字符大小可以从毫米到微米量级。


  一个由理工科专业学子组建起来的团队,在走访调研后初步收集了50多件文物的数据和资料,他们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规划,有代表性地复刻文物。确定文物清单耗时近一个月,他们从50多件文物中挑选了12件文物进行复刻。


  文物背后的历史鲜活了


  千挑万选后终于进入了最后动手复刻的环节。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文献采集数据,再利用数字建模、3D打印技术与智能制造精加工技术顺利地进行文物模型复刻,这是他们构思的工作路径,可没想到,实施过程与他们的预想的不太一样。


  由于采集的数据大多是图片资料以及文字记载,对文物的3D建模设计而言,数据还远远不够。“只能一点一滴地更新补充数据,去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数次走访、联系博物馆和纪念馆沟通了解,重新建模,直到一个清晰的整体的文物模型在电脑上被基本还原出来。”成员张国川说。


  文物在电脑中成形了,也并不意味着复刻任务的完成,要想看到实际的文物模型,还困难重重。“比如复刻歼-15舰载机,它在建模阶段就很困难,但最难的还是着手制作。由于机翼最薄处仅有0.2毫米,因此在3D打印的时候必须添加支撑,后期去除支撑时只能用镊子一点一点地把支撑抠下来,这个过程实在是劳心费神。”团队成员陈卓回忆艰辛的复刻时光。


  “当12件文物模型展现在眼前时,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仿佛就在眼前平铺开来,他们的精神血脉被文物承载着赓续下去。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陈卓百感交集。


  “活”起来的文物增强文化自信


  王子嘉表示下一阶段,将聚焦在有特色的红色纪念馆,再次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文物进行复刻;其次,将利用智能视频生产、4K超高清录制、虚拟影像等先进的视听融媒体技术继续探索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相融合的新模式。


  “现代科技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我们心中泛起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湛老师说。
  徐颖(摘自《岳阳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代科技使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