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伟大胜利奠基开篇天津解放的壮阔历程
TUhjnbcbe - 2024/5/8 9:40:00

天津北方网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天津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作为重要历史节点,以开启天津近现代以来历史发展新篇章而载入史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回顾72年前那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城市攻坚战,总结历史经验,汲取精神力量,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津解放的壮阔历程

果断决策。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为推进解放战争进程,坚决彻底消灭国民党反革命武装,11月,辽沈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军委制定“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作战方针,在进行淮海战役的同时,11月29日发起平津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确定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先以迅速动作,对华北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将其分别合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几个互相不能联系的孤立地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各个歼灭。

战略包围。为抢抓战机,中共中央军委调东北野战军迅速隐蔽入关,包围唐山、塘沽、天津的国民党军队,与华北野战军共同完成歼敌任务。人民解放军对敌实行“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将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孤立地区,使其陷入欲逃无路的境地。按照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略部署,西线先后攻克新保安、张家口,切断了敌人西窜退路;东线则首先攻打塘沽、大沽,控制海口,防止守军从海上逃跑。经实地勘测发现,塘沽背靠渤海,周边开阔,河流、盐田很多且冬不结冰,不便于工事构筑和部队展开。东北野战军指战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先打塘沽的不利因素后,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改变先攻打塘沽的决定,决定首先集中兵力夺取天津。

解放天津。针对驻守天津的国民党军军事部署,天津战役前线指挥部确定“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1月14日上午10时,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亚楼发布总攻命令。攻城部队从敌防线东、西、南3个方向用16个小时打开10个突破口,穿插进击。突破城防后,解放军实施多路穿插,分割包围国民党守军。14日夜间11时至15日凌晨5时半,经过激烈战斗,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胜利会师,打通了东西走廊。至此,国民党守军南北分离,且被分割成数块,陷于极度混乱。解放军趋势穿插,继续展开巷战,逐块消灭敌人。15日中午,攻占国民党天津市政府。下午3时许,解放军东、南、西三路攻城部队在耀华学校会师,天津战役胜利结束。天津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塘沽进击,驻塘国民党军乘船南逃,塘沽解放。

二、天津解放的重要意义

天津解放,为尽快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积累了经验,为全国其他新解放城市完成接管提供了借鉴,天津解放开启了城市历史发展崭新篇章。

开启了天津历史的崭新篇章。天津战役的胜利使天津这座自近现代以来笼罩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黑暗统治下的工商业城市回到人民手中,从此开始了天津历史发展新纪元。解放后,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天津的接管,建立起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其他各界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展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清除旧社会遗毒,建立起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为天津建设发展开辟了前途光明的崭新道路。

积累了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宝贵经验。天津战役作为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解放战争中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天津方式”,为加速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推进全国解放战争作出重要贡献。天津解放后,8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傅作义集团完全陷入绝境。经过北平地下党组织和平津前线司令部的耐心工作,以及爱国民主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同人民解放军签订《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天津攻坚战为人民解放军攻取大城市积累了重要经验。在随后进行的太原、上海、兰州等城市攻城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创造性地运用天津攻坚战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四面围攻、多路突破和穿插分割等战术原则,促进了战役的顺利展开,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提供了接管城市的重要借鉴。在天津战役进行中,接管干部就已随攻城部队陆续进入市区,在市内地下党组织和市民群众的引导下,迅速前往各自的接管岗位,按照“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管”的原则,迅速接管了国民党天津市政府、警察局、电台、报社、电厂、水厂、银行等部门。军管会接管国民党广播电台后立即建立天津新华广播电台,当天18时开始播音,向全市人民庄严宣告天津解放,陆续播报《告天津人民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约法八章》等重要文告,号召人民群众遵守军管时期各项规定。天津日报社在接管国民党《民国日报》后,于1月17日正式出版第一期《天津日报》,起到宣传政策、安定人心的作用。接管水、电、交通等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公用事业时,接管干部一面进行接收,一面组织工人群众抢修恢复。解放后仅48小时,市内电灯、电话、自来水、电车、邮政等行业初步恢复运营。由于正确执行各项接管政策,接管工作顺利进行,大部分单位接管工作在3至5天内基本完成,至3月初接管工作全部完成。天津的全面完整接管,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在接管北平、太原、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时,天津接管中的有益经验被广泛吸收运用。

三、天津解放的时代启示

天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展现了解放军指战员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总结汲取天津解放的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坚强领导是天津战役胜利的重要前提。天津战役作为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党中央、中央军委统筹谋划决策部署。正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央军委的果断决策,为天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在战略决战前夜,为加强集中统一指挥,确保中央政令军令畅通,我们党通过建立严格的请示报告制度等措施,“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取得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保证。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科学制定战略决策、系统谋划发展蓝图、统筹安排资源力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解放军指战员英勇奋战是天津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在天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有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有名指战员光荣负伤,其中有13位团级干部永远长眠在津沽大地。在攻击敌天津警备司令部的战斗中,人民解放军38军师团有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英雄爆破手曹树森,在两臂和双腿负重伤的情况下,硬是用头顶着炸药包,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终于把炸药包顶到敌军阵地铁丝网前,用牙齿咬开导火索,炸开了铁丝网,用不满20岁的年轻生命,为部队扫清前进障碍。在突破民权门的战斗中,年仅16岁的旗手钟银根,在双腿被炸断、旗杆被弹片削断后,用双手和身体高擎半截旗杆把红旗牢牢竖在城墙上,直至壮烈牺牲。人民解放军创造的丰功伟绩和英勇无畏牺牲精神,永载史册昭示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担当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前进。

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是天津战役胜利的根本保障。平津战役规模庞大,参战部队众多,对各类物资需求巨大。地处北平、天津周围的冀中、冀东解放区,包括现属天津的静海、宝坻、宁河、蓟州等地,相继成立支前指挥部,加强对支前工作的领导,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支前运动。抢修铁路和公路,开通水路,保证支前人员和物资及时运抵天津前线。大量筹集粮食等军需物资供应部队,组成担架队及时抢救和运送伤员。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攻城作战,天津地下党组织派人打入国民党党政军机关内部开展秘密工作,向华北局城工部提供了包括天津城防图在内的大量军事情报。地下党组织还发动广大城市工人、学生和各界人民群众开展反南迁、护厂护校、破坏敌军军工生产等工作,以实际行动配合迎接天津解放。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天津前线总指挥刘亚楼在总结天津作战经验时指出,天津是解放军和地下党共同打下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天津解放后,天津人民走上了当家作主、建设伟大祖国和美好家园的新征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天津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各领域取得辉煌的新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倍加珍惜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继承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伟大胜利奠基开篇天津解放的壮阔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