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冀东洪家,族内三人为抗战捐躯,幼子仍然义
TUhjnbcbe - 2024/4/18 23:54:00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投笔从戎”的传统,在近代历史上,也有大量文人学子纷纷穿上军装投入到残酷的战争之中。

在这些人里,有一人先后两次走上了战场,还带动了其家族一同参与抗战,最终为国捐躯,他就是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司令洪麟阁。

洪麟阁于年出生于河北遵化地北头村一个满族中产之家,优越的家境让他在少年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19岁成功进入直隶法政专科学校学习。

▲学生时代的洪麟阁

在其求学时,国家动荡不堪,学校经常停课,每逢这种时候,洪麟阁就会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参加政治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洪麟阁发现百姓们缺乏教育是革命运动开展的绊脚石,于是他便联合几名同学开办了面向底层群众的文化普及学校,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从学校毕业后,洪麟阁进入了河南省政府政法系统工作。

当时军阀冯玉祥在河南驻军,他手下的一名将官在喝醉后寻衅滋事,被人扭送到了洪麟阁这里。

▲民国军阀冯玉祥

洪麟阁问清缘由后,将那名军官关进了牢里,然后写了一封信件向冯玉祥交代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冯玉祥阅后对洪麟阁的处理方式十分满意,后来洪麟阁便被提拔进入了冯玉祥帐下做事。

这次参军,洪麟阁并不想做文职人员,而是想要上阵杀敌。

为此他还给自己取了“洪霄汉”这个新名字,想要为自己增加些怒冲霄汉的气场,为国家奋斗到底。

在经历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后,洪麟阁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战员,并参加了著名的察哈尔抗战。

在冯玉祥、吉鸿昌等人的领导下,他们先后收复了张北、沽源、康保等地,重挫了日军的锐气。

就在抗日同盟军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却突然开始步步紧逼。

在他们的威胁下,抗日同盟军只得就地解散,好不容易夺回的城镇,也重新被日本人掌控。

▲参加察哈尔抗战的士兵

经此一役,洪麟阁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丑恶嘴脸,他明白仅靠枪杆子是不可能抗日成功的。

思索之后他决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投入到新的抗日战场上。

于是,他告别了冯玉祥,褪去了军人的身份,准备在文化战场上一展拳脚。

离开了冯玉祥的军队,洪麟阁几经辗转来到了唐山,在这里他受到了工商日报总经理马溪山的赏识,并受邀出任报社的总编辑。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洪麟阁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抗日文章,并不时撰文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态度。

其文章用词辛辣,观点鲜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

▲洪麟阁唐山故居

但这也引发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他们警告洪麟阁停止写作类似文章,并多次查封了报社。

面对恐吓的洪麟阁,没有退缩,他依然坚持将报纸作为自己的抗日阵地,与日寇以及国内的反对抗战势力,做着殊死斗争。

为了遏制抗日思想的传播,国民党当局将马溪山和洪麟阁抓了起来,并将他们送到北京接受审判,在法庭上洪麟阁慷慨陈词:

“如今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凡引狼入室者为卖国,抗战图存者为爱国。我们报纸宣传抗日救亡,罪在何处?”

他的这番言论,迅速在华北地区传播开来,人们也都知道了洪麟阁这位抗日志士。

在舆论的影响下,国民党当局只好释放了洪麟阁,但他显然也不可能再回到报社工作了。

此时洪麟阁的好友杨十三,邀请他到河北工学院任职,让他负责安排学生的食宿。

洪麟阁很愿意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并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后来他又出任了古典文学课程的讲师,成了深受同学敬仰的洪老师。

▲一二九运动中走上街头的学生

此时国内的抗日形势愈发严峻,冀东地区也沦为日本人的领地。

这让洪麟阁痛心疾首,他在学校内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在天津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在年,北京一二九运动爆发之后,天津学界也积极响应,其中河北工学院在12月18日进行的游行,就是由洪麟阁组织的。

在游行当天,学生队伍遭遇了国民党军警的围堵,游行队伍一度动弹不得。

此时洪麟阁指挥同学们分成两列,分别从军警的侧面鱼贯而过,在行进的过程中,还喊着整齐的口号。

这令军警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眼看着学生冲过了障碍,顺利完成了游行。

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天津迅速成为了日本人进攻的目标,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河北工学院的校舍变成了一片火海,大量同学失去了住所。

这让洪麟阁,又一次燃起了投笔从戎的念头。

▲冀东抗日联军战士

他先是将学校中有抗日意愿的同学们组织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抗日运动的活动小组,这个组织在当时被称为“工字党”,其中不乏共产党员。

党组织在研究后认定,洪麟阁是坚定的抗日志士,于是便和他取得了联系,并成功与洪麟阁达成共同抗日的意向。

在经过多方讨论后,大家决定成立武装抗日联军——冀东抗日联军。

洪麟阁也回到自己的老家遵化县地北头村,在当地组织抗日运动。

由于洪麟阁长期在外工作,他在故乡的住所只剩下了几间残破的土房。

但在他回去的那几天里,这里成为了全村最热闹的场所。

洪麟阁向乡亲们讲述了抗日的意义,大批年轻人响应他的号召,加入了起义队伍,其中也包括他年轻的侄子洪步余。

▲身着戎装的洪麟阁

当地有良知的乡绅们,听说洪麟阁要组织抗日起义,也纷纷慷慨解囊,提供援助。

洪麟阁的岳父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他不但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将自己的小儿子也送上了战场。

最开始的时候,洪麟阁在家乡只整编了一支五六十人的队伍。

但在其努力奔走宣传下,这支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千人规模,且配备了部分武器装备,拥有了进行武装起义的条件。

在完成组织动员工作后,几名起义领导人在商议决定,于年7月6日至8日,在冀东多地同时发起武装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冀东大暴动”。

在暴动初期,义军取得了多场胜利,并夺回了不少县城,大量年轻人的加入,让冀东抗日联军的声势达到了极盛。

但很快日军也回过神来,从周边地区调集了大量军队,集中兵力向这些光复的县城,发起了猛烈的反扑。

▲参与冀东大暴动的百姓

当时,洪麟阁被任命为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司令员。

由于他之前曾经在察哈尔抗战中和日本人打过交道,因此总能准确判断日本军队的动向,这让一路军成为了日本人的心腹大患。

在作战时,身为司令员的洪麟阁并不是在指挥所中运筹帷幄,而是会和战士们一同在前线杀敌。

当时一路军的战士都觉得,他就像身边的排长,总是带着战士们向前冲锋。

在沙流河战斗中,抗日联军虽然取得了大胜,但是洪麟阁的侄子洪步余却不幸牺牲。

面对亲人的遗体,洪麟阁表示,能够为国捐躯是他的光荣,他还说:

“既然大家选择洪家人带头抗日,洪家人就要为大家做出表率,战争总有牺牲,那就从洪家人开始!”

虽然冀东联军在洪麟阁等将领的带领下发挥出色,但是和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他们还是处于下风。

随着被夺回的县城不断丢失,抗日联军的活动范围也被逐渐压缩。

最终在年10月,党中央做出了令冀东抗联西撤的决定。

在洪麟阁带领军队西撤的时候,他们在蓟县台头村,遭遇了日军的埋伏。

在战斗中,一路军战士英勇顽强,但是在众多敌人的火力打击下他们还是渐渐不支。

眼看着敌人距离自己越来越近,洪麟阁高喊:

“这是一场恶战,要是死,咱们就死在一块,做个肉丘坟,绝不让敌人捉活的,要跟鬼子拼到底!”

随着鬼子的逼近,洪麟阁的头部和腿上都受了重伤,他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掷出了一枚手榴弹,然后用手枪自尽身亡。

至今他牺牲的那个小山头,依然被当地百姓叫做洪山岭。

▲洪麟阁塑像

洪麟阁虽然牺牲了,但洪家的抗日作战并没有结束。

年,洪麟阁年仅十五岁的长子洪涛,在地下党员的介绍下,加入了革命队伍。

令人惋惜的是,这名少年在次年的反扫荡作战中,不幸牺牲,年仅16岁。

洪麟阁幼子洪汶眼看着父兄相继为国捐躯,但他并没有被吓退,而是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召。

在抗战结束后,他加入了解放军队伍,投身于解放战争之中。

洪家人前仆后继的精神,以及伟大的付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洪麟阁:一位知识分子的热血抗争》,刊登于《河北日报》年5月22日第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冀东洪家,族内三人为抗战捐躯,幼子仍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