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民国时期无网无电视,通电全国如何做到全覆
TUhjnbcbe - 2024/4/4 19:59:00
寻常性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年12月中旬,关麟征第25师时驻晋南地区,该师是在红军东征期间,奉命西调参战的。西安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张学良、杨虎城《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发表,然而关麟征却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消息,老蒋被扣押的有关情报,还是胡宗南通过军用电话通知他的,据称关麟征当时“昏厥难支,连话也说不下去了”。

看见了吧?民国期间的所谓“通电”不是你想的那样灵光,它的覆盖程度和消息传播的速度,其实是比较有限的,关麟征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是因为晋南毕竟小地方,既非通电必须的送达之地,也没有影响力较大的报纸。而胡宗南能够得到消息,也不是因为接到了通电,而是部队当时驻军在陕西惠安堡附近,可以从西安直接获得了相关情报。

啥叫通电呢?那就是在媒体尚不发达的民国年间,将本方或者本人某种政治主张的电报发给有关方面,包括效忠、开战、批判、就任和下野等等等等,反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让更多的地方知晓,以表明态度、立场或者争取在政治上的主动。它实际上属于“公开信”的一种,用发电报的形式传送,主要为的是速度快。

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电报业务也不是完全覆盖全国的,所以它更准确的描述为:“只是讯息第一发布渠道”。

有学者对通电这一术语进行概括说:“这个术语指称的是这样一种电报,它们以众多的受众为目标,通常发给多个接收人,它们是‘公共的’,因为通常或是由明码电报拍发,或是被刊登在报纸上广为人知”。所以要注意跟军事电文和私人电文有所不同,“通电”一般使用明码发出,不需要破译,其发送对象主要有二:

其一是各大中城市的电报局,直接可以抄收;其二是特定人或者特定单位。先说第一种,民国年间通讯还比较落后,全国大中城市拥有电报局多家,其中上海、北平、天津等城市还不止一家,这就意味着许多小县城是干脆没有的,那就肯定不能第一时间接到通电。

那么这些小地方又是怎么收到相关讯息呢?其实要等到各大城市电报局收到通电后,会通过报纸进行刊发,也会通过广播播报。比如《申报》、《大公报》这些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其发行量也是很大的,重大政治消息的通电送到报社后,它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见报,实在赶不及就加印专门的“号外”,然后报童上街一喊大家纷纷买报,消息就散布开来了。

如果是比较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报纸,也会直接收到通电方的电报,这些报纸自然还要邮送到中小城市,路上需要时间,所以小地方得到通电内容就要稍慢一些,那时候的“快递”可远没有现在发达,诸如“当天货到、全国包邮、华东地区免运费”什么什么的,没个两三天是做不到的。

所以像胡宗南、关麟征的部队驻扎在偏远地区时,就很难第一时间获悉通电的内容,必须通过其他渠道。

(济南电报局旧照)

还有就是电台了,收音机今天我们都没人用了,但是在民国时期那可是稀罕物,普通百姓家里是买不起的,能够拥有收音机的多为达官贵人或是殷实之家。那么电台在接到某个通电内容后,也会以最快的速度播报,然后有收音机的群体也就知悉了。你看《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立青的父亲杨廷鹤老先生,作为昔日的政治人物,每天都在看报纸和听收音机。

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电”只是讯息第一发布渠道,若想把政治主张更广泛地宣传出去,其实还要依靠报纸、电台等媒体的二次发布,告老还乡的杨廷鹤,虽然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时期无网无电视,通电全国如何做到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