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武少民《人民日报》(年07月27日第12版)
“老爷爷,老奶奶,今晚的夜校开课啦!”入夜,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古寨灯火通明,四五十名身着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的村民,正兴冲冲跟随远道而来的几个年轻人学习“带货”视频的拍摄手法,盘算着为寨子里的优质农产品拓宽销路。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团委书记、实践队指导老师孙媛告诉记者,这次讲授的内容是“大家一起学汉字”和“手机使用指南”。
近日,天津大学“黔程无忧”实践队的师生们走进贵州山区,在6个区县推出村民“课上愿意听,课下还想听”的夜校课程,用一盏盏“小夜灯”照亮大山深处的致富路。
据孙媛介绍,夜校为期两周,围绕基础文化知识、旅游服务、技能提升和民俗文化等四大类课程展开教学,“具体课程有短视频发布、民俗宣传、普通话教学、农家院管理、法律政策普及等,很有针对性。”
“大学生们精心准备的课程,让乡亲们很有收获。大家不仅掌握了一些致富技能,也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楼上古寨一名村干部说。
(责任编辑:景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