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射阳河》
品读经典,品味生活;善读美文,天天分享。老夫为您遴选优秀文章作品,让美妙的文字陪伴您的业余时光。今天为你分享:《舌尖上的射阳河》作者:邹德萍(网名:键上世界)来源:射阳日报
舌尖上的射阳河相传玉皇大帝巡察时看到黄海边大片土地,河干草死土起尘,黎民百姓苦不堪言,遂令一对神羊下凡人间,开凿河道引水,拯救天下苍生。神羊得令后决定从下游海边向上游开进,所经之处河通碧水畅流,途中母羊动了胎气生下小羊,父母使命在身继续前行,小羊跟在后边,“咩咩咩”地叫着,母羊回一次头便形成一个河弯,直到宝应境内时,分头接上洪泽湖的水源,三只羊累得瘫地而亡,便形成了三个湖,名字分别叫宝应湖、射阳湖和白马湖,成为公里射阳河的源头。当然,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通畅的上游淡水资源,穿过数百里来养你。一代又一代沿河两岸的人民,说起射阳河的河鲜,人们如数家珍。鱼、虾、蟹、鳖自不待说,河蚬、河蚌、河螺、河蛤蜊更是一大特色,“浪里白条”是鱼中上品,铜头黄剑亦是上数之鱼,鲈鱼更是上品中的上品,除此,还有青鱼、桂鱼、花鲢、昂嗤、草鱼、虎头鲨等等,也是肉鲜味美,名闻遐迩。老人们看一眼便知是不是射阳河中之物,为何水产数量多质量优口感好,站到河边,闻一闻带着甜丝丝的河水清新味,看一看油绿翠嫩的水草,亲一亲沿河丰茂的芦苇香蒲茭白,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任何养殖场都是无法做到的。就连不起眼的小罗汉小肉狗小皮虾放点黄豆或几棵腌制的咸菜,切两棵香菜青蒜,用甜面酱煮上一大盘子,透鲜满口菜下饭得很。射阳河从阜宁向东河面逐渐变宽,河弯也多,仅较有名气的有滨海正红篆河、四明邵尖营防囗和海通拦河坝,这些地方水深流急,转过弯又是一片平缓而开阔的水面,曾有数以万计的射阳大闸蟹,在清亮亮的水里嬉戏,逆水爬进四通八达的河沟港汊,那里有食之不竭的小鱼小虾等天然饵料,待到秋风响蟹爪痒的时节,螃蟹又顺流而下汇入射阳河,肚白背青、膏丰肉满的大闸蟹,人们用簖、罾、摸、泊、烟熏等办法捕捉成群结队螃蟹。射阳河白条鱼,俗称翘嘴鲹子,外形跟长江刀鱼有点像,鳞软,皮薄,肉嫩,味鲜,有细刀刺,判肚扒肠,冲洗沥水,葱姜蒜辣椒加酱油、蚝油和盐、调料清蒸,翻滚的热气激活了白条本身的氨基酸,使得味道更鲜。《水浒传》中给张顺起了个绰号叫“浪里白条”,比喻他果敢、敏捷,说明白条鱼早就是黄河以南流域的古老鱼种,史上有人曾在射阳河里取过上百斤的白条,也有人钓过扁担长的。今日射阳河成了白条自由自在的“快乐泳池”。还有一种过去常见,有段时间少了,现在复又多了起来的鱼类,叫鲈鱼。这种淡水鲈鱼对河水质量很敏感,污染或杂草丛生都拒绝生长,过去我们下河洗澡时经常摸到。此鱼体长,侧偏,口大,背部稍隆,背腹面皆纯圆。下颌稍长于上颌,前腮盖骨后缘有细锯齿,有规则性线状纹斑。由于是蒜瓣肉无刺,深受人们喜爱,多数用作煲汤,汤汁乳白似奶,入口醇厚,撒细碎香菜,品啧鲜香。近几年,县城里的“杂鱼锅贴”热乎了起来,成了土菜馆的招牌菜。同学在射阳河边相聚时,“杂鱼锅贴”作为大菜上桌,锅中咕噜咕噜冒着热气,锅边一个挨一个形似月亮的小面饼,氤氲袅袅中透着柔美,和阔碗巨碟的粗犷形成鲜明对比。喧哗笑语盈盈暗香去,缕缕乡愁众里寻它,蓦然回首尽在舌尖上跳跃。射阳河的美味是独特的,也是有记忆的,它不仅属于沿河的人们,而且也没有辜负喜爱它的人。返璞归真的原汁原味的亦成了所有人舌尖上留着乡愁的美食文化。
附:邹德萍先生简介---
邹德萍,江苏射阳人(祖籍滨海县正红镇徐大尖),江苏省盐城市作协会员。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坚持业余写作创作,用笔名:邹文、田萍、苏北、林海仁等,共发表刊播各类文章作品二三百万字,先后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市场报、中华魂、炎黄春秋、世纪风采、情系中华、蓝盾、乡土、今古传奇、新华日报、广州日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全国主流及省市报纸杂志刊载。在竹海文艺、灌河文学、沿海文学等发表一批。获得省市新闻奖50多项,其他奖项3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