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金庸去江湖侠意别
TUhjnbcbe - 2024/5/8 18:46:00

金庸先生资料图。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香港《明报》创办人查良镛(笔名金庸)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病逝,享年94岁。

年,古龙去世时,倪匡先生为他写道:“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年1月22日,梁羽生在悉尼病逝,金庸为老友献上花圈,挽联上写道:“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如今,作为新武侠小说三剑客的梁羽生、金庸、古龙都已离我们而去,三位大侠彻底从江湖退隐。

写武侠小说源于一场比武

金庸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清代书法家、藏书家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年,金庸与同学共同编写了《献给投考初中者》的指导书,畅销一时,而这本书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

金庸的一生都与报刊有关,甚至连他的武侠小说写作也是缘起于报刊。年,金庸移居香港,进入《大公报》,在编译组翻译英文电讯稿。年,他又调入《今晚报》,最早是编《下午茶座》栏目,本来与写作并无太大关系,那时的他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写武侠小说。

年1月中旬,香港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澳门比武立下生死状,当时在香港市民中引起巨大反响,不少人过海观战。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灵机一动:既然市民对比武兴致高涨,何不趁热打铁在报纸上推出武侠小说连载,以满足读者需要来扩大发行量呢?

于是,《新晚报》的“天方夜谭”栏目开始连载陈文统所写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和《草莽龙蛇传》,署名“梁羽生”。这两部小说受到读者的热捧。年2月8日,《新晚报》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这是金庸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也是“金庸”这个笔名第一次亮相报端。

金庸曾在《新晚报》上撰文回忆:“八个月之前的一天,《新晚报》编辑和‘天方夜谭’的老编忽然向我紧急拉搞,说‘草莽’已完,必须有‘武侠’一篇顶上。梁羽生此时正在北方,说与他的同门师兄中宵看剑楼主在切磋武艺,所以写稿之责非落在我的头上不可。可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武侠小说啊,甚至任何小说都没有写过,所以迟迟不敢答应。但两位老编都是老友,好吧,大丈夫说写就写,最多写得不好挨骂。于是一个电话打到报馆,说小说名叫《书剑恩仇录》。老编是辣手,马上派了一位工友到我家里来,说9点之前无论如何要写一千字的稿子,否则明天报纸上有一大块空白。于是第一天我描写一个老头子在塞外古道大发感慨,《书剑恩仇录》的第一篇就是这样写的。”

文人办报能赚钱的或只有金庸一人

现任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及《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潘耀明作为金庸的挚友,告诉晶报记者,在早期,虽然金庸小说在市民间非常流行,却遭到了香港学院派的排斥,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文学,而是通俗小说,武侠小说。在潘耀明看来,金庸和刘以鬯,分别站在通俗文学、流行文学和纯文学、严肃文学的两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香港特有的文学格局。

《书剑恩仇录》连载到年9月5日,共一年零七个月,引起了极大轰动。年,金庸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创刊初期,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十天出版一期,销量完全依赖金庸连载的《神雕侠侣》。“一见杨过误终身”,《射雕英雄传》续作的《神雕侠侣》帮助金庸稳定住了份销量。

之后,金庸用本名查良镛写社论,将《明报》一举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靠着白天写社论、晚上写武侠,日更20年。上世纪80年代后,《明报》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明报》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港币。到《明报》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上市当天,股票从一毛钱涨到两块九,金庸曾说,这多出来的两块八是《明报》品牌的文化价值,是无形财产。

人人都以为金庸赚钱靠的是武侠小说,其实不然。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上世纪90年代,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报刊帮主”一般的存在。潘耀明评价说,文人办报能够赚钱的古今中外或只有金庸一人,这可堪称奇迹。

金庸生前有两大愿望没有实现

金庸的武侠小说影响深远,据不完全统计,金庸读者超过3亿人。武侠小说与《明报》企业,在他心目中也一向主次分明。“我写小说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副业,我主要是要办报纸。报纸要吸引读者,那么我写点小说就增加点读者。”“《明报》是我毕生的事业和荣誉,是我对社会,对朋友,对同事的责任。”《明报月刊》也被金庸定位为“推广知识与文化交流的非营利刊物”。

潘耀明透露,金庸生前有四大愿望:一是年轻的时候学有所成,二是中年事业有成,三是有接班人,四是从事历史写作。后两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尤其是后者,金庸退休后一直希望能够进行历史写作。这也是金庸最感遗憾的地方。

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出,与其他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家相比,金庸有着明显而自觉的历史创作意识。他的武侠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把武侠与历史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

金庸晚年,曾对自己的旧作进行过一批集中的修改,这是否是“悔其少作”?金庸坦言,“我写武侠小说的时候,还要写社评,办报纸,时间非常紧凑。那时,我的写作经常会被突发事件打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比较多,变化复杂,我必须花很多时间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庸去江湖侠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