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建筑学报》年第7期(52~54);邹德侬、曾坚合作;文章原名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从何时起始?》,发表时由编辑改为现名。
论中国现代建筑起始期的确定*
邹德侬曾坚
内容提要:建筑历史教学的惯例认为,中国现代建筑史是从年开始的。作者以西方现代建筑运动为参照,以年前后的建筑史实为依据,论证中国现代建筑的起始年代,应该提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主流确立并传入我国的年代,年代初是中国现代建筑史新阶段的开始。
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和中国的现代建筑
在讨论现代建筑问题的时候,“现代”一词的多重含义经常困扰着我们。因为我们常说的“现代”建筑,既有通常“摩登”建筑即“新建筑”的属性含意,又有“现在这个时代”的时限含义,两种含义之间的“滑变”,是经常的困扰之一;同时,各国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既盖了大量的“摩登建筑”,也修了很多非“摩登”建筑,甚至还有复古的建筑,“摩登”时代里有非“摩登”,“现代”之中又有“复古”,它们算不算现代建筑呢?
针对这种复杂情况,必须限定一下我们所说的“现代建筑”的含义:
现代建筑是因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产生的“摩登建筑”或“新建筑”及其运动;以工业化思想为基础的是它的主流,以非工业化思想为基础的是它的支流。
现代建筑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全新内容;有现代科技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所支持的全新形式;有现代观念所启发的全新设计思想和方法。
现代建筑最基本的类型有:高层建筑、大跨建筑和全新设计概念的新建筑。让我们在这种语义环境里,概述中国现代建筑的产生、构成及其发展。
1中国“现代建筑”是受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影响而产生的中国“摩登建筑”或“新建筑”,是世界现代建筑运动的组成部分。
西方现代建筑输入中国的那段历史,是一段令人痛楚的历史,是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来到中国的。但是,外国先进的现代建筑思想和技术,如同西方的电灯、电话、电影、汽车、飞机……一样,也是我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和促进因素,尽管输入的时候是被动的、屈辱的,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一切也应该是中国的,就像今日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外资建筑也是中国建筑一样,这是历史事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建筑师和中国社会越来越主动地引进、吸收世界现代建筑的成果。
2中国现代建筑经过了初始期以后,现代工业化设计思想是该时期中国现代建筑活动的主流,其它的非工业化设计思想为基础的非“摩登”建筑乃至复古的建筑,是它的支流。
虽然有后者的存在,并不能改变现代建筑阶段的总体性质。这是因为,某些非工业化的思想,是针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而产生的,比如希望回归传统、主张有地域性和人情味等等,也是工业化的另一种结果;即便有一些穿着旧衣服的建筑,实际上都在广泛地运用着现代建筑的成果,特别是技术性的成果。这时的西方柱式、中国的大屋顶,都已经采用了更方便的新结构和新技术;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设备和管理都,已经“现代化”了,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同工业化设计思想的现代建筑主流并存,形成了完整意义的现代建筑。
3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虽然有时处于胶滞状态,但它仍然有一部持续不断的历史。
年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基本上排斥了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想成果,就在这个时期,不但运用着大量现代建筑的技术成果,而且中国的建筑师力图发展现代建筑的思想和行动从来就没有被磨灭,比如,建国初期现代建筑自觉延续;全面学习苏联时期“社会主义设计思想”同“资本主义设计思想”的冲突;年反掉大屋顶之后对现代建筑的呼唤;文革后期广州对现代建筑的探索等等,都是有力的证明。
况且,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几乎都是曲折的,美国曾经是摩天大楼的发源地,但进入20世纪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莱特以外,现代建筑的发展几乎是停步的;在法国,因为有根深蒂固的古典主义传统,除了勒柯布西埃的工作外,古典主义的气氛时常笼罩着它的上空;在意大利和德国,激烈的政治的变革最终把建筑活动控制在西方新古典主义的方向上;在苏联,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发生在年代到年代之初,有趣的是,它们把复古风吹到了我国之后,自己却掀起了现代潮。
确立中国现代建筑史起始期的几个问题
国内外学界,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者或年格罗皮斯开办包豪斯之际,当做现代建筑运动的起点,这已经成为共识[注1]。在考虑中国现代建筑史起始期的时候,还应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取消现代史,简明地把历史分为古代、近代(或称现代亦可)、当代三部分”“可以取作为近代史的起点,对于终点,似可考虑取消现代史,把近代史的终点推至年”[注2]。
无疑,“近代”和“现代”迟早是要合并的,后人看待我们这个时期,肯定会更宏观、更概括;再说,这段时间也不能永远“现代”下去。但在目前,两段历史的研究和对比尚不充分;多年来,不论是通史还是建筑史,都已经习惯于把19世纪中叶以来划分成“近代”和“现代”,权且与这个现实同步,可以在稳定的分期环境中,研究主要问题,以待事变。
2按通史政治变革分期还是按建筑事件分期?
我们主张以建筑本位的事件分期。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通史现代史的起点,巧合西方现代建筑史的起点,这首先会使人想到,何不把当做中国现代建筑史的起点?又能和西方现代建筑“并轨”。
年“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和年的辛亥革命一样,是进入现代社会的政治事件,并不是建筑的里程碑事件。它们是发展中国现代建筑的社会背景,但距离中国现代建筑的现实还比较遥远。此后列强运用现代建筑的思想成果和技术成果入侵我国,才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现实。中国现代建筑的产生,不但要看背景,更要看建筑本位的具体状况,它的产生,应该有个滞后于年的时间差,起码是年以后的事情。
3中国现代建筑的起始,用具体的年份还是用更宏观的年代?
目前还找不出足以代表中国现代建筑之产生的里程碑事件或建筑,在这种条件下,宁可用一个比较宏观的年代更为可靠,事实上,即使有一个里程碑式的建筑或事件,也是长期积累发展的结果,用年代做起始期甚至更为合理。
年代就具备中国现代建筑起始期的资格,从这个年代的史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有了自己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建筑师组织,学者们接触了西方的现代建筑思想。起初是外国建筑师用他们的建筑作品做媒体,把已经比较成熟的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和技术带进了中国,然后中国建筑师的活动加入其中,此后的影响一直跨进年代。
确立中国现代建筑史起始于年代的实例
高层建筑是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典型的现代社会的产物。上海、天津及广州、武汉等大城市是中国高层建筑的发源地,此间尤以上海为最。上海最早的高层建筑是披着古典建筑的外衣出现的(美国芝加哥学派的高层建筑也是如此),如年的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大楼(为上海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6层,新瑞和洋行设计)和年的上海的字林报社(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现代建筑含义的早期高层建筑实例有:年的沙逊大厦(为10层钢框架结构,局部13层,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质量,均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年的上海华懋公寓(锦江饭店,为14层钢框架结构),其功能和形式都已经是典型的现代高层建筑。此后有中国建筑师陆谦受设计的上海中国银行(,为17层钢框架结构),有最著名的高层建筑上海国际饭店(,24层钢框架结构,全高82米,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建筑物)。据资料记载,年以前上海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28座[注3]。
上海国际饭店工业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类型,贝伦斯和格罗皮斯等建筑大师的事业,就是从工业建筑开始的。在我国,武汉、上海等大工业城市起步较早,年英商在武汉创办平和打包厂,厂房为四层,外部50砖墙承重,内部为多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框架柱受力筋和分布筋的构造与现代建筑完全一样[注4]。至年间,上海兴建的福新面粉一厂、二厂、四厂、七厂、八厂,厂房,多为6-8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面粉联合工厂(参见[注3])。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年代至年代兴建的商业和娱乐建筑,不论在新功能和新造型上,很能体现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原则,特别是那些具有综合体性质的建筑。年建成的上海新新公司(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鸿达洋行设计)、年建造的上海永安公司(22层钢框架结构)以及年建成的大新公司(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泰工程司设计),都是集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综合体建筑,特别是后者,有宽敞的地下商场、装设有自动扶梯、空调设备,可以说是典型的现代建筑了。年建成的上海百乐门舞厅,可容纳千人左右,楼层的宴舞大厅长40米、宽20.7米,无立柱,设弹簧地板,有冷热气设备。建筑造型简洁挺拔[注5]。年建成的大光明电影院,是在此以前所建现代影剧院的代表,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电影院,不论在使用上和造型上,都具有典型的意义(参见[注3])。
天津新万国桥(今解放桥)天津的钢结构开启式桥梁,也许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中十分有趣的特殊实例。大跨度钢结构桥梁曾是西方现代大跨建筑的先行,博览会建筑就是在桥梁结构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早在年就建造了天津金汤桥,桥跨三孔,最大跨度35.3米,其余两跨为平转式开启,电力启动。天津新金钢桥建于—年,桥跨三孔,最大跨度42.60米,双叶立转开启孔,电力开闭。年新万国桥建成(今之解放桥),桥梁三跨,最大中跨47米,年代尚可开启。以上开启式钢结构桥梁,足以代表当时造桥的世界先进水平,虽然在我国未及发展成典型的大跨建筑,但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史实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注6]。
该时期的许多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更是综合地反映出现代建筑的特征和影响,特别在功能和造型方面,实例繁多,不胜枚举。
年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中的定位
年是中国革命史划时代的一年,不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的起点,也不宜做新中国建筑的起点。事实上,新中国的建筑活动紧随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用年代初,作中国现代建筑新阶段的起点也许更为合理。这样,可以粗略地把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暂时划分为:
年代至年代——中国现代建筑的起始期
年代至年代——社会主义民族风格和新风格的探求期
年代开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探求期
年代以后,中国现代建筑又开始与“世界的”现代建筑运动大汇合,踏上了新的路程。我们这里说“世界的”而不说“西方的”,是因为这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已经以其独特的面貌加入了现代建筑运动,如巴西、印度、埃及、伊朗、伊拉克等国家。
今天,我们把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的起始提到年代,一方面是如实地反映历史事实,同时,也是让中国现代建筑回归世界建筑的席位,此乃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我们相信,没有世界的中国,是一个孤独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界,是一个残缺的世界,今后的世界现代建筑史,再也不缺少中国的篇章,《世界建筑师大会》年将在中国召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遥祝着这次大会成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注释
[注1]参见L.BENEVOLO著HISTORYOFMODERNARCHITECTURE序言,作者认为: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起始期可以有三个答案:①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之间;②年莫里斯公司成立;③真正意义上的起始点是年包豪斯成
[注2]赵国文.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问题.华中建筑:第二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
[注3]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参见:章明,娄承浩.第三章(第四、五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9~58
[注4]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参见:李传义.第五章(第三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5]王绍周.上海近代城市建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注6]参见《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天津篇P28—29,《天津的桥梁建设史》于邦彦撰文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中国建筑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建筑简史第二册中国近代建筑简史.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2HISTORYOFMODERNARCHITECTURE,BYL.BENEVOLO(英译本)
3《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特约主编汪坦,编辑清华大学建筑系、华中建筑编辑部,《华中建筑》年第二期
4《第二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专辑》,特约主编汪坦,编辑清华大学建筑系、华中建筑编辑部,《华中建筑》年第三期
5《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主编汪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杨秉德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7《上海近代城市建筑》,王绍周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8《中国近代建筑总览》,主编汪坦,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会,藤森照信,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的《南京篇》《武汉篇》《广州篇》《重庆篇》《青岛篇》以及《天津篇》等
9《中国建筑史》,新一版,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10《中国建筑年鉴-》《中国建筑年鉴-》,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本号经作者授权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