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智者善读1682拾鱼
TUhjnbcbe - 2023/7/16 22:55:00

-《拾 鱼》

品读经典,品味生活;善读美文,天天分享。老夫为您遴选优秀文章作品,让美妙的文字陪伴您的业余时光。今天为你分享:《拾 鱼》作者:邹德萍(网名:键上世界)来源:《射阳日报》

拾 鱼

在我家乡有种拾鱼的传统习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跟在别人的后边捡拾遗漏的鱼虾、河蚌、螺蛳,故而被人们称之为拾鱼。因此,有人比喻说这叫“拾小麦打烧饼——无本得利。”拾鱼的习俗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射阳河与灌溉总渠之间,天然形成东西走廊的连片土地,是一方肥沃的滩涂淤积砂壤土,不仅盛产水稻、麦子、棉花,而且总渠引来的洪泽湖水,通过大渠中渠斗渠和引水渠遍布田间,形成了自流灌溉的水网血管。正如俗话说的“鱼随水来”,有水就有鱼成了这片广袤土地上鲜明的特色。乡下农闲时人们捞鱼摸虾便有了好去处,可改善单调的生活,又能换回油盐火柴针头线脑。那时行走在乡村到处可见捕鱼人,所有的内河捕鱼方式都会见缝插针大显身手,吸引来自兴化、宝应等地无数专业渔民,流动或驻扎取鱼为生。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开挖的东干渠,扒了八丈河后,人工挑挖了几条大中沟,使得河沟相通,渠沟相连。拖网、爬网、箍网、探网、扒网捕鱼等,来不及仔细翻找,裹在杂草里,埋在淤泥中,一些漏网鱼虾等便成了拾鱼人们的战利品。特别是在戽鱼大沟大塘里,戽鱼人前头拿过鱼,后边跟着几个拾鱼人,他们除了拾到小鱼小虾外,有时也拾到大鲫鱼、昂刺鱼、虎头鲨、泥鳅,甚至埋塘的黑鱼、螃蟹等。有一次家丰、二仁、大毛、道来等人,在重阳节戽了西大港,等戽鱼人拿了头遍鱼后,拾鱼很泼皮的弟弟,不声不响从淤泥下抓出一条大黑鱼,足足有三斤多重,戽鱼人一见好心疼:拾鱼拾小鱼,大鱼是我们的。弟弟二话不说,拎着篮子飞跑回家。还有一次,拾鱼的小荣子拾到一只趴塘有小脸盆口大的甲鱼,受到惊扰的甲鱼劲头大得很,扰了好梦后意识到危险,四个短粗爪子拼命爬,小荣他一时抓不住,撵着甲鱼在淤泥上摔了几个跟头,戽鱼人拾鱼人连忙都围拢上来逮甲鱼,小荣一看大事不好,便奋不顾身扑上甲鱼,把芦苇篮子卡在甲鱼上并死死地压在身下,腾出双手扣住甲鱼的鳖堂,和他弟弟一起拿回家,一称四斤六两。一位取鱼老者听说此事后,夸赞道:急中生智,护鳖有道。原来道在这里:甲鱼摁入淤泥内,由于呼吸受阻有劲没处使,也不会咬人,一张嘴满口吃泥。过去沟河杂草多,洞穴多,淤泥深,戽鱼人没时间在大片河滩上慢慢找,拖网的人拣大点鱼儿拿走,很少用心翻找杂草杂物中,就给拾鱼者留下了机会。我很喜欢自己动手捕鱼,但也不会放弃拾鱼的机会,尤其是深秋和冬春里没法戽鱼时,我就沿着河渠边,在捕鱼人走过的地方,手拿小树枝翻杂草挑淤泥,仔细看,耐心找,多少都有收获,碰到冬眠的癞蛤蟆、青蛙会撂入水中放生,不然在干崖上就冻死了。什么鳑鲏、河虾、肉狗、红娘、小草鱼、河蚌、螺蛳等,鱼虾透活,捡到篮子里便是菜,呼呼的西北风冻得手指发木,清水鼻涕直流也在所不惜,当一盘鲜美的红烧野生杂鱼上桌时,河鲜就是对拾鱼人最好的回报。一日,老乡来做客,啜茗清谈,闲话,说到小时候捞鱼摸虾掏螃蟹的陈年旧事,相谈甚欢。拾鱼,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特别的取鱼方法。时过境迁,我很难从记忆深处抹去那个乡村生活的片段,久久地回味着天然的乡村原味。我们就是在这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乡村原味和乡愁中慢慢长大的。

附:邹德萍先生简介------

邹德萍,江苏射阳人(祖籍滨海县正红镇徐大尖),江苏省盐城市作协会员。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坚持业余写作创作,用笔名:邹文、田萍、苏北、林海仁等,共发表刊播各类文章作品二三百万字,先后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市场报、中华魂、炎黄春秋、世纪风采、情系中华、蓝盾、乡土、今古传奇、新华日报、广州日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全国主流及省市报纸杂志刊载。在竹海文艺、灌河文学、沿海文学等发表一批。获得省市新闻奖50多项,其他奖项30多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者善读1682拾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