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河传媒中心今晚报高级记者杨寿清赴武汉2 [复制链接]

1#

3月17日,杨寿清(左三)和海河传媒中心赴武汉采访组成员与首批返津医疗队员一道,顺利回到天津。

“我是一名退役*人,一个老*员……作为新闻工作者,我请求到武汉去采访,那里有天津医疗队,还有我熟悉的战友们。我愿意以我的笔忠实地记录前线将士的热血奉献,向死而生……”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海河传媒中心今晚报高级记者、57岁的杨寿清向*组织郑重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到武汉抗疫主战场采访、报道天津医护人员的抗疫事迹。从今年2月20日到3月17日,他在抗疫一线的27天里,精心策划报道选题、深入挖掘新闻素材,采写了30余篇、共计5万余字的报道,以深情的笔触,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和采访组同事的系列报道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社会效果。

年,16岁的杨寿清应征入伍到原北京*区空*某师服役,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今晚报工作。20多年来,他发表了大量真实感人、弘扬正能量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天津市优秀新闻奖,并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今年初,疫情突袭。2月16日那天,杨寿清正在南开区采访社区防疫工作,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说市委宣传部部署、海河传媒中心组织记者去湖北抗疫一线采访,他没有片刻犹豫,当即表示要随队出征。2月20日,杨寿清和海河传媒中心其他5名记者一起登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他临危受命,担任采访组的临时*支部书记、组长。闻令动、挺身出。6名特派记者随天津支援湖北第十一批医疗队飞赴武汉,杨寿清以他*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在飞机上就开始采访,落地武汉,未及安顿平稳,他就在手机上将与医疗队领队的谈话内容整理成稿件,传回刊发在《今晚报》上。为了更加深入地报道天津医疗队的事迹,杨寿清和采访组成员没有住在事先安排好的酒店,而是选择了一家离医疗队驻地较近的快捷酒店。这是个“胶囊酒店”,房间狭窄,除了一张床,没有其他设施和多余空间,电脑都没地方放,他们就把行李箱放倒当作桌子,来摆放电脑撰写稿件。在武汉,杨寿清白天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晚上回到住处,就挑灯成稿,“伏案”工作到深夜……他希望记录下更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便不断给自己加压,导致血压升高、胃病复发,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他努力调整自己,一直坚守在抗疫前线,没有退却,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出色的报道。“既然到了前线,就一定要跟采访的每个人面对面交流,零距离采写,把最生动、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公众。”杨寿清说。为了挖掘人物和事件细节,他深入医疗队驻地、医院、医院和街道社区,走访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治愈患者,与他们建立多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