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今晚报

原标题: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年至年是雪莱短暂的一生。年前的斯贝齐亚海水淹没了这盏智慧的明灯。有人说这纯属意外,客观上完成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弃绝;但也有人说这是他“生命的凯旋”,魂归他的理想世界去了。就在一个月前,他开始创作长诗《生命的凯旋》。带着这首未完诗去迎接好友利·亨特,乘船回家的路上,被风暴刮入海中。经过数天的打捞,人们凭借他口袋中的这首诗才确认,这具变形的尸体就是雪莱。

雪莱生活的时代,古老的欧洲刚刚获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激烈,早期的工人运动方兴未艾,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雪莱写过很多优秀的抒情诗,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年秋天写就的《西风颂》,可以说是他流传最为久远的一首诗。很多人认为,这首诗翻译得最贴切的是查良铮——穆旦。这位出生于天津、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的翻译家说:“《西风颂》是这类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它将永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在雪莱的笔下,西风完全人格化了,是勇者、是斗士、是骁将!

西风对世界的抗衡,一如诗人的一生——“我跌在生活的荆棘上,我流血了!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他本是英国爵士家庭的长子,可以坐享其成地继承家资,但他具有着西风一样独伴冰天雪地的傲骨,蔑视市侩庸碌,追求逆俗而行,以此失去了母爱,被父亲抛弃,致使落入一贫如洗的窘境。“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他本身天资聪慧,从伊顿公学考进牛津大学,但他却有着西风一样席卷天地的霸气,善于独立思考,敏于发掘捕捉,因而惹怒了老师,被学校开除,他的“无神论”成为神权当局的阶级仇敌。“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为了给你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把自己向两边劈开……”

他本质是表里如一的美好,秀朗的外貌与善良的内心高度统一,但他亦像西风一样具备“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合力,看自己的风暴,赏自己的春光。纵使被乡绅咒骂,被故国驱逐,然而这些境遇只能促使诗人变得伟大。“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西风颂》是雪莱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集大成之作。他把西风当作革命英雄的象征,当作能够横空起舞、上天入地、摇山震海的“不羁的精灵”。西风又是他理想憧憬的寄托,对残冬的无情摧枯拉朽,对新春的激情热烈呼唤。西风还是他浪漫幻想的情怀彰显,既凛冽又温情,穿越寒冬去拥抱春暖花开。

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是激进政治家葛德文和进步作家玛丽的女儿。当她还是17岁的少女就爱上了年长其5岁的诗人。他们都知道,这样的爱情注定要被阻隔,即便理智可以让人互相躲避,但灵魂总会在同一频道上相互吸引和投靠。她终于义无反顾地追随他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作为英国著名女文豪,她的文学功底深厚,写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科学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青春妙龄、才华横溢、貌美如花的她,对众多的追求者说:“我只愿意姓雪莱。”她深懂自己的丈夫,说:“雪莱在年时已相信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一场冲突已不可避免,而他急切地希望站在人民一边。他计划写一组政治诗,但因当时英国有所谓‘诽谤罪’的法律压制,不可能出版。”所以用描写自然景色的语言,作出了《西风颂》五组长诗来预言旧社会的溃败,新社会的必胜。

雪莱活着的时候,受到来自各方的压抑和限制,自费所印的诗集,每种也只有四五百册,而真正能够卖出去的往往不到十册。在雪莱逝世后17年里,雪莱夫人顶住了舆论的压力,排除了艰难险阻,收集整理雪莱的主要诗作,编纂出的《雪莱诗集》四卷本才得以出版,第二版改为一卷本。虽然为数不多,但篇篇经典,为后来各种版本提供了主要依据。此后,雪莱才名扬四海,他的诗作才得以广为流传。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饱含哲理的名句,鼓舞无数困顿于黑暗囚室的人找到了光明的门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