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哀悼丨相声大师常贵田逝世曾用电话给猫耳 [复制链接]

1#

年11月30日0时38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贵田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常贵田,年生于相声世家,是相声大师常连安长孙,小蘑菇常宝堃长子,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艺术指导。多年来,常贵田走遍祖国各地,成为国内广大观众喜爱的笑星。

常贵田不但有深厚的传统相声基础,而且能自编自演创作新的相声作品,如《喇叭声声》《动力研究》《帽子工厂》《祝你成功》等,均被评为优秀作品。

他的作品除演出外,还拍摄成电影、灌制了唱片、录音、录像,部分收录在《常氏相声选》中,他还涉足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表演形式,以丰富自己。

哪里有慰问团,哪里就有常贵田

常贵田年拜赵佩茹先生为师学习相声,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

常贵田的父亲常宝堃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于4月23日在朝鲜光荣牺牲。父亲牺牲那年,常贵田才9岁。但父亲影响了他的一生。

于是,便有了常贵田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业界评介:“哪里有危险,哪里有战事,哪里就有解放军。哪里有解放军,哪里就有慰问团,哪里有慰问团,哪里就有常贵田。”这句话正是对常贵田军旅生涯的高度概括。

年10月23日,他报到参军,26日就到了福建。几十年来,他跑遍了祖国万里海疆上有人驻守的岛礁,为几名战士,甚至一名战士演出。为什么这么执著?因为战士在孤岛上、在“猫耳洞”里,最难受的是孤独。为了解决战士的孤独,他用电话给“猫耳洞”的战士说相声。说着说着,战士哭,他也哭了。

常贵田曾表示:自己对人民、对战士的感情,是从父亲那传承来的。父亲他们为什么那么受战士爱戴?就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在战士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去了。我们的战士是最苦的,如果相声能为他们解除一点儿苦,能给他们一些心灵安慰,那是我应尽的天职。

对相声发展亦喜亦忧

对现今相声的发展,常贵田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今天相声的发展,我的总体看法是亦喜亦忧。喜的是,小剧场相声方兴未艾,很多年轻人,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进入相声演员行列,这有利于相声事业的发展。相声的发展是螺旋式的,总的趋势是往上走。忧呢,我在很多场合说过,相声传统是相声传统,传统相声是传统相声,这是两个概念。不是会说几段传统相声,就是继承相声传统了。

相声演员一定要对得起养我们的观众,观众是衣食父母啊,我们靠他们生活呀。过去是,今天也是!我拿薪水,也是人民的钱啊!相声要创新,比如我改的相声《攀龙附凤》,这个段子原来叫“交租子”,新中国成立后没人说了,经我一改,这个段子很多人都使。我是把立意改了。马季说,这是改得最好的一个段子。这才是传统相声的改革之路。

要赋予传统相声新的立意,使其具有时代特色和积极的生活意义。创新,是相声的生命。你不继承传统,从哪儿改你都不知道,是盲目的创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不行。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上,有人是不太明确的,或是不太明白的。

常宝华和常贵田即是叔侄关系

也是舞台上的老搭档

两人在今年相继离世

让人唏嘘不已……

仿佛冥冥中做了约定

,这些相声大师集体谢幕

丁广泉年1月18日去世

丁广泉先生也是侯宝林的弟子,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培养出了70多个国家的一大堆洋徒弟,被称为“京城洋教头”。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有突出贡献,被世界人物出版社、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艺术大师称号。

常宝华年9月7日去世

常宝华自幼随父亲常连安、兄长常宝堃(艺名小蘑菇)学习相声;八岁时,到北京西单商场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学徒;九岁开始登台表演,受到相声老前辈的熏陶和传授达十年之久,学习和演出过七十余段传统相声。

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历年来创作(包括合作)相声、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国各报刊发表五十余篇。授业徒弟包括:赵福玉、牛群、包长春等。

师胜杰年9月28日去世

师胜杰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是侯宝林的关门弟子,年被评为十大笑星之一。

谢天顺年10月5日去世

谢天顺是第五代“宝”字辈相声演员,主攻捧哏。早年与马志明合说了大量经典相声,退休后与其子谢金在北京德云社工作。

吴兆南年10月14日去世

侯宝林弟子,台湾相声艺术家吴兆南先生于10月14日去世。吴兆南先生获得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终身成就奖,是郭德纲的忘年交,他曾说:“相声的目的是逗人笑,但不是一味地笑。”

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那些

欢笑、泪水、感动和思考

经典的作品将比墓碑更不朽!

作者:高腾

监审:赵嘉麟

来源:人民网、北京青年报、天津日报、今晚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