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连续出现的降水导致一些居民房屋出现漏水情况。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居民的房屋出现漏水后解决起来并不顺利,物业、地产商以及防水补漏公司等多个渠道混杂的市场也存在大量“灰色地带”亟待规范。多方“扯皮”难定责任
“从4月份下雨时就发现有漏水,来来回回换了好几批人都没给解决,现在一下大雨家里就淹!”随着一场强降雨,家住东丽区的高女士再次为家里漏水犯起了愁。她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发现家里地下室漏水后首先联系了物业,物业工作人员发现水是通过电线管道流进家中,建议高女士联系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工作人员接到报修后检查发现,管道内实际上是有线电视和网络的信号线,建议高女士联系通信公司。而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最终也无法解决管道内有雨水的问题,“皮球”最终又踢回了物业。无奈之下,高女士只能花费数千元自己请工人重新改造了线路和管道。
对此,不少受访的消费者表示有过类似经历,除了各部门和公司之间踢皮球以外,一旦涉及楼上楼下多层用户的积水漏水,不少物业或地产公司都选择先让住户自行协商和排查,无形中拖延了时间,有时甚至会导致损失扩大。
服务商家缺乏标准
除了涉及物业或水电相关公司的责任推脱以外,市场上从事防水补漏的商户目前也存在“灰色地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想找到一家靠谱儿的商户并不容易。
不久前,市民刘先生发现家里墙面渗水,于是通过淘宝上一家连锁维修商户预订了墙面补缝服务。维修工人到达之后,报价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工人表示并没有网上所承诺的质保服务,如果出现再次漏水工人不负责。对此,从事多年工程维修的赵经理分析,目前很多电商平台上所谓的提供防水补漏或者是快修服务的连锁商户,其实都是平台性质,平台接单后直接派单给当地的工人,这些工人与平台间大都只是合作关系,并不属于平台商户的员工,因此平台对于工人缺乏约束力,其承诺的保修以及维修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目前对于房屋补漏这样的维修或快修,市场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价格区间或参考标准,工人往往以漏水点报价,每个点报价在元至元不等。实际上,现场需要认定为几个“漏水点”,都是工人“说了算”,因此消费者也很难把握价格的尺度。随着汛期的到来,防水补漏等需求将迎来高峰,规范的商户和服务也成为消费者迫切的期待。
(文章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