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术业传道者人生引路人走进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复制链接]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年的教师节,“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刚刚从北京重返校园,便受到了学生们的簇拥欢迎,“张院士就是我们的明星偶像”“我要像他一样,为国家为人民舍身忘死”,在学生们眼中,这个备受爱戴的老校长像一束光一般,照亮着他们的逐梦之路。

樊官伟是张伯礼众多弟子中的“老人”了,从年攻读硕士时起,就一直师从张伯礼校长。“这些年来,我不光从老师身上学知识,更耳濡目染以他为榜样,立德修身学做人。”谈起最难忘的一件小事,樊官伟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夏天暑热特别重,人待在户外没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我作为学生助理随老师出诊,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老师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在回学校的路上,我们看见校园休闲走廊上好多学生在念书,一问才知,因为快考试,图书馆人员饱和,有的同学为了借阅材料方便,就选择在图书馆附近学习,老师听后自己掏腰包跑到附近买来冷饮冷食,一一发到苦读的学生手中,嘱咐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18年光阴弹指一挥间,青涩懵懂的白衣少年如今已蜕变成国之栋梁,作为天津市中医方证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樊官伟在中医药界已取得诸多建树,但不管“飞”的多高,老师对患者、对学生的态度始终影响着他,时刻提醒着自己不忘初心。

“老师常说,人字只有一撇一捺,但就是这简单的两笔,却写尽了人生哲理。撇,就是放得开;捺,就是收得住。人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科研骨干刘志东身上透着一股年轻人少有的淡泊与从容,而这种气质正得益于老师张伯礼的真传。作为张伯礼科研团队骨干之一,眼下,刘志东正与同门一起协助老师进行创新药物的攻坚之路。“凝聚老师多年心血的中药组方‘三叶片’目前已经研发成功,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他四五种创新中药的研发也在加速推进,从药用机制、临床用量,再到方剂配比、样本筛取,这些细节老师都要跟我们反复核对,亲自把关,他一遍遍叮嘱我们,研究医药是造福人类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刘志东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老师一样撇开欲望、捺住淡泊,悉心搞科研,让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不仅治病救人,还要扬名世界。

“他讲课生动风趣,旁征博引,听他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最牛的是,他教了那么多学生,简单聊几句就能‘看透’学生的特质与性格。”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但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常艳旭看来,这个园丁不仅精心地呵护着每株幼苗,还“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色“浇水施肥”。“在中国药科大学读博时,张伯礼是我的导师,因为第一学年在南京上课,老师每次授课都要奔波辗转,加上平时接触机会不多,我实在不好意思去打搅他。”令常艳旭万万没想到的是,是老师主动找到他,给他“开了小灶”:“我当时正在做‘复方丹参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课题,有一天晚上十点多,老师打电话喊我过去,整整两个小时,他掰开揉碎给我点拨指导。”常艳旭告诉记者,他后来才得知,那一天,老师参加了一天的学术会,忙的连晚饭都没来及吃。“不管有忙碌,只要面对学生、面对病人,他似乎永远不知疲惫。”

有慈爱、有严苛,是师长、又似亲人。对资质平平的学生,他循循善诱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对那些调皮、胆子大的学生,他又会在鼓励他们放手创新的同时,偶尔制造一些“小麻烦”让他们去善后,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这就是学生们眼中可亲可爱可敬的张校长、张老师。“他的教诲何止课堂之上,而是帮助我们将所学所得用于生活、用于人生。”从弟子们的评价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高举着明灯,一步一个一个脚印担当起中医药学子的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今晚报记者李杨

责任编辑:刘克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