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斑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59岁的李大伯(化名),因大便次数医院看病,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有个直径4厘米的肿物,表面已糜烂坏死!活检结果:直肠癌!
最初大伯发现这个病变时,它还是个直径0.5厘米的息肉,若能在良性息肉阶段接受肠镜下超微创切除,完全可治愈!可当时大伯并不重视,导致了不好的结局。
癌症、肿瘤并不是一瞬间长大的,通常,它们由常见的息肉、结节演变而来。然而,良与恶、切与不切,判断起来也并不是单纯“看大小”。
体检查出息肉、结节,究竟哪些更危险?哪些情况要小心癌变?哪些不用担心?常见的这6种了解一下。
1肺结节
通常体检时做胸片或者胸部CT,部分人会发现有肺部结节。如果是做的胸片,那建议再去做个胸部低剂量螺旋CT,看得更清楚,否则容易漏诊。
在年肺癌防治月,中医院院长助理、胸外科主任高树庚教授就肺结节相关问题作出了如下说明:
如果一个结节长得非常慢,多半是良性的,即使是恶性,也是恶性程度较低的结节,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结节明显增大,则恶性程度较大,需进行治疗。
除了生长情况,高危因素、CT特征也在评估之内。
这些情况要注意:
1、肺结节的恶性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35~49岁肺结节人群恶性率为5~15%,50~59岁恶性率约43%,60~69岁约50%,70岁及以上可达80%。
2、有长期的吸烟史,特别是正在吸烟的人恶性率相对更高。
3、CT特征中,肺结节大小、边缘、部位均作为恶性病变的预测因素。
5~8mm的结节恶性率为2~6%,9~20mm恶性率约18%,大于20mm恶性率高于50%。
结节边缘不规则,如呈毛刺征、放射冠征,或位于肺上叶,则恶性风险更高。
4、根据密度,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多由肿瘤导致,但是否恶性需结合大小等因素判断,若10mm,可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70%的磨玻璃结节发展很慢,医院进行复查是上上策。
结节在5~8mm之间时,建议每6~12个月去做一次胸部薄层CT检查;快速增大至10mm时,宜手术切除。
2乳腺结节
女性在体检时查出来最多的就是乳腺结节,它可见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如何确定乳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呢?
若首次B超发现结节,先2~3个月复查1次,等月经结束后1周做,此时乳腺小的病变更容易显示。如果结节大小没有变化,复查间隔延长至6个月到1年。
这些情况要警惕:
1、B超报告有如下关键词需警惕恶性可能: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毛刺状或蟹足样、纵横比大于1、簇状细小钙化、后方衰减。
2、B超报告页也会写明BI-RADS分类,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治疗指南,如果分类为4~5类,须完善组织穿刺活检;
如果分类为6类,建议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手术切除。
但是,超声对于小于1mm细小钙化点的观察不如钼靶,对巨大的乳房病灶也难以确诊,因而经医生评估后,还可能会需要做钼靶检查或磁共振检查。
3甲状腺结节
发现甲状腺结节,最重要的是鉴别良恶性。
癌变风险因素:
1、环境、个人、家族因素
受过核电站泄漏、头颈部放疗、男性、结节长得很快,以及综合征如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II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都应被考虑在风险因素内;
2、结节本身:恶性结节一般不光滑、活动度差、质硬,吞咽、发声、呼吸困难可能与压迫或癌症侵犯周围组织相关。
3、检查判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状腺素水平、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
超声是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当超声显示微钙化、低回声、边缘不规则(浸润性、小分叶或毛刺样)、纵横比大于1,提示恶性可能。
提示恶性可能的结节应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根据Bethesda病理诊断分级处理意见,良性结节每隔6~12个月进行临床及超声随访.
可疑恶性、恶性或持续不确定其性质的结节,应行腺叶切除或全切。
4胃息肉
胃息肉,一般是在胃镜、胃肠钡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绝大部分胃息肉是良性的,而息肉癌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癌变风险因素:
1、类型: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存在时间越长,癌变风险越大。对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异常细胞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体的基底膜,可以内镜下切除。
2、大小:直径1~2cm的胃息肉癌变率通常为10%,大于2cm通常为50%。
3、形态:无蒂息肉癌变率较高,息肉呈乳头状者癌变率约35%,呈菜花或分叶状者癌变率约50%。
4、多发:多发性息肉癌变率高于单发,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总的来说,胃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取活检。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切除治疗,首选内镜治疗;
如果是增生性息肉,癌变率只有0.4%左右,当其较大、糜烂明显、伴出血、异形增生时,也需及时治疗。
5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常无症状,大多数由B超检查发现。经常遇到因发现胆囊息肉而神伤的患者,其实不必。70%的胆囊息肉为假性息肉,不具有癌变可能。
癌变风险因素:
1、炎性息肉:由胆囊结石及结石合并的慢性胆囊炎长期刺激形成,本身不会癌变,但慢性胆囊炎有一定癌变风险;
2.息肉样的早期胆囊癌:B超表现为单发、70%位于胆囊颈部、80%大于10mm、半数伴胆囊结石;
3.胆囊腺瘤、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
4.以下任何一项都是癌变高危因素:
年龄50岁;胆囊息肉10mm;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单发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
胆囊息肉大多由B超发现,然后由增强CT/MRI明确类型和性质。对于检查不能除外癌变可能、广基底以及存在癌变高危因素的胆囊息肉,建议手术,术后每隔3~6个月B超复查。
6肠息肉
肠镜常报告「息肉」,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和腺瘤性息肉。炎性(假性)息肉、错构瘤,一般不会癌变,而腺瘤有癌变风险。
年3月,一项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开展,在线发表于《The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的研究表明:
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结直肠癌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7%、5.1%、8.6%。
癌变风险因素:
大小、数量、病理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性别、年龄等都是癌变风险的判断指标。
1、黏膜下扁平,直径≥2cm,表面有出血、溃疡,活动度差的,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2、随着息肉数量增加,绒毛成分增多,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
所以建议,肠镜活检为腺瘤性息肉时及时治疗,方法包括内镜切除、腹腔镜手术、药物治疗等。需注意,肠息肉切除不等于解除了癌变警报。
对于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高危人群,治疗后3~6月内需复查纤维结肠镜,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内窥镜:
多发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
参考文献
[1]Fisher,S.B.,Perrier,N.D.().Theincidentalthyroidnodule.CACancerJClin.Mar;68(2):97-.doi:10./caac..
[2]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浅表器官学组.().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规范.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4),-.doi:10./cma.j.issn.-..04..
[3]CibasES,AliSZ.().TheBethesdaSystemforReportingThyroidCytopathology.Thyroid.Nov;27(11):-.doi:10./thy...
[4]黄香,殷咏梅.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J].中华医学杂志,(1):-.
[5]SawadaS,YamashitaN,SugimotoR,etal.Long-term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