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写下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曾是荷尔蒙胀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语盈的领读

音乐

PerfectDay-LouReed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陪你读书,也是你陪我们读书。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一起培养阅读习惯~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通过昨天的共读我们知道,马尔克斯在外公外婆的老宅,度过了幸福而充满魔幻色彩的童年,走过了文学最初的启蒙阶段。

外公去世后,一家之主最后的能量也随之灰飞烟灭。马尔克斯在老宅的童年生活也永远地结束了。

十一岁时,他和父母及弟弟妹妹们搬到巴兰基亚,开始了新的生活。

对马尔克斯而言,不仅是换了城市,换了家,而且是换了家长。过去的家长是外公,如今的家长是父亲。他将如何适应生活的变化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

哥伦比亚经过了多年的内战,在一片萧条中,巴兰基亚率先实现了社会进步和城市繁荣。

马尔克斯单独跟随父亲来到巴兰基亚开药店,然后做好准备让全家搬来。父亲从小自学成材,然后考取了行医执照,是马尔克斯见过读书最多、最杂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每当日子过得一筹莫展时,父亲就会躲进房间读书。

马尔克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导就是:日子好坏都要过,要不卑不亢。

独处时,父亲当马尔克斯是大人一样对待,他们畅谈各自读过和想读的书,还从市场上淘来一大堆的连环画,周日还允许他去剧院看早场电影。除了在外公外婆家受到的文学启蒙,父亲对于阅读的热爱也更深地影响了马尔克斯。

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太好,等到全家团圆之后,日子却越发艰难起来。新药店亏得一塌糊涂,父亲又扔下怀孕的母亲和一大帮孩子,收拾行李去偏远的村庄淘金。

父亲的离开让马尔克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多爱他。也是身为家中长子的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得负起责任,完成父亲的嘱托。

那段捉襟见肘的日子,让他和弟弟妹妹早早地懂事了。但最难的是他,因为家里所有的事都需要他出头露面。他永远也忘不了要向别人开口借钱时的痛苦。最难熬的那几个月,甚至全靠舅舅接济。

虽然穷得揭不开锅,但马尔克斯却对母亲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从母亲身上看到了面对逆境誓死抗争的态度。在穷途末路时,母亲总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种乐观和坚强也正是外婆所具有的品质。

就算贫穷压得一家人不能动弹,他们也不去别人家倒苦水。母亲说:“穷人的眼睛里都写着‘穷’字。”即使掏空家底,妈妈也要让马尔克斯报名继续上小学。

马尔克斯如鱼得水地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其中《金银岛》和《基督山伯爵》成了他坎坷岁月中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这两本书,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百读不厌的书才值得去读。

每逢假期,他就去印刷厂打工。母亲允许他花薪水买《新闻报》的增刊,因为上面刊登了很多的连环画。马尔克斯先学着画,再试着独立将故事编下去。他的作品成功地引起了一些大人的兴趣,马尔克斯便将这些作品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了他们。

这是马尔克斯第一次靠自己的才华挣钱,虽然微薄,但却是一次非常可贵的尝试,仿佛预示了他这一生必然要走的作家之路。

他帮别人刷油漆,挣点小钱贴补家用,还在电影院附近画海报,报酬是每周能进电影院看两三次精彩的枪战动作片。

正是这种难以想像的贫穷生活,激起了马尔克斯对知识的渴求,他就像个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他能接触到的一切东西。

马尔克斯十分清楚,读书能够让他明理。因此,在那些有笑声有泪水的日子里,哪怕饿着肚子,他也从不逃学。

马尔克斯从来不认为父亲的离开是不负责任,这恰恰证明了父亲和母亲的默契常在,总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知道妈妈能应付绝望,更能应付恐惧,而这也是他们能活下来的秘诀。

但在一天半夜接到父亲的电话时,母亲卸下所有坚强的伪装,哭成了泪人。

是怎样的深情,才能让母亲从声音里都能判断出父亲瘦了?在母亲的命令下,一个礼拜不到,父亲就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没过两天,父亲就决定要去苏克雷开连锁药店。苏克雷恬静怡人,繁荣富庶,从巴兰基亚行船需一个昼夜。

于是,在母亲第八次怀孕的时候,他们又举家搬迁到了苏克雷。这是一座充满自由气息的海滨城市,这里没有汽车,出门全靠坐船和走路,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满街疯玩。

还没等他玩够,父母就决定让他回巴兰基亚念中学。那所中学是加勒比要求最严格、收费最昂贵的中学之一,马尔克斯不知道父母哪儿来这么多钱送他上学。只是在对他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从来没有犹豫过。

十三岁第一次远离家人去上学,他既憧憬又害怕。但是,只要有灯,他就能一直不停地看书。

来到圣若瑟中学,马尔克斯很快就显露出他的文学和绘画才能,得了一个“诗人”的名号。他过目成诵,写的打油诗被二年级的教务长发在了校刊上。严格来说,这些儿时的诗作正是他的处女作。

他能背出哥伦比亚所有脍炙人口的诗作,看书占据了他的业余时间和几乎所有的课堂时间,他在课堂上明目张胆地把书放在膝盖上读,老师却宽容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在合唱团当领唱,画讽刺漫画,朗诵诗歌,就是不学习。

跟学长交流是他的爱好,因此,即使年事已高,他也会觉得自己是聚会中最年轻的那一个人。

耶稣会的神父们上课时一本正经,下课后则判若两人,会迫不及待地把课上不能教但又特别想教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多亏那些课外知识,使马尔克斯在学年末得了一大堆奖章。

他还跟校长聊过几次,校长选择的话题、大胆的解释,都让马尔克斯坚信,校长当他是大人。不能不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圣若瑟中学,马尔克斯都得到了最宽容的对待,他的天性得到了最好的滋养。

等到马尔克斯第一个假期回到家时,家里多了新成员,是父亲婚前的私生子和私生女。母亲又生了个弟弟,父亲的诊所生意爆满,无论是生意,还是家里,都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那个假期,父亲突发奇想,派他去妓院去收几笔帐。没想到这次收帐,竟然促成了马尔克斯由男孩到男人的转变,他将自己第一次性爱经历留在了妓院。

这次经历在他体内激起无限活力,青春荷尔蒙的旺盛分泌,使他回到校园后,脾气变得十分古怪。

没有人知道他怎么了,除了他的哥哥,父亲的私生子。哥哥想到的办法是:介绍许多红粉知己给他认识。

在巴兰基亚,没人管束的马尔克斯非常自由,他甚至认识了一名有夫之妇玛蒂娜,每周六都要跟她约会。

玛蒂娜不但是他的情人,还帮助无心念书的马尔克斯补习功课。在玛蒂娜的帮助下,马尔克斯在年超过年级第一,获得优秀奖章及各种荣誉。

在下一个假期来临时,玛蒂娜却向他提出了分手。她建议马尔克斯去别的地方念书,因为他们的故事只是漫长生命的一段过往,最终要分开,走回各自的人生轨道。

玛蒂娜领着马尔克斯走过现实生活的沟沟坎坎,走过青涩的少年时光,像领着一匹披着羊皮的小狼。马尔克斯别无选择,含泪与她分手,决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在这本书中,马尔克斯毫不避讳自己年少时的荒唐经历。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都会有一些永生铭记的日子,这些日子或幸福或痛苦,或喜悦或忧伤,或闪亮或暗淡,但都影响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也是他真实人生的组成部分。

这就是真实的马尔克斯,不掩饰,不做作,不虚伪。

离开了圣若瑟中学,马尔克斯在苏克雷度过了很关键的一年。他靠写诗进入了公众视野,写儿童剧,参加慈善义卖,甚至帮竞选市政官员的人撰写演讲稿,忙得不亦乐乎。他的才华令父亲对他另眼相看,他成了父母的骄傲。

父母决定,送他去波哥大继续念书。于是,马尔克斯再次伤感地告别家人,踏上了去波哥大的轮船。

在那个远离父母的陌生城市,马尔克斯又将迎来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

上期回顾:

《活着为了讲述》精读第2天: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领读人:文叶儿,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传我情。愿做一个墨香女子,在书本和文字的熏陶下,于尘世中获得一份安静和从容。

主播:语盈,网媒记者,电台主播,“我就是要这世界上有一束光是为我而打”。

责编:香樟、胡杨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年读书打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