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邹德萍,江苏射阳人,笔名邹文、田萍、苏北、林海仁等,江苏省盐城市作协会员,长期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市场报》、《农民日报》、《中华魂》、《炎黄春秋》、《世纪风采》、《情系中华》、《新华日报》、《广州日报》、《吉林日报》、《广西日报》、《今晚报》等全国主流及省市报纸杂志发表新闻、散文、杂文、小小说、透视等各类作品百万多字,获得省市新闻奖50多项,其他奖项30多次。
饼店又开张(散文)
文/邹德萍(江苏射阳)
宅了一段时日,韭菜饼店终于又开张了,当仇老板把这消息告诉我时,我真的很开心,我的味蕾被立刻唤醒,仿佛又闻到那久违的韭菜饼香。正如儿时歌谣所唱:韭菜青,韭菜香,做馅夹在饼中间,咬上一口滿腮帮,两天不吃馋得慌。
小仇45岁,中等汉子,单亲家庭带着儿子。原来在滨海老家种几亩地维持生活,闲时做短工挣点活钱,儿子念书,他感到生活压力大了,为未来计划,看中了做小吃,学个烂面手艺,投入少,来钱快,时间灵活,接送孩子方便。当把想法告诉父亲和哥哥时,他们都支持。拜师学了一个多月,倾其所有,买了电烤锅、铰面机、电子秤,做了不锈钢案板,还购了锅碗具、蒸笼等等,父子俩来到邻县县城租房开业,当起了小老板。早上卖粥,下午专门做韭菜饼。我第一次吃了他的韭菜饼,就觉得甜咸适中,好像找到久违的那个味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我至今也没搞懂,反正几天不吃就馋了这口,时间长了彼此就熟悉,成了无障碍的忘年交。
只有眼见为实,当初我对小仇饼店也进行过明查暗访的,从他买的青菜、韭菜、萝卜,包括酵母粉、食用油等,都逐一查问过,专门看了摘菜、分拣、洗烫、切碎、拌料、调味全过程,有几个固定的附近刨园人,为饼店轮流送青货,确保新鲜真材实料。门点也被社区选定为“老年人助餐点”。
我上班要经过几家饼店,买了韭菜饼作比较,小仇做的韭菜饼,两面烤出饼粑,两次用油水刷饼面,馅内饼饼看见鸡蛋花,外黄内绿,绵软香爽,老少皆宜;而干炕的韭菜饼,饼粑又硬又厚,牙口差的人下咽还要小心,吃时掉粉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嘛。不知咋的从此便与饼店结了口缘,十几年过去了,这个算不算乡愁?
春节后又开业那天,看时间估计门点生意近尾声,小仇说的节后第一天,少做点儿,防止卖不了浪费可惜。我晓得,过夜的韭菜饼他从来不卖,万一剩了就白送人吃,多年如此。作为好友,我也吃过这种“免费饼”,我坚持把钱,他坚决不收,有时实在不忍心吃白食,我就假借散步机会选择要到最后晚市了才去门点看看,如果剩几个饼的,我都掏钱买走,心里倒感到欣慰与踏实。
是的,像小仇这样自主就业的人,生活是不容易的,但他乐观,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近几年,不断传来好消息,孩子上了高职专本连读,按揭买了中套房子正在装修,老父亲身体稳定下来,也有热心人开始关心他个人的事了。用小仇的话说,“国家好,我才好,应该会越来越好”。我对此深深理解,看着他一路风雨走来的。
“去吃韭菜饼啊!”我叫上夫人,刚走到半路上,手机响了两声,我掏看是小仇发的信息:对不起,给你留的韭菜饼,被工地上人刚好一次买了,留给你人家不够数,明天补。今年小本生意可能要难做些,开市一饼没剩,也是个好的彩头啊,心里替他高兴。
我们继续跑去饼店,毕竟几十天没见了,上门道个喜,开业大吉!韭菜饼明天还有。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家声(阳光灿烂),江苏泗洪人,为中国酒业协会酒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末学习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爱的旋流》、散文集《杯中日月》、文集《宿迁酒歌》。
顾问:凌峰
编委:杨增勤徐永群颜玉华谷将邱玲娜王甫海
总编:严伍
主编:许尚明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文学读物,常年面向文学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原创首发,拒绝同时投送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