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阅读一分钟,收获不止一本书!
好书推荐
《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
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平台出版的《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得到红学及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可。我们先后在《今晚报》刊登十位责编:李海波、安耀东、张冠玉、高源、李叶、卢媛媛、李小娟、徐家春、阴海燕、李婧的书评文章,从编辑角度分享书中精妙。
从3月22日起,《天津日报》“满庭芳”版每周一、二刊出本套丛书作者和读者的文章15篇,依次是:滕云、陈洪、孙爱霞、赵建忠、张庆善、吕启祥、宁宗一、孙玉蓉、林骅、宋健、许映明、刘雨昕、朱锐泉、林海清、赵建忠,以专家视角权威解读书中奥义!
3月29日《天津日报》刊登孙爱霞的《史论结合的红学新著──读〈畸轩谭红〉》,在此转载,供各位读者欣赏。
《天津日报》是中共天津市委机关报,创刊于年1月17日。《天津日报》日发行量达38万份,平均每期阅读人数万,报纸受欢迎程度极高,成为全国省级党委机关报改革的先锋。《天津日报》年3月29日刊史论结合的红学新著──读《畸轩谭红》孙爱霞
《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共收十部著作,诚如总序言所概括的:论丛“是对天津地区《红楼梦》与古典小说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基本代表了天津该领域学人研究的总体水平,反映出天津《红楼梦》与古典小说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努力方向”。这套丛书的主编系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赵建忠,但他并不是学界常见的徒挂空名,而是以自己的研究实绩《畸轩谭红》加入这套论丛。此书共分四个专题:一、红学新史迹,二、红学新观点,三、红学新文献,四、红学新视角。为方便读者明了红学发展史的轮廓概貌、脉络流变,《畸轩谭红》书末附录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史事系年”。本文分别选择各专题中有特色的文章进行评论。
《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评范式的转换》系《畸轩谭红》中的开篇之作。作者认为:“红学能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独占鳌头、领尽风骚且受到国际汉学界瞩目,是和这一学科的现实参与意识分不开的。”文章以近代中国的三次社会转型为参照,具体指出《红楼梦》研究方面,无论蔡元培从事的红学索隐,还是胡适以《红楼梦》为载体从事的“科学”考证,都是当时的舆论热点或集体无意识导致,是第一次社会转型的产物;第二次社会转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具体到《红楼梦》研究方面,则是“社会历史批评派”红学因与主流意识形态合拍,遂取代新、旧两派红学而一枝独秀。第三次社会转型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具体到对红学研究的影响而言,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红学新格局。
作者进而在《红学史模式转型与建构的学术意义》一文中指出:“传统的红学史研究模式不外乎以历史分期为本位、红学人物为本位、方法论为本位、国别红学为本位等,研究者从各自的视角总结了其视野所及之红学,但多少都出现了由材料和方法所带来的缺陷及阐释盲点,难以把握《红楼梦》被读者接受的真正脉络。通过对红学史既有模式盲点的剖析进而探索建构新模式,是实现学术增长的有效途径。”史论结合的特色,体现出“红学新史迹”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
最能体现作者红学新观点的,是《〈红楼梦〉作者问题的新探索:“家族累积说”》一文。将《红楼梦》的著作权判归给曹雪芹,到目前为止虽然是个矛盾最少、因而也更能被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结论,但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在研究曹雪芹生卒年代与《红楼梦》成书过程的逻辑关系、《红楼梦》诞生中的文化语境时,研究者很明显感到存在颇多症结,尤其是《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难以得到全面合理的解释,而那些症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深入研究《红楼梦》的困扰。赵建忠在承认曹雪芹拥有对《红楼梦》“著作权”的前提下,提出《红楼梦》作者的新命题“家族累积说”,试图对《红楼梦》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这个新命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对曹雪芹创作直接、间接的可能影响,对《红楼梦》成书过程作整体和宏观上的全面考察,这与否定曹雪芹的主体创造、或否定其对《红楼梦》拥有的“著作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将《红楼梦》成书情况放到我国文史长河中去考察,会发现同类的创作现象。
红学新文献,主要集中在《红楼梦》续书的挖掘方面。由于《红楼梦》这部名著具有的召唤性,改写续编的空间很大。早在年,赵建忠出版了《红楼梦续书研究》专著,在拥挤的红学界填补了一项空白,因此而一举成名。此后他继续发掘,收入《畸轩谭红》中的《红学史上首部续书〈红楼梦〉作者考辨》《新发现的清人〈红楼梦〉文献之考释》《新发现的〈红楼觉梦〉及张船山文献叙录》《新发现的〈红楼梦〉续书及相关文献考辨》《〈红楼梦〉续书的最新统计、类型分梳及创作缘起》等文章,正是新的收获。正是在这些新发现文献的基础上,赵建忠对早年《红楼梦续书研究》修订,近年又出版了《红楼梦续书考辨》专著。红学史家郭豫适曾对赵建忠《红楼梦》续书研究工作有过高度评价,认为该著同其他古代小说续书专著一道,共同“对新时期的续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红楼梦》续书研究相联系,收入《畸轩谭红》中“红学新视角”专题的《“非经典阅读理论”在〈红楼梦〉续书研究中的尝试》,系赵建忠为张云《谁能炼石补苍天:清代红楼梦续书研究》专著写的书评。以往对《红楼梦》续书采取蔑视的阅读态度,“非经典阅读”理论的提出对阅读其他非经典小说具有普适性。此外,本专题还侧重收录了一组从新视角研究《红楼梦》仿作的文章:《仿红作品〈儿女英雄传〉的“崇武尚侠”集体无意识》《仿红系列作品“狭邪小说”的多重意蕴》《仿红作品〈新红楼梦〉〈风月鉴〉透视》。体现“红学新视角”的,还有大观园课题的探索。近年来叙事学中新兴的“庭院叙事”模式,又以新的学术话语将这个课题激活。《大观园“原型”探索及〈红楼梦〉研究中的两种思路》,正是作者对大观园问题研究、思考的产物。还有《〈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当代继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