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练太极拳应保持怎样的身态 [复制链接]

1#

练太极拳应保持怎样的身态

作者马权友

练太极拳应保持怎么的身态,也就是说怎样练拳才为妙?有的强调松,有的强度沉,有的强调轻,有的强调用意不用力等等,这些都对,之所以认识不同,只不过是处于练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和所处的功夫层次不同而已。放松是必须的,有了放松,才会有沉,沉极必轻,轻才能真正体会到“用意不用力”的拳中美妙。而这中美妙却表现出行拳的身态规律,这便是:轻而不浮,脚下有根;沉而不滞,沉中有活;开合适度,张中有弛;虚实分明,实有弹性。

一、轻而不浮,脚下有根

有人说,起步轻如鸿毛,迈步如猫行,如履薄冰。这种行拳神态听着就美妙,脑海立码浮现太空行走的身态。如真能如此行拳,则是太极高手高水平的表现。要明确,这种行拳身态不是一般太极拳爱好者所能及的,初学者更达不到。每每见到有人练太极之人轻轻地、软软地练太极拳,看着动作屁轻屁轻的,劲浮在地皮上,觉得一扒拉就倒。而这种轻跟如履薄冰的轻有本质区别。如履薄冰的轻是通过放松练拳,先有了沉,沉经过量的积累,脚下产根劲,地返力上身后形成整劲,整劲行拳,用意不用力后反倒轻。这种整劲的轻是稳,是轻中有沉,沉中有轻,正所谓:“轻而不浮,脚下生根,落地有声。”

二、沉而不滞,沉中有活

多年前,我见过两人酒后打架,印象很深。一个是平时好打架之人,另一个是平时好练武之人,两人交手,练武之人吃亏了。为什么练武之人反倒吃亏?是因为练武之人上来低身拉架,虽身沉稳,架势好,但身沉而滞,脚法不灵活,而打架之人却手脚快,无招无势,连蹿带蹦,上前就打,占了优势。看来,沉稳是好,但沉中要有灵活。实战脚要活,打拳腰要活。俗话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平时,练拳过多是对架势和劲力的练习,从中得到身心健康,对防身运用还有待发挥。为什么有的人练太极拳很漂亮,比赛也能拿大奖,但一提实用,就摇头说是为养生。其实功夫上身后离实战只差一步之遥,那是是活一下步。如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护心拳”动作时是固定步打右小臂靠,而我教徒弟时,一是告诉其常规固定练法,二是把我马权友的活步练法传授大家,以便养成上步欺中门的跃跃欲试的实战意识。这样,同样能养生,但不论是实战意识,还是劲力发挥都更加完美。打拳时,在下盘沉稳的基础上,腰胯能活,便可拳走如行云流水,发劲似金狮抖毛。

三、开合适度,张中有弛

太极拳讲究开合,大开大合,舒展大方,但要注意开合适度,有张有弛。我们不彷拿皮筋来说明。我们打太极拳常说运劲如抽丝,是指两臂运行要有粘度,就好像两手有漆粘着或有皮筋拴着,想走,走着有阻力,走大了不行,因皮筋抻着,打开要有回合。如果有打开,却没有合,就如皮筋老化失效或断了。开大了往往是不能含胸拔背的表现,易腆胸塌陷后腰。这样,内气不易下沉,对养生不利;实战大本营胸部敝开,缺乏防守,而且内气不沉,内劲不扎根,下盘空虚。太极拳开合做的好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以腰带臂,用腰驱动行拳,必能增加动作的开合粘稠度;二是开合配合呼吸,开吸合呼,大开大合便是深呼吸。练太极拳时如果动作配合呼吸,就能控制动作开合度。吸气到头,动作开停,呼气到头,动作合停,一张一弛。

四、虚实分明,实有弹性

练太极拳时,虚实分明很关键,动作实中有弹性更有秘密可言。王宗岳《太极拳论》就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是指接来力而言,舍己从人,你重我虚化,你虚我追击。练太极拳讲虚实是动作劲力的需要,行拳中重心要偏向一头,两腿不能双重心。否则脚不扎根,劲浮地皮上。太极拳有腾挪跳跃动作,如果双脚同时落地,就觉落地不稳,身感无力。当你真正明白虚实分明时,你就不会再去稀里糊涂模仿网上视频了,原以为挺好,却是双重,既使视频是名人所为。在虚实分明上,我强调实中有弹性,也就是实的动作要有贯性,动作要有悠荡劲。如我马权友在教徒弟做下势动作时,常常提示大家,身体下沉后,定势时间不要过长,身体要靠下沉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顺势而起,感觉腿上有弹性。而做手上发劲动作时,重心实的一侧的肘或手要发出抖弹力,要有打着东西后的反弹劲。

总之,练太极拳如果找准了合理的身态,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拳会越练越好,越练越上瘾,健康养生成必然。(文/马权友)

马权友,天津市宁河区人,大学文化,全国公安文联作家会员、天津作家会员、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王西安,至今已习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内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摘金夺银,多次在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上发表有关太极拳论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天津滨海电视台、宁河电视台、《今晚报》、《渤海早报》、《天津政法报》、《渤海时报》、北方网等媒体曾报道了马权友传授太极拳的事迹。

传授太极拳:

马权友

马权友

马权友太极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