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译者百岁杨苡女儿赵蘅她是呼啸而来的奇女子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谦德文化讲堂转眼妈妈百岁了。每每我很得意地告诉朋友们,我妈九十九了,都会得到一声这样的惊叹:“是吗,那太厉害了!”还有的羡慕不已说:“赵蘅,你还有妈妈啊,好幸福!”那当然了,这种幸福感伴随了我一生。▲昨天杨苡在南京家中,百朵红玫瑰为老诗人邵燕祥夫妇所赠百岁妈妈近况百岁的妈妈记忆力超群,还能记得她童年时许多趣事。在家里请的私塾先生教课时,她如何让小猫去捉弄老师;军阀混战,她慌忙离开学校,把可怜的小黑蚕落在教室里的事;从天津天祥市坊买的法国制造的小洋娃娃是金黄披肩发、“浑身闪着蓝色的光彩”。▲还是小少女的妈妈在天津她更清楚地记得怎样牵着哥哥的手去逛书店唱片店,她点什么书,哥哥都给她买,还帮她挑选他认为最合适小妹读的书。哥哥要留学去了,最舍不得一条叫小花的狗,就留给她来养。她唯一抱小狗的照片,是在屋顶圆形的碎石子铺地的晾台上,哥哥用柯达方盒子拍的呢。近日天津《今晚报》刊登她一整版的回忆中西女校的文章,那是从八岁到十八岁,她这一生最快乐的时期。她写了《我的三个语文老师》《我喜欢作文》等,她的笔下,这位“国文老师范绍韩先生用《十九只箭》的作文集激励着我们互相关心、彼此帮助,永远珍惜那美好的汲取知识的青春时代”。她还回忆了同学们毕业时为她们的班色、班服、班歌以及毕业典礼颇费了心思。妈妈曾经回忆,她们的班歌曲调是用Flotow的歌剧(玛尔塔)中的咏叹调《像一道阳光》,歌词是我姨妈敏如写的,而姨妈那班的班歌歌词又是我舅舅杨宪益所作。我妈这班还坚持用中文演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送给她母校的礼物是“将漂亮的旗杆竖立在一个很像样的水泥平台上,我们希望它永远飘扬着祖国的国旗!”那时候,“我们心中永远燃烧着团结之情及爱国主义精神!”诚实、立志、有抱负、爱国、不虚度一生,这是中西文化留给她一生的遗产。说起这些往事,妈妈的眼神还会像小女生一样清澈明亮。▲外婆和妈妈在天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近一百年丰富的经历能留下的影像,对于一般人来讲少之又少。有天我对妈妈说,你可以算中国老太太里存有这么多老照片唯一的了。可她还是不开心,因为我爸爸赵瑞蕻当年出于运动恐惧烧了不少她的老照片和纪念物。爸爸生前我劝过他:“爸,你就写篇文章反省一下,向妈道个歉,免得她老埋怨你。”爸说是啊是啊,会写的,可没等他写出来,人就走了。爸爸走后这十九年,妈妈病过几次,总的来说过得蛮好。每回见她,我们都越来越老,她却好像被时间凝固一般,定格在那里。杨家人特有的白皙肤色,聪慧,和舅舅一样不戴花镜。兄妹仨都聪慧过人,极有口才,妈妈更像外婆,说话还有点尖刻。九十多了仍然端得动水壶给客人倒水,然后叨叨说,我的女儿,从来是迟钝的。▲妈妈的小院妈妈每天早上必须读报,雷打不动。她喜欢看晚报社会新闻,是典型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甚至留意报上的日用品优惠广告,然后派遣她称之为生活助理的小陈去买。赶上我在,她更愿意我去,她相信我的审美。去年秋天,我买回她看中的老人厚底鞋,她试穿后得意极了,把腿跷得老高,和小陈脚上的那双比美,那种孩子般的笑可爱极了。这些年妈妈越来越喜欢清静,来人多了她很烦,甚至有时我们做儿女的去看她,头三天还行,时间一长,人多叽叽喳喳,难免生出点摩擦,她就说你们最好都别来。说归说,来了人,她喜欢的人,她还是很能聊天,一坐几个钟头,她称作小友的都爱听妈妈讲故事,有些民国旧事重复好几遍,他们还是爱听。狭窄的客厅,有时被挤得满满当当。一面墙的书柜玻璃里摆满了妈妈一生最敬爱最在乎的人的照片:巴金、沈从文、杨宪益……熟人的屁股就是沉,有的上午来了,中午吃碗小陈拿手的炸酱面,下午还接着聊。有时候,妈妈腰疼了进屋躺一会儿,他们在客厅继续谈天说地,人家说了,呆在杨先生这里就是放松、舒服。▲妈妈聊天的样子(年)每天晚上是妈妈和小陈享受电视的时光,她们什么电视剧都看,《山楂树之恋》《中国式关系》《麻雀》《咱们相爱吧》《白鹿原》《小别离》《遥远的距离》……要问哪个演员演什么,我妈说这得问小陈。只是小陈不爱看译制片,妈妈就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经典名著改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林肯》《简·爱》《诺丁山》。她还会“遥控”我和她一南一北同时欣赏,包括央视6频道的佳片有约,往往这时间,小陈回家过周末了。小陈不在身边,妈妈也能自理,热饭、洗漱,还喜欢清点她的存物。晚年的妈妈还喜欢理财。孙中山诞辰年之际,妈妈带着小陈亲自去银行买了孙中山纪念币,五元一枚,她一口气买了十枚,说要送给她的孩子们,就是好玩。如今百岁妈妈也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