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老太:谢谢你,介绍了我们赵家,尽管材料不够翔实。华安街,现在这里建起了南市大都会,早就夷为平地了。只是那些善良的人们还没忘记赵家冰窖,但他们还没听说过,赵家私下里资助了五四运动,资助了周总理那群人法国勤工俭学,更不知俺九爷不仅是觉悟社成员“9号”,还是一位在法入*的中国共产*早期的*员。
.
春日景和:感谢作者,更正一下,“冰窖赵家大院”正门是住宅,左边是祠堂,右边和祠堂相称是戏楼,谭鑫培,杨小楼都来演过戏。解放后改为住宅。我是赵家后人。
.
zbs:我与写评论的刘士瑶是六零年毕业于甘肃路小学的同学。小时住的也不远。65年我去新疆后每年还有联系,“文革”后到他高家大院“婚房”去过一次。由于多种原因,我终与天津渐行渐远,失去联系几十年!去年金秋,我有位在津居住的老友王连信见《今晚报》上寻找老同学的信息中与我姓名相符,遂将联系方式转告于我。经确认,我急忙返京,才有了去年赴津“同学会”上“会同学”的经历!诸多同学老来相聚,实在惊喜。不想今年又在“南市记忆”中再次相见!通过共同回忆,使失去的“三不管”在年轻人的记忆中变的更加鲜活、更加立体起来!——张保生
.
刘士瑶:再说南市,我的“婚房”,我的家70年代初,花元钱买的福安大街新兴胡同7号三级跳坑的“婚房”,经简单“装修”:墙壁刷白灰,地面“砸焦子”,就是炉灰焦子+白灰+少量水泥+水搅拌后摊在地面,砸实抹平。这种做法便宜省钱,但质量远不如真正的水泥地面!有了上次家里没人导致雨水进屋的教训,我和老伴做足了“防汛抗灾”的准备。那是8月中旬的一天,从夜里雨就下个不停,我们把木菜板固定在门框上,四周用布条塞严。雨不停,院内出现积水,很快,积水漫过台阶和门坎。挡板发挥了作用,我们欣喜,庆幸。挡板发挥作用几个小时后,更大的灾难发生了:院里积水不退,在水压的作用下,屋里炉灰焦子地面竟出现了多处裂口并冒出水来,现实版的“趵突泉”出现在我家。天啊!积水很快没过脚面,我俩举足无措,欲哭无泪呀!(挡板已失去意义)幸好邻居,同事陈兄协助,向唯一的制高点~~立柜顶转移物品,并无奈地向单位汇报,请求援助,当晚,单位把我们临时安置在职工宿舍。几十年过去了,这段惊险心酸的经历,久久环绕心间。退休啦,如今衣食无忧,宽屋大炕,珍惜这幸福时光吧!
.
崔媛:感谢作者留下这里的一切。让我们又能回到儿时的回忆。
.
FUGUIFILM???:看到天津记忆关于南市的文章时就已经更新到接近尾声部分了,特别感谢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