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父老乡亲们,广播君有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大家:不知不觉中,天津地铁1号线已经陪伴我们整整十年了!
天津地铁1号线是在老地铁7.4公里基础上南伸北延形成的,线路全长26.2公里,年开工改造,历时4年于年6月12日开通试运营。
1号线南起双林、北至刘园,是纵贯市区南北走向的主干线。它横跨津南区、河西区、和平区、南开区、红桥区、北辰区,途经西南角、滨江道、小白楼、南楼等主要的中心商业区,西横堤、本溪路、丁字沽、下瓦房、南楼、尖山、小海地等新老居住区,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民公园等大型文化娱乐场所,以及城市副中心铁路交通枢纽天津西站。设22个地铁车站。
试运营初期,1号线每天运营时间为9时至16时,最短行车间隔15分钟。
(年3月24日,首批观光新地铁的市民在候车)
(当日,天津地铁一号线免费接待市民首乘)
(天津地铁一号线重新运营参观券)
(年6月12日,乘客乘坐天津地铁列车)
(年6月12日,列车运行信息)
10年间,天津地铁1号线已:
成功延点10次;
实现安全运营天;
日客流量由1.23万人次上升到30万人次;
累计安全运送乘客近6亿人次;
共开行列车85.15万列次;
开行里程.96万列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运行达圈,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59倍!
提到1号线,就不得不提南起和平区新华路、北至红桥区西站的天津“老地铁”。天津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地铁了,而且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酝酿一条地下战备堡垒
在那个反帝反修、备战备荒的特殊年代,全国人民紧张有序地做着“深挖洞、广积粮”的准备。天津作为京畿锁钥和重要工业基地,人防工程从街到巷纵横交错,甚至每个院落、每个家庭都挖有“防空洞”,玻璃上还粘有“米”字纸条。只要防空警报一响,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钻进简陋的防空洞。
为保证战时需要,当时天津市研究决定,效仿首都北京在地下修建一条铁路作为地下战备堡垒:建设一条保障性强、防御性高的掩蔽洞体和疏散通道,并与各区人防工程相连,战时用于疏散人员,平时用作轨道交通,平战结合,尤其要保障指挥中枢的安全及转移。同时战备通道的作用还要兼备市政府联接国铁干线的地下连廊。为此,选定了距市政府不远的一条脏臭的河道——天津历史上出于防御需要挖就的墙子河。这样做,可利用废河床减少土方采挖量,增快进度;同时还能改造“龙须沟”形成地上交通干线。
决策在年4月7日形成,出于战备的保密性,最初命名为“墙子河改造工程”,简称“”。
全民奋战修建地铁
年6月5日工程正式破土,由此拉开了天津地铁修建工程的大幕!
如今的盾构机在地下数十米作业丝毫不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然而在那个挖掘机和铲土机都没有的年代,修筑洞体,只能是“开天窗”式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当时,市内各区均成立了“”分指挥部,除由市政公司和“六建”公司抽调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土建主要靠群众义务劳动。各系统职工、大专院校学生和机关干部积极响应、主动参战。
后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开工,到年3月组建地铁工程公司之前的33个月间,全市群众共参加义务劳动万个工日。平均每天都有近五千人参加义务奋战,最高峰时多达上万人。当年的南京路非常狭窄,上海道也仅是部分路段畅通,之间夹着的脏臭的墙子河的河床上,车似梭、人如蚁,热火朝天,动人心魄的劳动情景,至今令曾经的参战者唏嘘不已!
那个时候的人们对地铁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全国只有北京初建并不成熟的一小段洞体,没有丁点的模板示范可借鉴,所有规划设计全都停留在想象之中。年,工程指挥部邀市公用局共同研究设计方案时,一些有轨电车的司机和调度当场表态:“‘地下铁路’简单。不就是大伙努努力,把有轨电车搬到地底下开吗?”
事实上,地铁绝不是把有轨电车搬到地底下就能照开那么简单,需要非常专业的设计。譬如,车体高速行进,对轨道或洞体及弯道的冲击甚至形成的风阻,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安全系数。还有,通风怎么考虑,高压电缆如何敷设,通讯系统、信号设备怎样安装……都是极专业的问题。建设者们硬是靠着自信和顽强,查找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资料,边学边悟、边试边干。竟在年1月奇迹般地建成新华路至海光寺段3.6公里地铁线路,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条建成的地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最宽的马路曾被命名“胜利路”,则是缘于它的地下建有备战“长城”,即是对地铁工程胜利建成的寓意和纪念!当其宽度渐被许多路远远超越,再加上11年后又复称南京路,“胜利路”这个充满时代寓意的名字也就渐渐消逝在繁华里,而变得更加鲜为人知。
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考验
当年,地铁临时车场设在长江道南丰桥附近,最初的几台电动客车是从北京地铁调拨的,试运以来,一直是单线早晚运营。为了增加车次,实现全日通车,又从长春购进国产DK8A型电动客车六部。电动客车通过铁路运载到距离长江道最近的天拖专用线,从天拖到南丰桥还有几公里路程。如何将这无电无轨的电动客车开进车场?大家集思广益想了个土办法,拼装几段能够移动的整体轨排,组织数十名人员绳拉杠拨、手推膀拥,牵动车体往前走一段,再拆下后面的轨排铺到前面,这段不算太长的路程竟然靠人力“开”了好几个晚上。由此记录下了这一前赴后继的艰苦历程!
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天津也遭受重创,经勘查地铁洞体没有因地震而发生任何损坏,该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意外地得到了考验。年1月,新华路至西南角的5.2公里地铁贯通,实现早晚客流高峰时间进行维护性载客试通车。
年9月,市政府决定把地铁延伸到火车西站。此时施工已经采用日本液压式挖掘机作业,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由于仍采取明渠开挖,洞体两侧防护需要工字钢砸入地下十几米,并在工字钢的凹槽嵌上木板。当时砸工字钢的设备是支架式吊锤(后来改用汽锤),效率极低。为赶进度,巨大的咣咣声几乎不分昼夜。老城厢的旧房本就年久失修,加之又邻近施工点,被震裂了许多处,群众却无私地给予了工程的鼎力支持。得以顺利完成的第三次扩建工程,增设了西北角站和西站,全程达到了7.4公里。年12月28日,天津地铁既有线正式通车。
天津精神的符号
“”这个特别的年代、特殊的代号影响着天津几代人,当年恢宏的建设场面已成为历史。尽管四十六个年头过去,老天津人还清楚地记起新华路和营口道地铁站是两座普通平房建筑,房檐上方有红色楷书的站名,站名上面是当时天津地铁参照铁路又有别于铁路的标识,既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变形的“人”字往下凹,中间嵌进一个天津的缩写字母T,成为那时天津地铁的LOGO。
西南角和西北角地铁站都是圆形建筑;二纬路地铁站由临建改造成一幢八角形独特建筑;海光寺地铁的出口已经有了类似于现在的地铁商业建筑;西站墙上有一巨幅飞天壁画。尤其到了夏季,邻近车站的居民会摇着大蒲扇、圾着拖鞋、领着孩子进入车站乘凉。那时的车票面值也由五分、一角五到三角,而且一个车站一种颜色……
“老地铁”最初设计是从双林站到柳滩站,全长26公里,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到年10月9日停运,共建设7.4公里。在年停运后的转年,天津地铁1号线进行开工改造,直到年开通运行。
据天津第一批地铁司机马建平介绍,从硬件上来看,老地铁没有制冷设备,夏天靠电扇扇风,闷热难受。“每次地铁快进站时,我都打开车窗,让外面凉爽的风猛吹进来,换换空气。”马建平说,老车发电机需要持续发电,噪音极大,此外,车门、动力装置时不时发生故障,维修极为频繁。“门稍微一挤,轮子就掉到槽外面了,每个月都得修两三回。”此外,司机驾车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现在列车先进了,有自动防护、自动驾驶功能。以前开车,需要我们紧盯着信号灯变化,依靠人力判断开车、停车,若一时疏忽没看清信号灯,就会酿成大祸。而现在,当与前车车距达不到安全距离时,车辆就会自动制动。”
从管理上来看,以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没有应急预案。“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年那场大雪。当时,很多骑自行车的市民都改乘地铁回家,看到每趟列车都挤满了人,就临时决定加车。”而现在,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定期培训、演练。此外,还根据客流变化制定发车时刻表,针对节假日等特殊日子,甚至有专门的运营计划,保证乘客出行的顺利。
(参加工作不久的马建平同地铁列车合影)
目前,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工程已全面启动,10座车站全部进场开工。1号线东延线起自地铁1号线终点站双林站,终点至津南区双桥河镇,途经国家会展中心,全长15.86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0座,车辆段1座。截至今年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计划于年完工并开通。
猜你喜欢
时光
你还记得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吗?
盘点
天津人买煎饼果子为嘛自带鸡蛋?
提醒
在天津这些人至少能领元钱!
-END-
编辑
冯晗
综合
城市快报、天津地铁、今晚报、新华社、北方网
天津广播(audiotj)独家出品
欢迎分享转发
转载须注明来源并在文尾加注下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