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29个全国ldquo土地日rdq [复制链接]

1#

“加快将主力*向主阵地挺进”“牢记融合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多出群众喜爱的融合精品”“插上先进技术的翅膀”“培养用好全媒人才”……

9月19日,中宣部在上海召开媒体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借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整体转型的探索实践,交流各地各媒体的经验做法,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一支队伍、两个平台怎么运作?”“记者、编辑职数是如何配置的?”“跨频道选题如何操作?”延安中路号解放日报社19日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央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委宣传部以及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负责同志,部分高校新闻院系专家学者与一线媒体工作者深入交流,大到媒体架构、举措、机制,小到新媒体推送时间和频次,甚至公共空间咖啡厅的设置,都成了大家探究剖析的细节。

近年来,*中央应势之变,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提出全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以及中央、地方多家媒体开展实践与探索,成为此次中宣部媒体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上交流探讨的案例。“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主流媒体正发生着蜕变。”与会人员表示,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加快“主力*”进*“主阵地”的步伐——将最核心的生产力放到最活跃的互联网生产线上。

必须打好“自我革命”这一仗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屡屡被与会者提及。

“融合发展是一次媒体的自我革命,我们必须打好这一仗。”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说,主流媒体转型进入互联网,不是退守孤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而是开辟新战场的“诺曼底登陆”。

在卢新宁看来,加快融合步伐,要走出“报纸正规*”与“网络预备役”的误区,将专业人才向主阵地汇集,要摒除“报纸主业”和“网络副业”的偏见,将优质内容向主阵地汇集,要告别“报纸示范田”和“网络自留地”的旧习,将主流价值向主阵地汇集。

宁愿融合移动“死”,不愿“纸”望苟且生——中国青年报*委书记、总编辑张坤道出了许多媒体深度融合的决心。他同时认为,深度融合不能忘记初心使命,需要努力在“守正”中“创新”,将意识形态责任制贯彻落实执行得更严更实。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认为,媒体深度融合是中央面对新形势所作出的顶层设计,体现了时代的高度。上海主流媒体作出的探索和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不是一城一域的胜利,它为媒体同行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流媒体融合取得了成绩,然而技术在不断更新、竞争对手在不断进步,“融合和转型没有标准答案,起步有快有慢,路径也不止一条,但融合的方向是明确的——主力*迁移到主阵地上”。

“你就是我”才是深度融合

“上海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探索,让人深受鼓舞和启发。”在上观新闻的融媒体指挥中心,与会者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融媒体指挥中心的新闻策划会。这里相当于一个高效运转的“大脑”,发挥着“中央厨房”的功能,值班副总编和值班长正指挥统筹报社采编资源,策划选题,研判舆情,作出决策。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你就是我”才是深度融合。“通过推进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的改革,互联网这个导致纸媒“断崖式”下跌的‘最大变量’,开始成为报业脱胎换骨的‘最大增量’。上海报业集团*委书记、社长裘新说,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一支队伍打天下”,依托传统媒体中生产优质内容的主体力量,赋予其新要求,新元素。

解放日报的“一支队伍、两个平台”不时被询问运作方式。解放日报社*委书记、社长李芸说,在推进融合改革过程中,报社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将所有采访力量全部迁入上观,一支队伍服务报纸和客户端两个平台,坚持网络优先,在主流舆论阵地上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深度融合的关键就是人的整合,就要让主力*进入主阵地。不少媒体负责人认为,解放日报的“一体化运作”,通过人力资源的反向配置倒逼改革,澎湃放弃传统报纸,致力于深耕互联网领域,看看新闻、界面各有特色,上海主流媒体通过改机制、强技术,释放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力。

不少媒体负责人很关心转型中的绩效考核机制。上海几家主流媒体都突出“采编为宝”,实施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和稿酬考核制度,推动资源向采编人员集中,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这样的改革抓住关键,成效显著。与会者认为,融合改革中,内容建设是根本,机制改革是动力。采编人员有了获得感、成就感,这使得媒体融合改革向纵深推进。

多出群众喜爱的融合精品

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2#

在第29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第2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明确今年活动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增进社会公众对土地资源国情国策的了解,培育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意识。

自然资源部制作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

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有地斯有粮,有粮斯有安。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

多万平方公里,

世界第3位。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不足1.5亩,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山地、丘陵、荒漠、沼泽、草原……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想方设法

充分利用、精耕细作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云南-元阳梯田;

宁夏-塞上江南稻田;

陕西-黄土塬农田;

广西-喀斯特农田;

江苏-垛田;

……

但是,

建设占用、

粗放利用、

灾害损毁、

生态退化

……

严重侵蚀着有限的耕地。

为了华夏儿女的繁衍生息,

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珍惜每一寸土地,

用好每一寸耕地,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全国土地日的由来

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为纪念这一天,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

我国土地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总量多、人均少、地区分布不平衡,可开发后备资源少。

我国土地总面积达到多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15。从大兴安岭经太行山、巫山至湘桂西部山地划一条线,可把全国土地划为东西两半部。在这一条线以东的大部分土地是海拔不到米的平原和丘陵,面积约占全国的1/3,但分布着2/3以上的人口和耕地;以西的大部分土地是海拔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其面积约占全国的2/3,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林区或是干旱和半干旱农业区。土地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且我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3。

我国耕地资源质量水平整体偏低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呈现“三少”,即: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37亩,不足世界平均数的40%,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6、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7、印度的1/2。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优质耕地、高产田仅占耕地总量的30%;2亿亩耕地后备资源中,适宜开垦的仅占40%左右。土地开发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土地资源压力。

除了耕地资源的“三少”之外,我国耕地资源还面临着质量水平偏低的窘境。

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优、高、中、低等地面积比例分别为2.90%、26.59%、52.72%、17.79%。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朱道林认为,也正是由于我们这种耕地质量存在着这种差异,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它的质量不够,那么因此我们的耕地保护的压力还是非常大。

我国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占90.28%;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等9个省,占79.89%;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等10个省,占73.73%;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6个省份,占85.55%。

专家表示,保护耕地重在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条红线,要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行动,遏制耕地退化趋势,提升耕地质量

全国划定15.50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记者还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对永久基本农田国家进行了全面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截至目前实际划定15.50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截至目前,全国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到户各项任务总体完成,全国实际划定15.50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国有划定任务的个县级行政区划定成果%通过省级验收,成果数据库%通过质检复核,划定工作成果已广泛应用。

同时,地方各级*委、政府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明显增强,逐级签订了保护责任书,把保护责任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并设立统一标志,接受社会监督。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市周边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万亩,其中,新划入万亩,城市周边平均保护比例由45%上升到60%。划定后与森林、河流、湖泊、山体、草原等共同形成了城市生态屏障,成为城市开发实体边界,优化了城乡空间格局。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收、征用土地,并给予补偿。除划拨土地外,国家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我国有哪些关于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1、关于土地的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登记办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土地监察暂行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土地调查条例》等。

2、关于土地保护的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四条,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第十九条,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第三十一条,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3、保护基本农田的规定: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饲养,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并且,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4、保护耕地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严格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并且,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来源: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今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