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7届鲁迅文学奖收获中篇李海叔叔 [复制链接]

1#
白癫风如何处理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34533.html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尹学芸中篇小说《李海叔叔》刊载于年第1期《收获》,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李海叔叔(尹学芸)-1《收获》

“我”一家人生活在天津乡下,父亲劳动之余到外地打砖坯子挣钱,认识了一家大厂的八级钳工“右派”李海叔叔,结为兄弟。李海叔叔次到家来,带来了奶香味的糖,从此成了“我们”家乃至整个村子的贵客。“我”把奶糖咬成小块分给小伙伴,描述叔叔一家的天堂般的生活,可是此后每年春节,李海叔叔总是空手而来,从这个贫穷的家里带走他们精心筹措来的粮食豆子瓜果,钱,甚至借来的鸡蛋,久而久之两家的关系终于淡漠了。事实上,除了李海叔叔在国营大厂工作外,他家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李海从“我”家春节后捎走的物资是他们的指望。两家人互相仰望着度过了艰难时期,终于孩子们都各有所成,虽然两家从亲密淡漠到了说不出的尴尬境地,但“我”却从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现了两个家庭的秘密……

作家尹学芸,年8月,湖北神农架,吴越摄影

李海叔叔

尹学芸

是李海提出要与父亲结拜的。父亲觉得自己是粗人,配不上李海叔叔。可李海叔叔说,啥粗人细人,咱哥俩感情好,就是亲人。李海叔叔运气不错,当了三个月的徒弟没怎么干活,三个月后,厂里就把他调了回去,只是降了两级工资。他就是在调回去之前跑到我家拜亲的。父亲说,这也是李海叔叔的主意。李海说,娘没了,爹还在,应该去给爹磕个头。这个爹,指的就是我爷爷。


  李海叔叔第一次来我家之后的许多年,我的大脑里是空白,就像那些岁月从没在我的脑子里走过一样。相似的记忆,总是有相同的场景,年复一年几乎都没有变化。李海叔叔每年都是正月初一来我家拜年。他工作的地方,是承德西部,家则在承德东部的一个深山区,紧临那条武烈河。从家到松山煤矿,或是到我家,是同等的距离,几乎都是一两百里的路程。春节放了年假,叔叔从煤矿骑车回家,在家过了年,再骑车来我家拜年。不是三年两年,甚至不是十年八年,一晃就坚持了二十多年。这样一份情感,想不珍贵也难。


  初一下午三四点钟,父亲穿着簇新的衣褂,晃着肩膀攀上了河堤。我们这一条街的人都知道,父亲是去接叔叔了。我家到河堤大约有五十米,但到远处的大桥,大约有一公里。父亲不会一直走到桥头,而是在离桥三四十米的拐弯处,来回溜达。我们猜,父亲这样做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焦灼,他不愿意让叔叔看到他等候已久的样子。从早晨到现在,父亲都没怎么好好吃饭。他这一整天都因激动显得坐卧不宁。而这时候的家里,姐姐一准在擀面,母亲一准在烧火。大锅里的水哗哗翻滚着,不时添加,既为了暖炕,也为了耗损。因为长时间的沸腾,锅底会起一层白碱。只要李海叔叔一迈进家门,面条就得下到锅里,似乎让他多等一分钟,都是罪过。父亲接了叔叔许多年,几乎从没落空过。要知道,平时我们和叔叔几乎没有什么联络,都靠临走时的那两句对话。

父亲问,明年初一还来么?叔叔说,还来。


  李海叔叔不单是我家的亲人,也是我们这条街的亲人。叔叔来的这天晚上,屋里通常没有我们的座位,炕上炕下都是人。女人爬上炕,男人排在炕沿上,挤的都只能放半个屁股。还有人在院子里打一晃,看屋里的人实在装不下,看一看,听一听,悻悻地转身往回走。逢到这个日子,我们全家人的脸上都是喜气,父亲母亲出来进去合不拢嘴。在我们的眼里,或者,在我的乡邻们的眼里,叔叔就是高门贵客,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随便说点什么,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他说煤矿的小火车,像条蛇一样在山里钻来钻去,很多人就想不明白,火车又没有腿,怎么就能走路。山上都是石头,怎么能在石头堆里掏出一条路,那些石头不会掉下来么?比如,叔叔还会说起大鼻子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天还很冷,他吃完饭就在院子里搓煤球。有人问为啥让人家客人搓煤球,叔叔认真地说,他不能白吃中国人的饭,美国人都很自觉。


  我跟小伙伴们踢毽子,因为叔叔的缘故,总是踢得心不在焉。身边不时有人凑过来问这问那,叔叔几个孩子,都叫什么名字。叔叔家待的城市大不大。婶婶是不是售货员。叔叔这次来有没有带奶香味的糖……只要是有关叔叔的话题,我什么都愿意回答。只不过,有的答案是叔叔讲过的,而有些答案,就是我编的。比如,叔叔的五个孩子中,两个女孩三个男孩,名字都让我们的耳朵起了茧子,所以这些问题回答起来一点都不费力。至于叔叔的家,我知道那是在深山区,有坡上坎下,家里的粮食,差不多就种一种大黄米,孩子们都没见过水稻和小麦。这是叔叔诉苦的时候我听来的,可听来的话,我却不愿意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只说,叔叔一家就住在大城市,有很高的楼,有很大的公园。旁边就是电影院。婶婶就在一个很大的商场卖点心,卖不了的点心允许统统拿回家里,家里经常都不用做饭。小伙伴的眼睛都直了,流着哈喇子看着我。她们实在想不出那样一种生活有多幸福,我们长这么大,就在代销店见过点心,实在是,指甲大的那样一块点心也没吃到嘴里过。


  至于奶香味的糖,叔叔只带来过那一次。但在我的嘴里,一定是年年要带的。小伙伴多头是我的同龄人,气得哼哼说,你叔叔年年给你带糖,可你就给我们吃过一次!我解释说,糖都被母亲锁进了柜子里,我没办法啊!


  小伙伴排着队跟我回家看李海叔叔。她们大多躲在门帘后,扒着门框偷偷往里看一眼。叔叔用侉侉的声音招呼说,进来啊。结果他们都是耗子胆儿,谁都不敢进,哗啦一下全跑了。多头对我说,你叔叔长得真叫俊,简直就像周总理。我很得意,那种高兴劲,就像是真的周总理到我家来了一样。

4

叔叔一般在我家里住三天,初四一大早,就要上路了。初三的这个傍晚,是我家最为忙乱的。叔叔的后车座上夹着一个青灰色的旅行包,很大,能装进一个小孩子。母亲第一次提在手里掂了掂,就说能装个小孩子。母亲提前跟父亲商量,这个旅行包里装点啥呢?父亲说,还能装啥,粮食。他们家就缺粮食。于是母亲打开缸盖看了看,用一只瓢朝下一通,满满一瓢白面就出缸了。母亲把装满了白面的瓢放在缸盖上,回身再拉开旅行包的拉锁,才发现硬皮的旅行包里原来有内容。拿出一个布兜,还有一个布兜。拿出一个袋子,还有一个袋子。母亲一下子就掏出来七八个。当时母亲是在后院的储藏室里,是蹲着的。而我正在门前踢毽子,我发现,母亲突然“哎呀”了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她显然是让那些布兜、袋子吓着了。她让我把父亲喊了来,两个人头碰头摆弄那些布兜袋子,嘴里咕哝着商量了老半天。最后一致决定,哪个布兜、袋子都不能空着走。烟叶、粉条、薯干、花生、瓜子、红小豆、白爬豆、芝麻、棉花、黏面、小米……只要我们家有的,不管是啥,统统带给叔叔。于是叔叔走的时候,自行车就像是全副武装一样。车把上,后座上,绑的绑,挂的挂,都是装满了货物的布兜和袋子。最多的一次,母亲曾掏出来过十二个袋子。既有学生用的帆布兜子,又有临时用布条缝制的布袋子。母亲翻看了一下针脚,都是粗针大马线的。我说,婶婶的针线活不好,不如您的好。母亲说,别瞎说。你婶婶是干啥的,我是干啥的。你婶婶是在大城市当过工人的。在我们老家的语系中,凡是城市的、吃商品粮的人,都统称是工人。


  实在没东西可装,母亲去邻家借了十个鸡蛋煮熟了,说给叔叔路上打尖用。母亲边煮鸡蛋边自责,叔叔在路上要走差不多一天的时间,过去从来没想起来过要给叔叔准备打尖的食物,叔叔这一天都要饿肚子。从那一年开始,十个煮熟的鸡蛋就成了保留曲目。为了能让叔叔满载而归,我们全家半年前就要口挪肚攒。比如队里分了花生,母亲提前会把给叔叔的一份单独放着。有时候我们嘴馋从袋子里偷着抠几粒,但会自觉不动其中的一个袋子,因为那是准备送给叔叔的。


  数不清多少个正月初一,父亲在河堤上的暮霭中接到了叔叔。那个时候,父亲差不多在河堤上已经转了一两个小时。远远地看到一个骑车人过来,父亲停下了脚步,仔细辨别,觉得模样像叔叔,遂疾步往前走。叔叔戴着一顶狐皮帽子,帽子耳朵张开着,随着土路的颠簸,呼扇呼扇,从远处看,就像会飞的风筝。他一下一下紧着蹬车,看见父亲迎他,越发加快了脚下的速度。我无数次地想象,他们的相逢应该像电影,有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让围观的人湿了眼睛。可现实总是让我失望,他们的见面平淡无奇,他们只会平淡无奇。多是叔叔跳下车来,喊一声“大哥”。父亲应一声,就没事了。既没有拥抱,也没有问候。让看热闹的人很是失望。父亲接过叔叔的自行车往回走,这一天的等待就算结束了。连我似乎都能听到父亲那颗悬着的心“咚”地落地的声音。

……(以下略)

选读完

附录

我的生活和感悟只属于我自己,没有谁能代替

——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尹学芸

高丽

作家尹学芸的中篇小说《李海叔叔》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尹学芸从事写作已30余年,佳作频出,涉猎的范围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她的家乡就在天津市北部的蓟州,这里曾产生过《三字经》里的人物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典故。

出名要趁早?那是你没出生在靠山屯!

“我从会认字就喜欢讲故事,听别人的,自己也讲,然后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写的字能变成铅字。这在我,更像一种命运。第一次听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心说,那是你没出生在靠山屯。一个乡下孩子,父母都是农民,周围没有一个从事与文字相关的人,要实现作家梦,得需要多少机缘和巧合。”尹学芸将写作一点一点嵌入了生活。一切都按部就班,没有潮起潮落。跟随岁月的更迭和变迁,进入一种再寻常不过的角色。她说,偶尔往外地投稿,也能发表,但一直也没建立起良性循环关系,让世界认识并记住你,真的很难。

写作就是种习惯,我甚至很少想功利这回事

“像我这样的作者太多了,我身边就有不少。所以,于我而言,写作就是种习惯。当发表变得毫无障碍,时间已经到了年,在这一年中,我发表了14部中篇、3部短篇。几乎是,覆盖了所有约稿的期刊。很多读者隔空喊话,说阅读的速度跟不上我发表的速度。他们要想尽办法,到处买刊物。”尹学芸说,写作更像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年里,我甚至很少想功利这回事。作为偏远山区县的写作者,远离大都市,其实也远离了名利场,只要你不出挑,你的写作永远是默默无闻。这种状态对心性、品格和意志都是考验。但好处是,人一直是潜在深水里的感觉,想漂浮都难。”

这个时代应该是文学的时代我是在书写我的认知和生活

尹学芸被称为是“社会观察家”,她说这样的称呼来自中信出版社。“这让我好好回想了下几十年来所走的路。岁月逶迤而过,寂寞中更容易拾得沉淀,也更方便使用眼睛甚或心灵。你不在别人的目光下,别人就容易在你的目光中。创作风格的形成肯定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很多时候属于灵机一动。”

尹学芸说这个时代应该是文学的时代,社会给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小说就是个不确定因素的集大成者,如果读到心仪的作品,真是唇齿留香。“很多社会事件比小说更像小说。经常听有作家感叹,小说都不敢这么写。文学创作者也越来越懂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