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条干线与三个车站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今晚报

津沽文丛

铁路与天津现代化之六

两条干线与三个车站


  京奉、津浦两条铁路干线汇聚天津,相互衔接和交叉,并形成以火车站和货场为主体的客货铁路枢纽。铁路枢纽对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和国防建设以及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天津最早的火车站为塘沽南站(原塘沽车站),它是原唐胥铁路延长线的端点,年4月建成,同年铁路修到天津。塘沽南站是水陆联运之处,附近的海河码头是轮船停靠处。据《严修日记》记载,年严修卸任贵州学政归乡,自上海乘“新裕”轮停靠在塘沽南站码头,雇人将行李搬上火车,他与管家坐头等客座,其余仆人坐二等座。11点半开车,下午1点半到达老龙头车站。早年的塘沽南站十分繁忙,“因较大轮船不能进口,旅客势必在此下船,改搭火车转赴平、津、唐、榆各地”。每年四五月份是北方旅游旺季,中国旅行社在车站专设办事处接待南方的游客,年售出客票达30余万张。


  随着津沽铁路的建成,国内商埠的第一座火车站在河东旺道庄设立。初建时,仅有一处站台。年,该站西移约余米,在季家楼、火神庙两村附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车站。移址后的车站,因地处海河东岸“老龙头”地区,俗称老龙头火车站。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车站被毁。年在原址重建,命名为天津总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年更名为天津东站。由于临近市中心,往来旅客众多,曾被北宁铁路局奉为“客运为全路之冠,出发旅客人数年约70余万”。


  由于老龙头车站周围皆为租界,又称天津租界站,这对来往京津的清廷大臣们脸上无光。年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准备到天津阅兵,顺天府尹胡燏芬会同内务府大臣到陈家沟踏勘地基,计划“建造车站月台以便停车起跸”。年后,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经常往来京津两地,而老龙头车站经过俄租界,出入十分不便。年开始修建天津北站,一年后竣工。车站初名新开河火车站,后更名为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年,京奉铁路与津浦铁路在天津新站举行联轨典礼。北站有三个站台,第一站台为津浦铁路所用;第二站台(居中)为京奉铁路上行车使用;第三站台(居东)为京奉铁路下行车使用。三个站台之间,由高架天桥连接。


  天津西站始建于年8月,年12月开始运营。车站站房由德国建筑师设计,为二层砖混结构楼房,是一座典型的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车站有两座站台、一座天桥。车站在赵家场,最初选在距今西站一里左右的地方。天津西站成为最早连接中国南北干线铁路的车站和国际通关口岸站。


  两条干线与三个车站构成了铁路枢纽,起到了一个把客货流转运到各地的作用。天津各火车站的设立,也加速了天津城市桥梁和市内交通设施的建设,使车站与市内其他运输方式顺畅衔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