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查天津娃如何过端午节如何看非遗今 [复制链接]

1#

六月09

是我国第十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本月,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津举办,不仅成年观众兴趣浓郁,少年儿童参与的热情也日渐高涨。

今晚

调查

本期“今晚调查”面向少年儿童发起“‘天津娃’如何看非遗”主题调查,通过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名都小学、南开区中心小学、宜宾里小学等单位提供的渠道发放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份,受访者均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九成以上(94.64%)的受访者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天津娃”如何看非遗?如何过端午节?关于非遗传播与传承又有怎样的奇思妙想呢?他们的答案可能如你所料,也可能令你大吃一惊。

了解之后也要体验

小学生张仡佶在家长看来算是“比较省心的孩子”。他笛子吹得特别好,艺术课老师常常点名表扬;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抵抗力强,“这两年就没发过烧”……谁能想到,他也曾经有过体弱多病、脾气暴躁的成长阶段呢?

张仡佶读大班时,幼儿园开设了武术课,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武术操,回家就特别兴奋地给爸爸妈妈演练。武术课只教了一个学期,练不成武功孩子就不高兴,总在家里念叨想要学武术。家长尊重张仡佶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天津本地传统武术门派和历史沿革,最终选定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极武术”。

“我们想给他选择一个运动类的项目,提高身体素质。”家长不放心这么小的孩子学武术,只要有时间就陪同他一起去上课,两堂课加中间休息的时间,整整三个小时。张仡佶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怕别人说他练得不像、打得不好,一生气就不想练武,而真不让他练习,他就更生气。家长一边担心他年纪小又好胜,一边还要担心他会和同学、教练起冲突。传统武术不仅重视武艺训练,更重视武德提升。教练注意到张仡佶闹脾气、闹情绪,就反复“磨”他的性子,表扬鼓励与批评指导并重。

长期训练下来,张仡佶也懂得了习武之人不能随意“欺负”别人的道理,遇到事情就会念几遍教练的口头禅“一说二教三动手”,告诉自己要多和小伙伴讲道理、交流意见,不可头脑一热就起冲突。去年年底,张仡佶正式拜入无极武术第七代传人张洪军门下,有望成为一名光荣的“非遗”传人。

“非遗”知识来源多样

在本次调查中,41.46%的儿童表示偶尔听说过“非遗”这一概念,34.96%的儿童表示经常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

大部分受访儿童对“非遗”并不陌生,那么他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途径可以接触到这些信息呢?53.39%的儿童通过学校、幼儿园或“非遗进校园”之类的活动了解非遗项目及相关文化知识,52.03%的儿童会通过网络来学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和知识,39.02%的儿童能通过报刊、杂志、书籍了解,33.60%的儿童可以通过家庭、亲友的渠道来了解,23.31%的儿童是通过生活区周边已有的非遗项目去了解,23.04%的儿童则通过课外兴趣班或节假日参加的休闲活动加以了解。而通过其他方式了解非遗的学生,占比不足一成。

互动体验提升兴趣

少年儿童,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非遗信息,但因年龄所限,还不够深入。如何能够提升少年儿童对文化遗产了解、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意愿?本次调查显示,在中国现有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中,受访儿童对可以体验、互动的项目,兴趣更浓厚。

近年来,我市各区也陆续举办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加强互动、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已经成为向少年儿童传播传统文化的路径。

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助理曹金萍介绍说,在刚刚过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红桥区已确定四所学校为非遗传承基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其中,“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曾经把西码头老会引入到学校运动会中,将多年传承下来的高跷动作重新编排,压缩成7分钟版本,展示给孩子们欣赏。没想到高跷队一进场,孩子们都站起来了,特别激动,他们表现出来的兴奋和好奇,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曹金萍认为,少年儿童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进行,但相应的推广工作也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更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