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即可收听主播
叶丹叶丹母亲、记者、传播学硕士十年亲子关系研究撰写70余万字家庭教育类文章。“媒介素养”课是很多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必修课,为的是让学生学会合理地运用媒介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这课在十多年前很吃香,上课的人不少。不过现在,玩儿自媒体上,不少人远胜于“媒介素养”课的老师。年轻家长更是这样——在朋友圈里展现着孩子的“精致人设”,人人都是小神童。当我们跟孩子说这些时,难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正是这些“朋友圈的孩子”,正在毁了你的孩子。朋友圈是个圈儿,还是个越来越大的圈儿,从同学、同事、朋友到同学的朋友、同事的同学,林林总总的朋友中,年龄相仿者占了大多数。在家长的朋友圈里,“晒孩子”成了日常“打卡”。家长都愿意将孩子优秀的一面在朋友圈中呈现——哪怕平时生活中拿着放大镜踅摸缺点的爹妈,也乐于将孩子的闪光之处以照片、短视频等方式在朋友圈发布。尤其看到多方点赞和别人评论夸奖时,心里真叫乐开了花。不看朋友圈,你永远不知道自家的孩子有多大差距。头些年晒孩子没那么火,也就是听周围人念叨‘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并不直观,可这几年朋友圈里火起来,通过人家发布的内容,发现人家的孩子怎么会的东西那么多!←朋友圈的孩子们主要源于家长的“晒”跟您讲个故事,晓晨和老公身为大学讲师,并未觉得儿子必须赢在“起跑线”,也就没给孩子报那些“乱七八糟”儿子上一年级了,的培训班:可前些日子,俩人后悔了,“相比之下,我们真是耽误了孩子的童年啊!”多么痛的领悟,这个感觉源于其他家长的“晒”。“晒”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孩子参加表演的“现场直播”短视频,有各种不知名机构颁发的获奖证书,还有学英语、练舞蹈,或作品展示求点赞的“秀”。总之看多了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更是认为自家娃“很多方面不顺眼”。以人家为榜样,为孩子“照方抓药”,成了晓晨两口子近来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