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姓党,无限忠诚”的河南媒体旗舰。⑨3白周峰摄
□河南日报记者刘洋张向阳
再普通的日子,被赋予时代意义,也会变得极为耀眼。
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犹如一声春雷,在当时沉闷的中国轰响。
距光明日报社多公里的郑州市纬一路一号院内,雷声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改革的东风,就这样扑面而来了。
我看见一个闪光的东西,它像太阳一样鼓舞我的心。
——《时代》
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新闻事业重获新生的转折点。
那年初春,一张黑白照片出现在《河南日报》不起眼的位置,图下一行小字:“南乐县赵改先一家饲养家兔,收入不断增加。”没几天,《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支持:经营正当的家庭副业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就在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为把握时代脉搏最敏感的新闻媒体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很快就在新闻实践中体现出来。《河南日报》头版一篇《就是个金娃娃也要让社员抱走——中共开封县委强调花生超产奖励要坚决兑现》,传递出的信号引起强烈反响,而党报头版刊发社会新闻和经济类新闻,其导向意义也超越了新闻本身。
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新闻的活力如春潮涌动。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多种题材的新闻逐渐增多,新闻报道单一、静止、表象化的思维模式也逐渐向复合、动态、深刻化变化。
这种对事物作全方位扫描、立体透视的方式迅速成为当时新闻写作的主流。《一家小厂的风风雨雨》《一桥之隔两个天地——对豫皖两个小镇的观察与思索》《“两伊”杜康大战》《新郑烟厂用高质量赢得产销两旺》等经济类报道,皆因新闻理念的新颖、新闻视角的独特、剖析事物的多元、解读事物的深刻,在河南报业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也使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信息供不应求了,敏感的新闻媒体开始了新的突围。
年,全国首家周末报纸《周末报》在南京创刊;年,《南方周末》创办;年,天津《今晚报》横空出世,迅速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成为中国晚报界“四大名旦”……
河南日报也不例外,年就开始筹备生活服务类报纸《生活周刊》。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只出了两期就搁浅了。不过探索并未停止。年,“周末版”亮相,一周一期,每逢周日出版,跟上了时代的风潮。
报刊种类和数量的井喷,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信息需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逐渐显现,媒体事业呈现出多彩的局面。
另一些值得铭记的事情是,年,河南日报购置了LB大型高速轮转机,又于年引进了米德罗、海德兰等高速轮转胶印机。直到年8月1日,河南日报全部实现激光照排印刷,结束了铅字排版和铅版印刷的历史,这就是媒体人常说的“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印刷机的革新,客观上为中原报坛掀起新的“造山运动”埋下了伏笔。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进入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的深入不仅改变着经济社会的结构,党报的发展也亟待寻找新的增长点。随着《华西都市报》的创刊,“都市报现象”风靡全国,从来不缺乏改革创新的河南日报人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处女地。
从《大河文化报》的“红马甲”惊艳全省各地街头,再到最终定名《大河报》,可以看出一份都市报的不易与艰辛。也正是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创了一段报业传奇,树起了“中原第一报”的丰碑,成为河南向全国和世界呈递的一张“文化名片”。
都市报的出现,培养了居民自费订报的习惯,报业传统的运作模式更新了,市场化、职业经理人等先进理念引入了,中原报业体系重构了。一本名为《中原报战》的书中写道:“都市报的兴起与繁荣是我国报业历史上辉煌的一章。”
都市报的发展,不仅壮大了党报集团的实力,更巩固和扩大了主流舆论阵地。纵观改革开放40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河南日报始终坚守“党报姓党”,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履行着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张省报应有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连载《谈谈真理标准问题》,开辟“坚持实践标准,端正思想路线”专栏,全国省级党报唯一;
“东方风来满眼春”之后,我们用欣喜的笔记录下河南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的胜利捷报;
港澳回归,我们不惜版面,突破常规,浓墨重彩地记录这伟大的历史节点;
奥运盛典,举国同庆,我们激情四溢地记载了这一中华民族百年盛事;
在我们笔下,焦裕禄、史来贺、常香玉、任长霞、吴金印……一个个真实可信、具体可感的人物,树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在我们的笔下,《光明灿烂的希望》《在京创业的河南人》《探索“中原崛起”之路》……一篇篇浓墨重彩的文章,记录着河南的凯歌行进。
年夏天,“牢记嘱托出彩中原”大型系列述评见诸河南日报报端。10篇万字长文,全景式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写出了河南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的自豪感。点河南的题,破全国的局,气势恢宏、意义隽永。
“每逢大事看党报”的传统赓续接力,我们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稿件、一叠叠油墨芳香的报纸,忠实地宣传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情记录着这片蕴含华夏历史文明基因土地上的伟大变革。我们笔尖下汩汩流淌的不仅是生动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更是党报人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随着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河南日报整体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在“党报姓党,报业为本”的前提下,报业集团开始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谋篇布局,触角遍及印刷、酒店、房地产、物贸、户外广告等多个领域,将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国十大传媒集团”、“十大党报”等殊荣收入囊中的同时,支撑集团发展的“四梁八柱”日益增强,一个现代传媒文化集团矗立在中原大地。
河南日报报史馆里,有张略微发黄的照片总会引人驻足。照片上,百余位意气风发的河南日报人,朝着阳光射来的方向,走出纬一路一号院。这张照片正是这份党报历史上重要概念最形象的注解——“二次创业”。
如今,河南日报人在加快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重整行装再出发,正在书写创新创业的新篇章。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我们走在大路上》
作为中部地区首批“触网”的党报媒体集团,年9月,河南报业网成立(大河网前身),比阿里巴巴和腾讯QQ都早。
从开发“山楂树”聊天室,到搭建大河论坛,再到担负起省政府网站的承办权,河南报业网凭着“敢为天下先”的气势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成为河南最权威的新闻门户网站,而且奠定了在中国互联网界的地位。
作为河南日报极为重要的一次改版,年诞生的“焦点网谈”版首开新闻界报网互动的先河。《河南,有理大声说》《网友聊出“郑开马拉松”》等大批反映网络民意、民生、民智的报道在PC端刷屏,又在党报纸媒“倒灌”,通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动着党委政府施政决策的改革,温暖着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
仅仅两年后,“焦点网谈”获得中国新闻奖名专栏,这是当时唯一一个网络类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但信息时代大河奔流,没有给媒体人留下太多庆祝的时间。移动互联时代在催生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