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城银川里的历史印痕 [复制链接]

1#

20世纪40年代的玉皇阁北街。

昔日银川的德胜门,俗称北门。资料图片

银川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人们用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将银川历史记录下来,为城市留存记忆。日前出版发行的大型画册《古城银川》,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为人们集中展现了银川的历史印痕。

七章内容讲述银川过往

《古城银川》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古城遗迹”,收录了水洞沟、灵武恐龙化石遗址、贺兰山岩画、黄河横城汉墓群、古长城等历史遗址的照片;第二章“文脉相传”,向人们展示了宏佛塔、拜寺沟方塔、海宝塔、承天寺塔,以及银川一中旧址等照片;第三章“墉堞踪影”,则将人们带回年的宁夏省政府、年的中山公园文昌阁、上世纪50年代的德胜门(俗称北门)、双城门等地方;第四章“街巷远影”中,昔日的羊肉街口、解放路、新华西路等老街巷,一一呈现在眼前,灰白色的照片,记录了银川的变迁;第五章“商埠寻旧”,收录了宝珍照相馆创始人章宝珍的照片,还有敬义泰、黄鹤楼等老字号商店、饭馆的老照片,富宁街菜场、新华副食商场、银川浴池、老邮电大楼等建筑,勾起人们对老银川的许多回忆;第六章“市井百态”中,有昔日的南关四合院、银川墨水厂,也有缠脚的老太太,拍婚纱照的年轻人,还有人们看戏的情景,犁地的样子;第七章“银川记忆”,有老银川的城隍庙、银川东教场、德胜门城墙,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银川城貌。

翻看这些老照片,再看看如今的银川城,昔日的土坯房,被高楼大厦取代,坑洼的道路,已变成宽阔的柏油大道。看到这些老照片,许多老银川人感到亲切,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一段岁月,也留下了一段记忆。

深入挖掘银川历史文化

这本画册的编辑,要从年说起。那时,《古城银川》的副主编唐志军还在《银川晚报》任记者,因为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他向报社提出请求,让他将工作重心向历史文化侧重,并能够出一本涉及银川历史文化、百姓生活的书籍。

“我当时对银川的历史、小街巷、名人轶事很感兴趣,就想系统地整理,出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唐志军说。想出一本这样的书,还因为唐志军在天津的一次经历,当时他去开会,会议中见到了《今晚报》出版的一本讲述天津年历史的书籍。这本书让唐志军很震撼,更加坚定了他创作的决心,这一愿望也获得了报社的大力支持。此后,唐志军一心扑在对银川历史文化的挖掘中,他走遍银川的大街小巷,挖掘银川的历史、人文故事。

“我觉得很有意义,当时以这种形式讲述银川的书还寥寥无几。”唐志军用3年时间采访稿件,收集老照片,最后经过整理,于年出版了《百年银川》一书,而新出版的《古城银川》,便是《百年银川》的延伸和发展。“看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解放街,再看看现在的解放路,一张老照片所呈现的这种对比,真的很震撼”,这样的震撼,也是唐志军当时见到一些老照片时的第一感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这些老照片保留下来,让老银川的历史被后人看见。

为历史佐证,为发展服务

收集照片时,很多都是抢救性的,很有意义。“如今回头再看,我当时采访过的许多老人,都已经不在了。”唐志军说,随着一些老人的离开,很可能他们收集的一些老照片,也就消失了,这是很大的损失。

“有一次采访,我搜集到了崔景岳等烈士的一些旧照,拿给烈士的亲属看,他们都很感慨,说自己都没有见过”,唐志军说,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年前后,唐志军去兰州采访,在一位老人家里见到了年前后老银川的一些照片,当时他正准备《解放宁夏》一书的出版工作,这些老照片对于书籍是很好的补充,当时他将照片带回银川时,竟然遇到了其中一位当事人的儿女,他们见到老照片时也十分激动。

唐志军说,这些老照片充满着历史感、亲切感,看一眼就能回到过去,回到记忆中。他将这些搜集来的老照片捐赠给了银川市党史办、银川市档案局等单位,希望这些资料,能够永远流传下去,让更多银川人看到。

谈到搜集这些资料的经过,唐志军说,他当了30年的记者,他觉得记者应该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应该记录一座城市的历史以及成长的历程,把这些发展变化记录下来,可以给后人留一份珍贵的资料。

就像《古城银川》序言里所说的那样:“透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印痕,感受到时光的沉淀,呼吸到文化的气息。《古城银川》的出版,是更好地为历史佐证、为现实师鉴、为创新点题、为发展服务!”(记者刘旭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