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登记数已连续四年下降,这届青年人为 [复制链接]

1#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个性更加独立,一些人认为,婚姻正逐渐从人生之必选项转变为了可选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在祖辈们心里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如今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夕,年轻人婚恋话题再度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

民政部每年都会发布《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万对,比上年下降7.0%,这已是连续4年下降了。对于结婚登记率下降的这一话题,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即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这一角度说,正值适婚年龄的“90后”一代结婚人数同样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但婚龄普遍推迟,也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在大学校园等地走访时发现,年轻人在成家和立业二者间有着不同的选择,特别是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思想更加前卫,个性更加独立,婚姻正逐渐从人生之必选项转变为了可选项,而因婚姻引发的家庭代际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

爱情诚可贵,事业价更高

暮春时节的大学校园,正是一年里风光最美的时候,徜徉在校园的湖畔,望着一对对年轻男女促膝谈心,景美人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些年轻人似乎对恋爱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虽然一直以单身的身份自嘲,但谈恋爱这件事却始终没有被提上日程。

与同学们谈论起婚恋这件事,得到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有同学对记者说“人家还是个宝宝”,意思就是我还小,尚未到谈婚论嫁的年纪,目前没有考虑过谈恋爱;有同学表示,象牙塔里的恋爱变数太多,与其分手时让自己和对方都伤心难过,不如把恋爱放一放;也有同学认为,当前求学与求职的压力都很大,都应置于首要的位置,而婚姻只好在条件充分时再考虑了,毕竟只有高质量的拼搏才能换来美满的婚姻;还有的同学表示,自己并不羡慕恋爱和婚姻,单身生活才是自己最理想的方向和目标。

一位同学对记者坦言:大学期间从未拉过女孩子的手,有时甚至刻意回避。究其原因,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掺杂进太多的情感内容。在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恋爱,本来是一件很令人难忘的事情,但记者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此并不热衷。“同学们有种观念,‘结婚太早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把最好的年华放在了儿女情长的这些事上而浪费了最佳的拼搏期,很不值得!”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大学谈恋爱而终成眷属的,眼下是凤毛麟角;而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后,你才会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与其在读书的年纪把时间浪费在谈恋爱上,不如放在那些更有趣的事情上。”

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孩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这件事,男女生的家长抱持着不同的态度。男生家长听说自己的儿子交女朋友了,通常会把这种欣喜体现在每月的生活费上,每次打电话时,不忘叮嘱儿子务必大方些,多多邀请女孩;而女生家长则不然,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大学期间尽量不谈恋爱,即使谈也要对小伙子的品行有足够的认识。

与大学校园一路之隔的地方,聚集着大批刚刚结束学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婚恋的话题呢?

郭冉(化名)于去年大学毕业,家在外地的他在天津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目前依旧和两位同学合租生活。对于感情这件事,郭冉表示:目前还没有女朋友,而谈恋爱这件事必须等一切都稳定了再说。小郭的想法自然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同,母亲每次打电话时都催他赶快找对象,谈上一年半载就可以结婚了;而且母亲还表示,未来儿子与儿媳在哪里工作、她就在哪里买房,连房子的首付款她都已经凑齐了。

小郭对记者说:“当下我要做的是完善自我,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娶妻生子上。大学毕业就已经到了晚婚的年龄,也就别太在乎这件事了。”

不要低质量的婚姻

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岁至24岁的群体。如今,25岁至29岁的群体已成为办理结婚登记的新的主力军。《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25岁至29岁人口办理结婚登记者占结婚总人口的比重最大,为36.9%。值得注意的是,代际间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很多“90后”而言,晚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

28岁的徐洋(化名)很反感社会为未婚青年贴标签,她很难想象作为“90后”也披上了类似的标签。在她看来,婚姻这件事并非必选项,而是可选项,而选择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是我要和他共度一生,我是直接参与者,不是旁观者,我怎么能轻率地面对这件事呢?”徐洋说。年岁越来越大,看到不幸福的婚姻越来越多,她希望自己的婚姻可以再等一等,不必过于匆忙。

她告诉记者,自己这些年来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奔波,但每一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我总结了,很多优质的男青年根本不用靠相亲来结识另一半。”她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并非没有道理。徐洋说:“很多男青年思想并不成熟,从言语中就能看出他们根本没有独立或者没想要独立,依旧靠着父母生活;还有的男青年不够踏实,没有那份脚踏实地的沉稳劲儿。”

今年春节期间,徐洋参加同学聚会时惊讶地发现,有的同学濒临离婚,而她却还没结婚呢。“夫妻二人虽然没有分道扬镳,夫妻间的距离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变淡,到后来甚至几乎零交流,分房而睡,餐不同桌……这样的夫妻感情与婚姻状态,至少我遇到过很多例。”徐洋说,“在我确认自己能够接纳他之前,我不想去尝试这样的婚姻。”

面对徐洋的态度,记者直言,她有没有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思考。对此,她表示:“或许是自己把婚姻问题想得太周全了,导致自己对婚姻有些望而却步了,甚至忘了婚后磨合才更重要。”她表示:现在的女孩不再相信媒妁之言,而自食其力的结果就是思想更具个性,“生活中不做父母的牵线木偶,也不受他人左右。我们经济独立,在婚姻中难以委曲求全”。

徐洋的父母依旧在为女儿的婚姻大事而发愁,依旧把这件事当作家庭的头等大事。在前不久与父母的一次讨论中,徐洋说:“我不介意自己单身一辈子,我生来也没有义务去做谁的妻子、或谁的母亲,目前的生活状况已经令我很知足了,我不想再给自己添麻烦了。”此话一出,父母和她即陷入了“冷战”。

社会转型的必然过程

针对目前结婚率持续走低、年轻人普遍晚婚的现象,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如何看待呢?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凡认为:这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阶段,不仅在中国,在其他倡导恋爱自主、婚姻自由的国家和地区也非常常见。

杨凡介绍说:“过去我们是传统社会,显著特点就是流动性小,人们对于婚恋这件事一直是习惯性的、常态性的、稳定性的,和当时的家庭生活是契合的。而今放眼全球,工商业社会的属性凸显,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催生了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危机感,生活有压力,情绪有焦虑。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也在相应增加,结婚年龄推后也是各国的普遍现象。”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大事表现不积极,对此,杨凡认为:传统社会生活方式比较单一,长期的社会风俗让婚姻变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成为当时潜在的制度化的秩序之一,在那个时代具有一定的束缚力。而如今中国的家庭逐渐细微化,细微化之后的结果就是小家庭的个性化,无论相处模式还是生活习惯,都自成体系。越来越细分的个性化家庭中,男女双方的个性在放大,融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

对于婚姻问题引发的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分歧,杨凡则认为:家长应在孩子适婚年龄前就增强情感沟通,可以不具体,但不能将此视为家庭的禁忌话题。“顺”其自然的方式不可取,但家长可以“导”其自然,给孩子做好情感的疏解,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婚恋观。杨凡建议:作为适龄男女青年,一定要知道婚姻是自己的。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主动地爱对方,这叫有德性;而有个性的年轻人选择单身,也应该对自己负责,努力做一名独身更独立的好公民,这叫能力。

对待婚姻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保持“自责”的心态,所谓自责,就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另一半负责,对自己做出的每一项选择负责。

海河传媒中心今晚报事业部出品今晚报记者:伊健实习生:王良编辑:穆致扬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在看”支持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